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本事被人踩,太能干被人整,中庸是良策?

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庄子《知北游》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如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道德经》43章

没本事被人踩,太能干被人整,中庸是良策?_第1张图片

儒家向来很是提倡“中庸之道”,如今流行的很多成功学,职场厚黑学,人生导师之类,喜欢教导人如何在职场工作中“站队”,“示弱”,以获得生存之道。

不是没有道理,貌似很多成功的例子在证明人们就是要学会这些套路。

如果世间的事都可以用一种公式形式的方式去套用,那么我们的社会都是成功人士,也都是失败人士,因为成功和失败是相对的,没有大多数的人的失意怎么能有个别人的突出。

以前工作室做员工培训的时候,有个长期合作的公司,负责和我们联系的老成,是公司里一个克己恕人,兢兢业业的老员工。

提的要求他都会努力去做,培训期间,跑前跑后很是勤快。

可就总觉得差点什么,始终觉得有什么地方没对,观察了良久,发现问题症结,老成对所有的人都笑脸相迎,都快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地步。

这样一个好性格的人,照理说,应该人缘很好啊,每次做什么协调工作的时候总是一塌糊涂,乱七八糟收场。

当想讨好所有的人,众口难调,再加之工作上的利害纠缠,你讨好了这个,必然有另一方的利益会受到损失,老成总是想所有人都不得罪,结果所有人都嫌弃他不会办事。

在培训结束后,都有例行的工作聚餐,经常性地,人们会把老成遗忘了,我们刚去的时候还记得老成,惊异地说怎么没喊他,安排聚餐那个人一拍脑袋,啊,我马上给他打电话。

到后来,甚至连我们,都被同化,一不注意就忽视了工作量最大的老成,而且大家心安理得,一点歉意都没有,反正老成从来不生气,他的那些工作谁做都可以。

江湖路险恶,当我们还不足以强大到能改变世界,做那个制定规则的人,的确要低姿态一点。

有的人,就在低姿态中遗失了自己。

没本事被人踩,太能干被人整,中庸是良策?_第2张图片

有个朋友,叫张三,恩,对,其实也可以是李四。

张三有点小才华,有点小傲骄,虽然单位的水比较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一把手和二把手不对盘,互相争名夺利,拉帮结派,张三刚到单位的时候,两个领导都试探过这个因为才能出众被调派过来的员工,看能不能为己所用。

张三是谁啊,饱读众书,地上的事全知,天上的事知一半,总认为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自然不屑于这些狗苟蝇营。

当然拒绝了两派的拉拢,张三的认为是,凭自己的才能,谁也不靠,实力才是硬道理。

英明的领导,当然知道,“管它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麻烦的是,张三的领导并不是如此,“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谁都不能保证,自己遇到的领导都是洞察事理明白轻重的人。

有些领导就是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诛”!

张三的两个领导,就是希望员工都能站队,不忠于我的,诸葛再世也不用。

结果张三做得越好,越是有人看不顺眼,本来大家都是做事的人,根本不必不用互相为难,却总有人见不得别人好,会给你在领导上烂眼药,再加上领导也都不喜欢这个硬骨头的张三。

被人排挤,被领导忽视,做好了没人管,只要有一点问题,马上就有会人跳出来指责和批评,就算张三再有才,这日子也不好过,稍微有点反抗和不满,就被扣上“持才傲物”的名头。

说是张三的问题吧,古人不是说“行得正坐得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吗,张三是专心做事的人,不会搞这些猫三狗四的钻营事情,怎么倒是“吃屎把拉屎的马到”呢,不做事的反倒逍遥自在。

群众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但群众老百姓的性格是懦弱的,有时候“一个人是条龙,一群人是条虫”.

人们很容易就随大流的,想要活得不痛苦,要么你就麻木自己加进去,要么你就坚持,影视剧都说“邪不胜正”,“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轮到现实中,你能不能坚持活到剧终呢。

张三还算是清醒的,他说我不能和他们耗,我做不起英雄,磨不过人生的荒废,“山不转水转”,斗不过他们,我且让他们。

在我们另外有同学的帮忙下,张三也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毕竟张三是有能力的人,拍马溜须的人好找,做事的人还是难得。

张三原来单位的领导是极品,并不所有都是这样,有头脑的领导都知道,管理必须对事不对人,乾隆都知道宠爱和绅,嘴巴很尖刻的纪晓岚也不能少。

人啊,本就是需要思考的生物,只是死板地信奉“不被人嫉是庸才”的教条,总觉得“要留清白在人间”,你会发现你越有能力,越想做点大事,死得越快。

人是有劣根性的,当人们自己身处泥潭的时候,他们会很嫉恨那些清白善良的人,“在罪恶面前,善良也是一种过错”。

“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

《晏子春秋》中晏子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没本事被人踩,太能干被人整,中庸是良策?_第3张图片

《庄子·山木》篇中,记载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庄子带着弟子在山中行走,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树干却是歪曲的,伐木人在树下休息,却不去砍这棵树。

庄子问伐木人为什么不砍这棵树?伐木人说这棵树没有用处。

庄子对弟子说:这棵树因为没有用处所以保住了性命,保住了性命就是最大的用处,这就是没有用处的大用处。

从山里出来后,庄子和弟子借住朋友家,朋友很高兴,让仆人杀鹅待客。

仆人请示:家里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只?

主人说:会叫的可以看门,不会叫的那只没有用,杀不会叫的。

第二天回去的路上,弟子问庄子:山上那棵树因为没有用处保住了性命,那只不会叫的鹅因为没有用处丢掉了性命,那么,人是要做有用的人还是做没有用的人才能避免祸患保住性命呢?

庄子笑着回答:“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

换成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其实祸端与成不成材没有一定关系,成龙成蛇随时势的变化,不要偏执独断一意孤行,可以往上也可以往下,驾驭外物而不被外物所驾驭。

坚守自我,与外界规则的变化顺应调整,“外圆而内方”!

世事难料,风云莫测,中立虽然是一种应对的办法,但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内心守住自我的准则,对外界的事物随机应变,以不变应万变,这就是“与时俱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本事被人踩,太能干被人整,中庸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