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暗时间》笔记和感想10 – 理智与情感

大家可以看当时的博客原文:

http://mindhacks.cn/2011/01/23/escape-from-your-shawshank-4/

因为没有前文后文,理解其实更加困难,直接看原文效果最好了。而且网上的博客原文里面还有很多外链,可以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一个知识点。

我只是把对我来说印象深刻的观点和结论摘录下来,作为我的学习记录,以后可以经常复习回顾。

我们的理性大脑非常善于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立即的,看上去合理的解释。

我们知道答案,却往往不知道真正的求解思维过程。

我们的意识就像是一个等着老师给出答案的小学生,只能眼巴巴的在那等着,至于老师是怎么想出答案的,老师不告诉你。

真正的理由有时候往往隐藏在意识触及不到的地方,由我们的情绪大脑所掌控,当它引导我们的情绪大脑作出决定之后,才发个红头文件通知我们的理性大脑,我们的理性大脑于是便迅速而果断地给出各种听上去很合理的解释,让我们的决定和行为看上去无懈可击。

晚上是玩游戏呢还是看书呢?你的情绪大脑果断给出答复——玩游戏。你其实理智上希望自己能够看看书,但在你强大的情绪大脑面前,你的理性大脑只能屈服,但你又不能让自己处于天人交战的纠结状态,所以你的理性大脑便用各种理由来搪塞自己:“就玩一小会”,“人也要有休息嘛”,“今天玩,明天一定加倍学习补偿今天的时间”。

【我今天看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实我昨天就已经规划好今天待做3件大事。但是从上午开始,看电影《火星救援》,当时就是对自己说:今天还是假期,再放松一下吧。然后,看完了又想看别的电影了,于是下午又看了两部电影《战狼2》《湄公河行动》。我自己说服我心安理得地当个couch potato,而不去备课、不去看大部头书,我脑子里就是如下的想法:这些电影我之前一直想看,但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而今天直接犒劳自己,一下子看个过瘾吧。

事实上,我其实就是不想去备课,不想去看大部头的心理学书籍和教学书籍,因为我没心深处还是觉得这些事是痛苦的,而看电影是愉悦的。】

为什么投降的一方反而是代表着更高级认知能力的理性大脑?从进化角度来说,我们原始的情绪大脑早在远古的远古就已经存在并且为物种的生存繁衍作出卓越的贡献了(虽然大脑中的这一部分系统只能进行很简单的判断和条件反射,但他们无疑把守了对物种的持续存在而言最为基本且重要的一些功能——食物,性,自然环境中的危险,社会交互行为,道德感等等。它们的进化年代要比理性大脑深远的多,它们就像漫长岁月中伴随着生物一路进化走过来的老功臣,拥有强大的权力和力量,却没有意识到世界已经在最近的5百年发生了迅速和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几十上百万年的漫漫进化路来说只仿佛一瞬,然而就在这一瞬间,整个世界完全不一样了,可老功臣还没有来得及退休,还在掌管着我们的大脑,引导着我们作出各种跟不上时代的决策。

人的大脑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整体设计,而是随着漫长的岁月在进化中被不断地添添补补。

只要我们的情绪大脑首先认定了一件事情,我们那点可怜的理性思维便很容易屈从于情绪大脑发下的命令——把事情往利于自己的方向解释。

【比如说,我自己现在正在写读书笔记,相对其他要做的更重要、更有益的事情(写论文或者语法备课)来说,这件事是比较轻松和容易的,因此我的情绪大脑于是就挑中了这件事,而不去做较难的事情。那么我一旦这么决定之后,我的理性思维就会说:先把这件事做好,然后再心无旁骛地、高效率地去做那件事吧。我自己拖延做正事时一般都是这样的心理状态。】

只要一件事情尚存在对自己有利的解释,我们的大脑便会毫不犹豫地掩耳盗铃地认为那就是唯一的解释。

只要一种解释是对自己有利的,我们便不想去推敲和反驳,再漏洞百出的事情看上去也不无可能,而且只要一种解释是有可能的,我们就认定其一定是的,强大的情绪大脑会阻止理性大脑去往深入了想。而对于对自己不利的解释,我们或者忽略,或者则会异常仔细去推敲,抓住一个漏洞则相信已完全推翻了该解释。

