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头像》理论篇(三)生动的形象(上)

(三)生动的形象(上)

一、真正的“像”,可不是表面的形准
首先就要从对形的理解上去改变,一定要抛弃头脑中对于起稿时条条框框的束缚,尽量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去用心观察和描绘人物所传达出来的“灵魂”和性格特征所带来的生动感

然后,闭上眼去总结一下模特儿的气质,想想他都具备了哪些生动的形象特征,这些你能记起代表这个模特儿特征的部位(包括外形特征和五官的特点)就是你需要加以强化和体现“精气神儿”的地方,当你把感觉培养敏锐了,就能很好地避免对于模特儿概念的、千人一面的被动描摹。这个阶段一定要进入一种完全投入的,有着强烈绘画冲动的状态,切忌慌慌张张,坐下后盲目地开始起稿。

真正的“像”,不是简单表面上的形准,而是某种精神气质的准确表达,所以人物形象特征的准确捕捉与生动程度是一幅优秀作品的前提条件。

1.“你画得真像”
若你能得到这种评价(当然还得看这个评价是谁给的),则说明你是在人物的外形特征、比例、透视都准的前提下,还能很好地画出人物的精神特质。“神似的形”是需要你认真的观察,并且注入全部的情感才能画出具有不同气质和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来,这就需要你比一般人的眼睛更加敏锐才行。

2.“神似”才是形的最高境界
人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气质,而且内心的思绪和情感在不同阶段所流露出的表情也各不相同,就像以下一些大师的画作里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有时寥寥几笔就能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

如果想画出“神似”的感觉,就必须具有强烈的感受和整体观察以及整体表现的好习惯。

《素描头像》理论篇(三)生动的形象(上)_第1张图片
《女肖像》安德斯·伦纳德·佐恩(瑞典)

从这幅作品可以看出,只要是为了表现人物内心,用笔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因此大家要抛开概念上的起稿模式,去做到真正的游刃有余。

《素描头像》理论篇(三)生动的形象(上)_第2张图片
《扎贝拉肖像》米拉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弗鲁贝尔

这是一幅趾高气昂的中年妇女形象,除了对眼神的表现外,头、颈、肩的动势及发型的特点,脸型的特征都非常符合人物的气质。

《素描头像》理论篇(三)生动的形象(上)_第3张图片
《小女孩肖像》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奥地利)

二、对于“形准”的认识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是艺术的源泉。

将我们自己的素描头像与大师的作品放在一起,就能发现大师注重的是“神似”,是精神的东西,是人物内在真实的感受,而平时我们自己的习作只是关注基本的“形准”,表面的“像”。

如果要做到“神似”,除了多画之外,还有一个办法是运用一段时间努力地去观察不同人的“精气神儿”,把人物瞬间的神态、表情熟记于脑,凭记忆把表情画生动、画传神。当你什么时候能够感知到不同人所特有的、活生生的气质,而不是用头脑中固有的、概念的作画流程和找形方法所表现人物形象时,你就已经去触碰“心灵”了,也就是说,到了这个时候,你所画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贼像”,而不是似像非像了。

《素描头像》理论篇(三)生动的形象(上)_第4张图片
《自画像》杰罗姆·迈尔斯(美国)

画中人物造型非常夸张,有一种戏剧化的感觉。他的眼神和面部肌肉随着满脸堆笑的表情所带来的那种感觉非常有生命力,包括他的发型和大脑门等外形特征也都很强悍,人物的头发和脖子都画得非常松,很好地突出了面部这个视觉中心。

《素描头像》理论篇(三)生动的形象(上)_第5张图片
《自画像》贾科梅蒂(瑞士)

被称之为大师的人都是能够用心画画的人,如果你能用贾科梅蒂这样的状态来起稿,并且画出这种活灵活现的人物感觉,那就太精彩了!这幅他运用硬铅非常熟练地富有激情地画出了这种透明的感觉。


读书笔记摘自《素描头像》(主编杨慎修)。
上一章
目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素描头像》理论篇(三)生动的形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