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展览:不排斥且保持距离

与参加《“或此或彼”——洪磊2014作品展》艺术家酒桌长聊后所写

已发于99艺术网 news.99ys.com/news/2014/1028/18_184176_1.shtml



最好的展览:不排斥且保持距离_第1张图片
洪磊AMNUA南艺美术馆展览现场 (郑闻摄)


这是在洪磊于25日下午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始了他《“或此或彼”——洪磊2014作品展》之后发生的事情所引发我写的文章,在如今展览泛滥视觉疲劳的艺术界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如此般让人舒畅的展览了。展览来了一批艺术家,若说他们是前辈那是没错的,但真真要在文章中用前辈这个字眼想来他们是会要不高兴的,斟酌再三还是称为艺术家的好,他们在我做一个艺术从业者而言是给予了很多帮助的,在此不就感谢一事多做计较,内心记下便也是了。最终关注的还是展览的问题,汤国先生与我聊回到上次吴亮老师的那次闲聊,聊的便也是展览,内容便是吴亮来南京于汤国的工作室中看了汤先生最新的作品,两人作了一番交流,就这样最好的展览就已经发生了。这件事于鄙触动颇深,之后有写一篇关于生活上和展览上的漫谈,但终觉没谈出什么,因而希望从展览的角度更深入地谈些什么,倒是深可能谈不上,但确实自我感觉是进去了,有了一种对展览的理念上的追求。

 

                                                                                              文夏南京某酒吧与艺术家们醉后



最好的展览:不排斥且保持距离_第2张图片
洪磊AMNUA南艺美术馆展览作品


展览呈现的细节和目的需要重视 


 

感触颇深的是看了洪磊此次展览的现场和呈现出的AMNUA影像档案《隐秘的线索:洪磊》纪录片,当一场展览是真正以艺术家的作品出发时,对于展览的细节把握想来也会是要求甚高的,此次展览的作品不多仅十来件,但是展览对于空间的把握显得恰到好处,南艺美术馆的负一层展厅其实有给人一种被包围的感受,那是下入口楼梯后打开的空间所带来的一种纵深感,然而进到展厅中却似乎有一种被压迫的态势,想来是对比上到一层展厅那层高差异带来的对比罢。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除了作品前的灯光布置,其余空间几近无光的黑暗,这是认真考虑了洪磊作品特点的设计,无论是此次展览中两件影像作品,亦或其在丝绸材质上的染绘探索,这种环境下进行呈现都是上佳的。南艺美术馆的展览之所以为人所喜,想来坚持学术性是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然而并非脱离了商业的展览就一定具有学术性,学术也并非晦涩难懂的词语所形容,而是需要一种探索和追求的精神去寻找艺术的问题并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就如今年的南艺美术馆默默地做了不少影像的展览并与《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进行了合作,称2014年为南艺美术馆的影像探索年也无可厚非了。有态度、有方向并且有深度地去发觉问题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这才是重要的学术追求之路。 


最好的展览:不排斥且保持距离_第3张图片
洪磊AMNUA南艺美术馆展览现场 洪磊与吴湘云合影 (郑闻摄)

在艺术圈内,艺术展览可以说是泛滥的,那不但是因为对于固定的艺术关注群体而言展览确实太多了,还基于当下环境关注艺术的群体太集中而不具有普遍性。这期间南京也有不少名家和高价画家的展览,可能给予同样的空间,展览的效果却是差异得让人惊讶。艺术的殿堂和华丽的卖场并没有高下之分,而是在合适的位置需要合适的内容,这是为展览所需要的呈现效果考虑的因素。然而如果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总被放在如同展销会的布置场景中,想来对艺术家个人而言也是痛苦的。但是金钱和追求的关系往往就是让人矛盾和挣扎的,只是不同的选择铸就了不同的艺术家并且呈现出了不同的展览。


最好的展览:不排斥且保持距离_第4张图片
洪磊AMNUA南艺美术馆展览现场 (郑闻摄)


观展后和汤国老师一路闲聊,倒是谈到好的展览团队对一个展览布置的精益程度的要求,作品呈现所要求的灯光,就不提灯光设计师这个职业的设计成本,当为了一件作品准备其所需呈现效果的特殊的灯光的成本甚至超过了这件作品时,想来大部分画廊主是接收不了的,而恰恰就有人这样做。我回顾认识汤国先生的这一年,并向他表示感谢,不为其他只是因为他给我介绍在北京的智珠寺可以看到詹姆斯•特瑞尔的展览,得见作品后对自身认知的改变是巨大的,有时对于一个人就是需要一件特殊的事或物,那往往会影响你的很多很多。听闻他前段时间曾介绍北京方面关于詹姆斯•特瑞尔的展览的引进人到南京的一些美术馆参观,之后到南京较偏远的一处场馆,该馆以其建筑设计的当代性和观念性而著名,只是事后汤国先生与之交谈展览引进方面的事后,人家只以不想詹姆斯•特瑞尔的作品呈现不出其最好的效果为由拒绝了,这想来会是汤先生在2014年给我产生思考的第二件事了。他只望我在今后若做展览能尽量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后,这也是一个艺术家对于作品和展览要求的最现实的问题了吧。

 

商业并不与艺术矛盾

 

当大部分画廊和所谓艺术机构还以展览尽可能多地展示作品给可能的购买者时,艺术家的作品已经变得和超市商品的展陈无异,这对于艺术家而言是十分可怕的。当艺术家的展览都变成了展销会,作品变成了供展销和目标仅限于销售的商品时,艺术展览已经变得和商场商品销售没有区别。 

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艺术展览的作品若完全以销售为目的,那么其艺术家的身份也可以变成好似作画人的存在了。艺术家需要生存需要卖画,这本没有什么问题。并且就如同画家迎合市场画藏家喜欢的类型的作品,这在商业上也是没有问题的,但就如同企业设计产品一般,有的产品是符合市场购买的方向去考虑设计,那始终会是落后并且会被淘汰的,而一些产品是从产品本身去考虑客户,那反而走得更远。这不是说要排斥市场方向,而是要用心为客户考虑产品的特性并作出考虑。艺术家与企业制作产品其实十分相似,艺术家所要创作的产品,不论是表达观念传达感受,还是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向和精神内涵,这都是对艺术作品本身的深度考虑,这比起迎合市场购买方向去画画才更加商业化,这种商业化才是正途,而以往所谓艺术与金钱的关系的批判,那都只是批判的艺术与低级商业或者说无良奸商的模式的结合,商业本身并没有什么错。 

艺术展览本身更需要成为一个好的商业组成部分,展览从来不该排斥商业,只是说与商业结合的模式是否符合一种最佳的博弈模式。展览呈现的水平达到一个更为优质的效果,所带来的商业回报并不能说就一定会是低的,更没有证据表明尽可能展陈更多的作品会激励消费者进行更多的购买,尤其是在艺术展览的场合下,更何况一些标榜学术的展览,都布置得如同一场超市门前的特价促销活动,想来那是多么的可悲。


最好的展览:不排斥且保持距离_第5张图片
洪磊(右)与文夏(左) (郑闻摄)


在酒桌上,大家不无讨论关于此次领导人对文艺领域发展提出的观点,最终落实到艺术家其实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达利热衷捞金但丝毫不影响他艺术史的地位和价值,一个艺术家的一生本就能成为一件艺术品,如果一定要把艺术家对金钱的态度和金钱本身对社会的存在相等,那么艺术家存在的价值可能远远没有这个词赋予其自身的意义那么大,而现如今是否艺术家的身份已经不重要,只有人的行为决定了其真实的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好的展览:不排斥且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