尤其是当人们为一件事情付出了金钱,社会关系,很多很多之后,这些既有付出便会对他们的思维产生越来越强大的影响(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便是如此),我们的思想被迫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这就是著名的“认知失调”——这个心理学词汇已经如此有名,以至于出现在了呆伯特漫画中了),因为谁也不希望自己那么大的付出是愚蠢而错误的,为了让自己不是愚蠢且错误的,理性大脑不再是客观的代名词,而是一个唯唯诺诺为了维护自己情感的下属系统——“因为我们的信念感动了上帝,所以毁灭没有发生,这是唯一的解释”,至于那个另一种解释,因为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我很愚蠢”这个结论,被人们的情绪大脑无情地驳回了。

一件事情总是有两个解释:一个平凡的解释和一个疯狂的解释。而从自我辩护的角度看,一件事情总是有两种解释: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解释,和一种对自己不利的解释。只要选择前者,我们便能够自欺欺人地将自己蒙混过关。

【我自己在知识付费的时候就容易犯这种错误。一旦付费了,就不停地给自己洗脑:这个是值得的,对自己有好处的,所以不需要后悔。其实,认真反省一下就知道,有些当然不错,但是,很多付费其实都是浪费钱,对于现在的自己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用。】

刘慈欣在《三体II》里面提到“思想钢印”和“钢印族”,其实何必去设想那样一种能够改变人类大脑中神经元连接方式的机器。我们每个人大脑中都有思想钢印。这道钢印由经验打造,用自尊来维护,牢不可破,比钻石的硬度还要高。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会对那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不加细查,而对那些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则死抠烂打揪住一点小辫子就不放;同样,我们还会倾向于勤劳收集有利证据,并忽视不利证据。事实是,当我们内心的天平早已经倾斜了之后,看来荒谬无比的理由也变得光辉灿烂,别人很有道理的反驳也能被抠出“致命”漏洞。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实在是太常见了。比如说,我们在和别人交流时,如果对方和我们观点不一致,我们总想要去反驳,吵架,争论。】

因此,当你觉得自己想的很有道理,无懈可击,客观公正的时候,你是否真正像你认为的那样客观呢?Artemus Ward曾经说过:并不是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让我们陷入麻烦,而是那些我们认定自己知道,却实际上是错误的知识,让我们陷入麻烦。客观意味着承认存在未知信息的可能性,理性意味着能够从对立面的视角去看问题和思考。学会质疑自己的判断,假设自己是站在对立面的立场上帮他说话,往往能够发现很多意料之外的东西;即便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试着去理解错误的一方为什么会错,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看法和认识,也往往能够得到很多有益的东西,你也许会发现自己的正确其实常常也是碰巧站对了队伍,而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来自于严密的逻辑和不可辩驳的证据。最后,与其让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不如自己试着去发现自己的错误

【我自己在看文章时也是如此吧。我关注的公众号的价值观都和我差不多,大多是求知爱学,我们总是选择去接受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观点。而不符合的我们选择不读,不看,不听。】

难道没有办法克服人类心理的天生漏洞么?有。大脑符合用进废退的原理,越经常使用的区域会越来越强大。如果你总是情绪用事,不假思索,那么这种思维习惯便会越来越强大;如果你总是理性思考,反省自己的判断,能换立场去看问题,那么这样的思维习惯逐渐也会越来越强大。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习惯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要想从既有习惯中跳出来,必然要依赖于外界的力量——对于心理机制的知识。仅仅是知道一些常见的行为陷阱和心理弱点的存在便已经可以帮我们避免很多的决策失误。而如果能够进一步理解这些陷阱和弱点的深层原因,则更可能说服自己做正确的事情。能够改变既有的习惯,依靠的不是自制力,而是知识。单纯的自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你理智上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你的情绪大脑却就是不买账,一些比较坚定的人能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强迫自己去做正确的事情,这殊为不易,不是像我这样的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但是,无论任何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去做正确的事情,不去做错误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自制是因为情绪大脑并不知道也并不承认这件事情是错误的

【大脑用进废退的原理实在是太强大了。不管是这里的情绪用事,理性思考,还是我们平时看书、说话、写作、学习都是如此。其实哪止是大脑,其它方面都是如此。我能够深刻体会到用进废退这个原理。比如说我自己一点不喜欢打游戏,打牌,很多生活方面的事情也容易头偷懒,也不爱交际,于是这些方面的思考和技能(如手眼协调、反应能力、说话沟通能力)就越来越差;不喜欢背诵,因此记忆力也越来越差;不喜欢锻炼,因此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而好的方面,如阅读英语,每天英语阅读,所以没有落下;一直码字,所以也能保持这个习惯;每天给孩子英语启蒙,总是惦记着这件事,一定会完成或者补上......】

