分享文章|不妄自菲薄,对未来充满希望

作者 一年级三班  柏杲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外交部长王毅在新闻中心热点问题答记者问,现代快报特派记者大声问:“外长,对近来‘精日’分子不断挑衅民族底线的行为,您怎么看?”现场虽嘈杂,但是外长仍驻足倾听提问,听清问题后,他严肃地手一挥,怒斥部分 “精日”分子的行径:“ 中国人的败类!”内心颇不平静。

为什么近年来总是看到有新闻在报道一些人身为炎黄子孙却没有一点民族自尊心做出了令人作呕的行径?例如香港专业进修学校的两名毕业生因在举行毕业典礼奏唱国歌时拒绝肃立被逐离场,一中国留学生在毕业演讲时说美国的空气都是甜的……网上的文章也充斥着指责我们国家的医疗保障、环境卫生、教育体制等不如其他国家的话语。并且在丧文化爆红网络,丧的风气流行和年轻人喊丧声不绝于耳的今天,公众很容易就会在一些舆论导向里迷失,失去自己的独立思考从而认为中国的年轻一代很悲观,未来没有什么希望。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鲁迅批判那种自以为中国人失去了自信的论调。在那些人看来,中国人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而在鲁迅看来,仍然还是有大部分人在坚持中国人的自信力,中国的脊梁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等,他们的光辉是遮盖不住的。所以在看到新闻媒体的报道时与其妄加指责或过于担心,不如厘清个中深层原因。如今年轻一代跟以往不同的是他们处在就业困难、房价高起、空气污染等内外困境中,他们享受丰富的物质和更为扁平的家庭和就业的关系。在社交网络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他们的宣泄口,一部分人渴望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释发到网上,他们不过是一个完整、独立并勇敢为自己发声的个体。

分享文章|不妄自菲薄,对未来充满希望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明乎此,“丧文化”恰是这批超时工作、超额吃饭、压力大、挣钱难的大众内心状态的反映。据媒体统计,中国青年对未来最乐观。29%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觉得中国是安居乐业之所,因为在这里“只要勤奋就能出人头地”。约93%的中国受访者还因为医药、可再生能源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进步而对未来充满希望。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的青年则相对更悲观。总的来说中国年轻人并不丧。所以在新闻上所看到的一些很没有民族自尊心、失掉自信力的行径而使人感到我们的国家、社会弥漫着一股颓废、消极、虚无、悲观之风只是一些现实中的个别少数现象。只是在网络上集中呈现出来造成我们不必要的担忧。

留日7年,你们说的那个日本我很陌生,这篇文章是一篇能引人思考的佳作。作者在最后的一段话说了:“中国有必要在一些具体领域,虚心向日本学习。但在日本面前,我们再也不用妄自菲薄。刀哥尤其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我们新的和平的中国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政治,各方面的实力都稳健增长,平衡发展,就像势不可挡的“共享单车”“电子支付”“一带一路”“亚投行”……这些不仅仅是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的关键词,更是我们生活中真实发生着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真切地让我们生活得更加便利富足。甚至美国开始“山寨”中国:2016年8月初,《纽约时报》撰文指出,中国此前一直追随着硅谷的足迹,但是在智能手机逐渐普及之后,中国移动技术已处于全球最前沿。甚至包括某些巨头,正从中国企业那寻求创意。比如微信比Facebook更早想到向用户推送新闻,其模式也为多国互联网公司借鉴;在Venmo成为美国00后转账应用软件之前,中国无论男女老少都早已在智能于手机投资、还款、购物。

分享文章|不妄自菲薄,对未来充满希望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夏目漱石曾呼吁人们应在保持日本民族自觉的基础上,独立于西方,并在否定旧事物的同时,发展自身的崭新的特色。奥维德说过: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前提。夜空中不存在两颗相同的星星,自然中不存在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相同的国家。事物总有两面性。我们需要在精神上独立,去发现我们国家的精彩。不妄自菲薄,对未来充满希望。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像港专校长陈卓禧有声与无声的捍卫,那些不懂事,不明理的年轻人会销声匿迹,毕竟,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共同的向往。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享文章|不妄自菲薄,对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