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郭德纲的《探地穴》,他采用了传统章回体小说的故事结构,从一个不重要的人物开始,引入故事。《探地穴》先讲述了东京汴梁城第一大财主张俊卿的家事,家里人一心向善,母亲喜欢抄经书,把家里所有人都发展为抄经小能手,导致大管家天天去马圈,争取教化家里的高头骏马也去抄经。
家里面有名贵树木——香罗木,用这个香罗木设置了危机。张俊卿年少多病,父亲带他去寺里向炳灵公三太子许愿,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就会在后山种500棵香罗木,待树木成才,逢炳灵公三太子寿辰之时,父子俩带着这500棵树去寺里还愿。
眼看着三太子寿辰到了,也该出现危机了。
果然,一天来了个老和尚,说要向张施主化点东西,但怕张施主舍不得,他要的就是这500棵香罗木。张俊卿还没答应,他就离开了,走前撂下一句话:贫僧自己来取。
夜间大火,500棵香罗木火焰漫天,树木顶端,火光正上方飘着的人,不是化缘的老和尚是谁。
这个难题就抛给了观众,答应三太子的事儿,做不到了,这个张俊卿可怎么办呀?
张俊卿也愁眉苦脸。母亲提出了两个办法:1.把我抄的经拿去。
1)之前提到的喜剧情节,这里再次提到。郭德纲故事里出现的道具、线索一定会再出现的。在写故事的时候,反复出现会让观众产生无限的信任感,知道这一切作者早都想好了,他有着完整的全局观,完美地控制每一个细节。
2)对抄经的热情是张母的行为逻辑,我们觉得这个老太太好玩儿,多少有点没溜儿,她和大家对同一件事情的认知偏差,就构成了喜感。其实,她的价值观就是我抄经念佛,就可保一家平安。郭德纲说,说书,我把每个人的人生都活了一遍。所以每个人说的话都是他最关心的事儿,几个人在一起,说出来的话,全是自己注意力的焦点。次要人物主情节或核心问题无关的台词是构成喜感的重要来源,也是人物能否活灵活现、有血有肉、作者人物塑造功力的测量器。
“第二个办法呢?”张俊卿秒接。
第二个办法是拿母亲压箱子底的宝贝,张俊卿姥爷那里传来玉如意。
拿玉如意去,三太子会怪罪吗?
在寺庙外的亭子假寐片刻,张俊卿做了一个梦,梦见三太子处理棘手的事物。
梦醒离开,张俊卿向三太子行礼,“我知道世上是有神仙的,这么多年来也不枉我们家香火供奉。”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几乎泪奔。
显圣,就是你的状况被神明看到,而“被看见就是爱”呀!凡人如我们何德何能,承蒙神仙如此垂爱,我们是被眷顾的人,敬畏、感激、温暖等等情绪汹涌而出,可不就哭了吗。无以为报,唯有继续好好活,做许多许多有意义的事儿。
郭德纲在书里提到,“当今什么都不缺,缺的是报应。我不迷信,但我知因果。”现在人总是吃亏,就是因为不相信因果报应。我们都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看到社会的浮躁景象,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善良是不是傻,我是不是吃亏了。委屈、不甘、焦虑、满腹辛酸苦楚、却也迷茫彷徨。
信念摇摆、信仰松动之时,万分诚心供奉的神仙显圣,告诉你,你是对的。我存在的价值、做人的根基就有了。
说书唱戏劝人方!不能生硬教诲,一切都在故事里,你可能看到谁做了什么事,自己感悟到,我要像他那样活,我不能像她那样做,这里边都是有技巧的。把钱装进他的口袋,还把他的价值观灌输给你,这是多大的能耐!
为了《坑王驾到》我充了会员;被故事感动得眼泪横流,深深感慨一番,还坚定了价值观。我知道他能耐大!
郭德纲的单口,处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转折,所以观众才有兴趣听下去,再听下去。任何的情节发展,下一场是什么,我们都有一个预期,但是老郭的单口却处处超乎你的想象,不落窠臼,新鲜感和好奇心驱使着我们听完一个再听下一个。
任何一个情节,想20个可能性,把观众习以为常的部分剔除,剩下的就满是新意了,这是编剧的诚意与敬意。
台词,他的每句台词都让人拍案叫绝。
开封府尹把孙德龙从死囚牢提出,让他探地穴。
孙德龙拒绝前往,理由不是上文提到的贪生怕死,不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牵挂,而是“我饿了”。
孙德龙能吃,之前已经提过了。他的性格和特点交代得特别清楚。在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心理的恐惧。郭德纲跳出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他注意到了生理的饥饿。
大人让人准备一坛子酒,十斤牛肉。
吃完,可以吃正餐了。
再来十斤牛肉。
开封府尹觉得他吃得太香了,就伸手拿了一片吃。
孙德龙:我这可就不够了。
府尹:我就吃你一片。
孙德龙:就差那一片。
再来十斤牛肉。
吃饱喝得了,可以去了吧?【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要求得到满足,就得去探地穴了。其实,要求这个事儿,其实是可以有个数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就在于,他考虑到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本身是可以再细分的。】
孙德龙拒绝前往,理由是,我需要铠甲。
来吧,准备铠甲。
我还缺趁手的兵器。
普通的兵器拿来,孙德龙像撅筷子一样,咔咔咔地撅断几十根。
府尹大人不乐意了:你这祸祸可不行。【大人这是什么神逻辑?我们想到的是,普通兵器对于力大无穷的壮士来说,不合适。但是大人却看到了浪费的层面。】
只得派人去某大人家借削铁如泥的宝剑,人家传了七辈五了,当然不愿意借。
借剑的这个判通就说:那就有劳您人剑合一,前去探地穴。
宝剑传人:早去早回。递上宝剑。
有了铠甲,还有了趁手的兵器,孙德龙很是满意。
孙德龙:我看你们谁敢惹我?
这又是什么神逻辑?
类似的神逻辑和搞笑的段子还有,孙德龙非说自己要当三年皇帝,炳灵公三太子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告诉他命中只有一路诸侯,并无天子之命,怎么说都没有用。
三太子就找到了骗张俊卿家香罗木的老和尚,请他帮忙说服教化冥顽不灵的孙德龙,老和尚冲四个黄巾力士一摆手,四个人一齐上,把孙德龙这顿暴打。四个黄巾力士都打不动了,老和尚还兴味十足,拳打脚踢个没完。
终于,老和尚终于停手了,甩甩手,打扫打扫身上的土,口念“善哉善哉”。
孙德龙擦擦嘴角的血。
老和尚问,听明白了吗?
孙德龙说,诸侯也很好。
《过得刚好》中提到,一徒弟问:为什么要以德服人?我低声道:因为打不过人家。众大笑,我也笑。
对于任何一个人的身份、职业、教育背景,我们都有固定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想象他会怎么做,说什么。如果他做的事儿超出你的想象力和预期,笑就产生了。但是郭德纲的搞笑就跳出了固定认知,逆向而行,预期和行为的巨大落差就是郭氏喜剧的逻辑。
大和尚不能打人,但他跳起来打,就变得搞笑了。
打完人,口里再念“善哉善哉”,行为的矛盾就好玩了。
挨打的大个儿,本以为满是恨意要报复,结果被打服了,而且心服口服,就笑声一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