举个最稀松平常的例子,去学习还是去玩游戏(并不是提倡不玩游戏,这里只是说在你希望自己能够不玩游戏做点别的事情的那些时候,你能够成功地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不是纠结半天并败下阵来。),理智上我们倾向于认为学习是件“好”事情,游戏则常常是件“不好”的事情,然而情感上,我们认为学习是痛苦的,游戏是开心的。而开心的的确确就是一件好事情,痛苦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两个大脑模块的声音完全相反。如果你无法说服你的情绪大脑,那么所谓的自制就是强迫和纠结,天人交战,正如前文所说,最后败下阵来的也往往是理性大脑。然而如果你意识到对于游戏的热爱其实是完全正常的,我们玩游戏是为了获得群体认同感和成就感,对它们的追求早在几十万年以前就刻在了我们的基因上,获得群体认同和成就是非常重要的优势。然而,由于这部分动机来源于我们相对原始的大脑,而后者的进化年代早在几十万年之前,在那个时候还没有网络,电脑,虚拟世界,虚拟货币这些东西,尽管我们的理性大脑能够认识到虚拟世界中的成就往往并不能转化为现实世界中的成就(电子竞技是一个反例),然而我们的原始大脑却无法区分虚拟和现实。意识到这一点之后,至少你就理解了为什么我们会受到这样那样的诱惑(我们对于高脂肪和高热量的无穷热爱也是如此——在先祖生存的贫瘠环境中,脂肪和热量是稀缺的,因而“尽量吃了存起来”几乎总是正确的),而当你进一步意识到自己无法自制的原因是因为你大脑原始的那部分仍然天真地认为你还处在石器时代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任其驱使自己是愚蠢的事情,而我们的情绪大脑自然不希望自己是愚蠢的;而另一方面,认识到以上这些知识,认识到大脑的局限性,并最终摆脱它的错误驱使,则让人情绪上感到聪明和愉悦。于是我们就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利用情绪大脑本身的动力来推动了它本身

【我自己不玩游戏,但是我也有很多瘾症,比如说刷手机,看小说等。我现在知道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我要经常对我的情绪大脑连哄带骗,让它相信:虽然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专心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即使刚开始不愿意,但是只要开始了,就容易持续下去了。比如说我自己的这篇文章,我其实根本不愿意整理,只想看看电影,但是由于自己制定的日更要求,所以不得不花时间和精力开始,原本只打算花5分钟时间记录一下笔记的。但是既然已经坐在电脑开始了,那么就顺其自然地一点点地做下去了。选择好主题,写好标题,然后一段一段地读原文,标记重点,写感想。】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则来自于一项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该实验被称为“棉花糖实验”,其目的是建立儿童在延迟满足方面的自我约束力与日后取得个人成就之间的联系,但我想说的是实验当中那些成功地抵制住了棉花糖诱惑的儿童,这里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为什么他们最终成功了,成功的原因并不在于棉花糖对他们的诱惑较小,对于这部分儿童而言,棉花糖的诱惑同样巨大,他们在抵制诱惑的时候显得异常痛苦,但他们的能耐在于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巧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让自己盯着棉花糖,让自己忙于干其他事情,通过这样的技巧,他们成功地将强大的刺激源从原始大脑面前移开,并且通过让自己忙于干一些其他事情来让大脑处于“忙碌”“被占用”的状态,阻止原始大脑老去往棉花糖上想。

但是这跟学习心理学的好处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这些小孩在实验之前系统学习了进化心理学不成?他们显然没有。但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恰恰是能够克服这些缺陷的方法。殊途同归的是,即便我们并非像一些有天分的人那样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对付自己内心的另一个声音,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我们也能够后天地获得这些方法,而通过这些方法,我们便更可能成功地绕过甚至克服我们大脑天生的缺陷。这就是为什么我相信人人都该学点心理学的原因。

【很多自制力很强的人,都是特别善于说服自己大脑的人。比如说古典老师以前讲过自己要连续给不同的班级讲同样的课,很多都是重复内容,很容易让自己倦怠无聊,于是他给自己每周设定了一个主题任务,比如说,本周讲笑话,下周讲得学生哭......于是提升了自己的兴趣,也提升了课堂的质量。再比如说,笑来老师为了在新东方教书,要考托福、GRE,要背大量的单词,于是他就给自己算了一笔账,背以个单词想相当于赚50元钱,那么一天100个单词,就能赚5000元。一天200个单词,就相当于一天赚10000元。通过这种简单但是有效的方法,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暗时间》笔记和感想10 – 理智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