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1张图片

1.终于,一个人启程

在常年阳光丰盈的美国西海岸呆了近两年,一次东海岸也没有去过。虽然我对阳光,温暖的空气,和海边略带潮腥的海风爱的深沉,但在过了两个没有穿过棉服羽绒服的冬天,突然地,还是会想感受一番东海岸的冬季圣诞到底是什么模样。可惜,我还是没有来得及在冬天前往,不过倒也庆幸,逃过了那里的严寒和暴风雪,毕竟,这是一个人的旅行,在这样春末夏初的温柔日子里,套上一件轻薄的挡风长风衣,踩着一双白球鞋,就能在城市中央四处随意走逛,才会显得从容,休闲,不慌乱的多。


有时候,想去哪个地方旅行,急不来,要等待那个安排你与它相遇的最好时机。最好的时机,是你们彼此都在最好的状态里相见。你对这陌生的城市一无所知,但却用着极大的热情和充沛的活力,只凭这一双脚去丈量土地,探索,发现,了解,再爱上。


我似乎就是在这样一个好的时机中,与分别位于美国中部和东部的这两座大都会城市芝加哥,纽约,见了面。


这趟旅行,不算是预谋已久,甚至还差点夭折。掐指一算,已经大约五年没有独自旅行过了。大学时期,初生牛犊不怕虎,像终于脱了缰的野马,一个人旅行中的所有困难与危险统统都不曾考虑或预演过,19、20岁的姑娘,背着双肩包,拎着一袋零食,胸前还斜挂着一只大单反包,凌晨就登上绿皮火车卧铺车厢,与几个来路不明的陌生男女老少共处于一个逼仄的隔间内,夜晚行进的火车踉踉跄跄,就这么在忽明忽暗的车厢内一坐一躺就是二三十个小时。


而随着年龄渐长,似乎怕的东西却越来越多了,怕危险,怕麻烦,竟也矫情的怕起累来。更何况是要去美国的犯罪之都——芝加哥,心里莫名的担忧开始助长。好在在犹豫之际,湾区的好友小姐妹们在去吃饭的路上,向我疯狂安利她们多喜欢这个城市,其中一个也独自去逛过,备受鼓舞,回家就定了机票住宿。


一个人的旅行,自然怎么都能折腾的了。用研究生的学生卡,在Student Universe这个折扣网站上买了往返多程机票,比飞猪和美国官网票价均便宜,应该是最划算的价格,此外,购买方式上,使用多程(Multi-city)选择多个城市一起买的方式,也会更划算。


旅店,我选择住国际青年旅社(Hostel),一人一个床铺。Hi USA是一个美国境内的非营利组织青旅联盟,每个城市的名称不一样,通常为【Hi+城市名】,旨在为国际背包旅客提供住宿,促进文化交流。这类连锁联盟性质的青旅,对于一个人旅行的女生来说不失为一个好选择,价格便宜,安全有保障,方便。于是,火速订好了Hi Chicago 和 Hi New York,可能因为是非营利组织的原因,房租问题不计入运营成本,这个联盟的旅馆所在的地理位置,都是很不错的,附近的景点都可以很方便的到达。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2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个人觉得芝加哥的这家住的更舒适,也更便宜,价格为两晚$79, 女生间带独立卫生间和淋浴,并且包含免费早餐,质量还过得去,二楼有很大的活动空间,我喜欢这儿的室内装修,有些工业感,墙上的涂鸦又增添了些嬉皮,朋克的不羁氛围,乒乓球台,桌球台,电脑,一应俱全,年轻人晚上通常会聚在这里聊天,交流,喝喝小酒。在离开芝加哥的前一晚,我一个人坐在窗台前面吃pizza,一个小姐姐和小哥哥带着他们的威士忌用英文来跟我打招呼,问我要不要一起喝两杯,还是拒绝了,要不是第二天一大早赶路,可能会多聊两句,当做交个萍水相逢的朋友了。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3张图片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4张图片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5张图片

而纽约这家,是公共卫浴,不过也算是干净卫生,不包含免费早餐,每晚价格也贵了许多,一晚大约就要$80,公共活动区域似乎也冷清很多,少了些热闹的青春活力之气,所幸,透过房间走廊的窗户,看到了楼下一处室外的小庭院,园中摆着四五处桌椅,庭院一侧有一座小型的罗马式喷泉池,上方空中挂满了黄色的闪亮灯泡串,穿过茂盛的绿叶,通过院中分布的几棵大树连接起来,一丝一挂相互平行交错着,昏黄色的光亮晕染着整个院子,添了许多明亮。


青旅房间里住的都是跟我一样,来自世界各地的独自出门旅行的女孩,只住两三晚,大家回到房间,基本就是上床躺着,连灯都是灭的,只亮着一两盏床头灯,让房间不至于摸黑,彼此间并没有什么交流,大家都不想互相打扰,或是互相变得熟络似的。我想,愿意独自出远门的人,应该都明白,保持自己和他人私人空间的重要性,以及懂得在这种私人空间与时间里的自由。


于是,住在那的三天里,这室外庭院成了我每晚的据点。结束了一天的城市暴走,回到房间梳洗完毕,就套上外套,下楼去院子里,脱掉鞋子,光着脚丫搭在长椅上,洗一袋从回来路上遇到的水果小贩买来的黑樱桃,边吃边放空。


五月的纽约曼哈顿拽住了春天逃走的尾巴,初夏才刚崭露头角,被温度刚好的晚风吹一吹,清凉不失温热。坐到十二点,再回去爬到自己的床铺,直接睡觉。这样的消遣,不会打扰室友,也免去了晚上回去只能在房间床上坐着的无趣和不自在。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6张图片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7张图片

2. 初见芝加哥

为了控制住宿预算,我乘坐21号凌晨12:00的红眼航班,飞行四个多小时,因为时差,在早上6:50从旧金山抵达了芝加哥。在飞机上的四个小时,挤在狭小的空间里,自然是没有睡着。下了飞机,已经是头晕脑胀,眼皮不听使唤的想往下耷拉。无论传说中这些美国大都会城市的犯罪率如何之高,机场,永远是一个让人放心的地方。我沿着指示牌,途中故作淡定的经过了几个没有人的走廊,到达地铁购票机前,顺利的买了票,进站,搭乘上了前往芝加哥市中心的地铁。站台上,看到三个穿着军装的美国大兵,像是休假刚回到家乡,我跟在他们后面,上了同一节车厢,心想着,如果在车上遇到什么危险或者奇怪的人,这几位大哥起码还能一个过肩摔就把坏人制服来拯救我吧!


比起旧金山湾区破旧不堪的Bart,芝加哥地铁让我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好了起来,较新的座椅和干净的车内环境,早上七点早高峰时段都是穿着得体的上班族,安全问题也自然解锁,地铁晃晃悠悠,我抓紧背包,安心的靠在窗边小睡了一会,我便以为,这就是芝加哥地铁的常态模样。然而,之后的经历让我明白,我看到的这些,又只是美国大都会中,天堂的一面而已。地狱般的绝望画面,永远只藏匿在黑夜里,晨暮拉开,破晓之前,他们自然散去,社会秩序的一切又好像一如往常,规整、得体的运行着。


第一天到芝加哥,迎接我的是阴冷潮湿,狂风的一天。恰好我提前定的是这一天的密歇根湖游船,在Wendella Boats这家游船公司官网定的船票,$39着实不便宜。八点左右到达青旅,被告知下午4点才可以check in,于是便靠着大厅的沙发睡了两个小时。旅行我还是喜欢轻装上阵,衣服只带了一件长风衣和一件薄针织衫,然而这件针织衫却成了在旅行第一天就拯救我的东西。初夏,阴天的芝加哥,寒冷,暴风,细雨,我与一群美国游客和小学生乘着游船,沿着湖面观光芝加哥最有名的一排建筑,它们形状设计各异,很多摩天大楼建于上世纪,有着它们自己的历史背景和建成故事,这也是为什么芝加哥曾被称为“摩天大楼的故乡”。难以想象冬天的时候,芝加哥会有多冷,只记得看过图片,这条贯穿城市中心的密歇根湖面结满厚冰。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8张图片

在湖上被冷风吹了一两个小时,想吃点热的,跟着地图往一家旅行指南也推荐过的地中海餐厅Purple Pig走去,刚好非常近,走路五分钟内。点了一道招牌菜Milk Braised Pork,却并没有觉得很惊艳,肉质是烹煮的很烂,浇上含牛奶豆类打成的酱汁。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嘴巴,越吃越叼了,回想起来,竟很久没有吃到什么,让我想泪流满面,捂住脸,惊呼好吃的菜肴了,上一次让我有这种反应的是湾区Santa Clara的韩国餐厅Jangtu里面的血肠汤,寒冷的天气来一碗,丝毫没有腥味,只有鲜、香还有黑胡椒的淡淡辛辣味,加点韩国特有的野生芝麻,更添了些原始的麻油香味,喝一口入喉,辣辣的,幸福到流泪。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9张图片

果然,物质水平越富余,人的胃口就越发难以满足了。


这样的冷天,只能往青旅走回去,我到达一个城市很喜欢走路,走路缓慢也悠闲,能看到的建筑也好,匆匆路人也罢,都观察得清楚的多,连呼吸到的空气,感受到的发丝涌动也真切些。回去的途中路过距青旅不远的千禧公园,那里有Cloud Gate (The Bean),那颗在《源代码》中出现的大豆子。这座城市公园,就像是芝加哥的心脏,不仅景观绿化规划的舒适合理,艺术氛围也都在这里凝聚着。通向这里的宽大马路让我想到了中国城市西安,路中央和两旁突然出现的雕塑丝毫不突兀,反而把这座城市更添加了几分大气。现代与古典的建筑和雕塑,在同一个地方相互交错,共同出现,一点儿也不违和,这些正是一个城市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可能性。当然,这次旅行,我最爱的【芝加哥艺术馆】也坐落在这里。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10张图片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11张图片

晚上回去,二楼活动中心聚集满了人,大家都在这里吃饭,娱乐。我选了一处窗台的位置,面对窗外的街道和霓虹,简单吃些超市买的酸奶和饼干。看向窗外,我想到白先勇的那篇《芝加哥之死》,这是一个悲剧故事,从国内贫寒家庭到芝加哥大学攻读文学博士的吴汉魂,终日住在阴冷狭小的地下室,读书写论文,地下室只有一扇窗户通向外界,他时常朝着这窗户向外望去,可是能看到的风景,只有肮脏的马路地面和来来往往、形形色色外国路人的双腿双脚。在异国长久缺乏的归属感,和缺席母亲葬礼的愧疚,或者是对贫瘠生活的绝望,最终他向密歇根湖走去……


多年国外求学的白先勇还是有颗中国心,美国呆的再久爱的也还是中国文化,以至于日后归国还是成为了研究红楼梦和昆曲的大师。他塑造的人物名叫汉魂,人物和他一样,当时都充斥着留在美国或是回到中国的迷惘,可其实骨子里都一样渴望回到祖国,他们都明白,中国才是他们希望的归宿。


我很庆幸,此时的我自己不是身在地下室,不用仰望着窗外地面,嗅着城市地下系统散发出来的热气异味,而是坐在二楼的窗台,俯视向街景看去。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已经有底气有资本很多,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着吴汉魂那样境况的留美博士也基本不存在了。而此刻我,经历过面临留美工作还是回国发展的抉择,最终还是一样选择了后者。抉择的挣扎一直在于,是选择要回到故土、回归自身文化的归属感,还是要留在物质、思想都更为文明理智的别人的国家生活。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12张图片

这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物质文明,国家货币坚挺值钱,社会普适价值观,尊重、包容、多元、体面,‘Sorry’、‘Thank You’、‘Excuse me’ 满天飞,至少在地表之上是这样。

而我常跟朋友谈到,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就去他们的地铁看一看,去坐早、晚高峰的地铁。在地下这样一个与清新空气、自然光线隔绝的地表之下,似乎很多地表之上充斥着的体面,在缓慢失效。要挤上高峰期的地铁,就像一群人类在抢占什么稀有社会资源,平日里强调的私人空间不存在了,因为需要人贴人拥挤;从人身前挤过,也不再说着‘sorry excuse me’。然而即使这样,社会普遍认同的观念却还是一直在这萦绕,是抛不掉的,譬如说,保持尊严体面和个人距离,地铁车厢拥挤到一定程度,底下的人,便会主动不再往上拥挤,不像上海高峰期地铁那样,不顾一切,挤到面目纠结,一片惨叫。当然,很大的可能也在于人口的差异,和办公室打卡制度的差异。


其实,世界各地,人都是一样的,人性也是相通的,把不同种族的人类放在极端环境,我相信行为并不会有什么不同,然而,在日常上的行为差异只取决于社会长期认同的价值观,和从小浸泡在这样的社会里养成的行为习惯而已。


第二天,天气完全转晴了,温和的阳光射线和微风,一样不差。一大早,在二楼用完免费早餐,我穿上长风衣,化了淡妆,背上单肩小包,轻松地向【芝加哥艺术馆】走去。学生证折扣,门票只需要十几刀。买票时遇到了一些不愉快。

不像在西海岸加州,越往东去,似乎African Americans人口占比越发的大,并且很多被安排在社会公共设施环境里当工作人员。我遇到的售票人员就是一位黑人大姐。学生票购票需要报我学校所在地的邮编号,大半年过去,记忆模糊,报了两三次才报对,这时她的表情开始出现一丝狐疑和不耐烦,我不知道此刻她是不是质疑我的英语能力,购票后我要求购买一本全英文的管内藏品介绍图册,重复了三次,直到她身旁的一个年轻女士提醒她我要小册子,她向那位女士摇头轻声说一句:”No, she doesn’t…”,后面的话没说完便转头向我确认:”Are you sure? You wanna this?7 dollars” ……我当然已无法弄清她此等行为的具体意味,只是这氛围隐约让人不快。

好在进了馆,在门口遇到了友好热情的管内工作人员,主动来耐心告诉我有效的观展路径。一个人出门旅行,可不就是这样,难免会遇到一些糟心的人和事,但转眼,也会在别处遇到愿意帮助你的热心人。体会过陌生人的善意与恶意,仍然要勇敢的向前行进。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13张图片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14张图片

艺术馆大门口的狮子雕塑,一边一个。狮子座的我,很喜欢

【芝加哥艺术馆】是我这次旅行的最大收获,作为一个艺术小白,从没有这么系统的逛过了解过西方美术画作。这次主要看的,吸引我的是印象派画家。从Renoir雷诺阿,Monet莫奈,Pissarro毕莎罗,Seurat修拉,到Van gogh梵高,Gauguin高更。惊叹于他们对光与影的运用,对美好生活的乐观表达。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15张图片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16张图片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17张图片

人物自带柔光滤镜的雷诺阿Auguste Renoir,人性和童稚的一切美好都在他的作品里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18张图片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19张图片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20张图片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21张图片

Claude Monet的美好生活。作为印象派领袖,莫奈坚持“光与大气的奇幻效果比绘画的主题更为重要”。我喜欢他画里的不紧不慢,岁月静好,即使在创作上图最后一张画作时,他正处于财务危机时期,画作里,依旧是活泼的色彩和乐观的休闲生活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22张图片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23张图片

有意思的是,第一张图在芝加哥艺术馆看见Camille Pissarro毕沙罗的画作,溪边的洗脚少女,想送给他儿子当礼物,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直到完成了第二幅图,他才觉得自己抓住了那个正确的点,现被珍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的《Bather in the woods》。如果离远看这两幅画作,可以感受到远方的溪流能够绵延到很远的山庄,少女身后草坪上的一束光,代表着她是从那里而来......“有时候一幅画作离远些看,更能够看得明白真切”这是馆内的一个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的话。很有意思。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24张图片

George Seurat乔治修拉的名作,《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开创Neo-Impressionism新印象主义先河,开创Divisionism(Pointllism)点彩画法先河。原作非常非常大,占据近乎一面墙。完成这幅点彩画之前,修拉打了很多草稿,现被珍藏于各个艺术博物馆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25张图片

我非常喜欢的一副现代艺术画作,Edward Hooper霍普尔的《Nighthawks》,构图线条利落,光线自然,观感极度舒服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26张图片

芝加哥画家Alchibald Motley的《Nightlife》,在1942年霍普尔的《Nighthawks》被展出后,惊讶于霍普尔的光线运用,1943年他画了这幅芝加哥南部舞厅里人们充满活力的夜生活以做回应。两幅画作,无论是色调还是氛围,都对比鲜明强烈

艺术馆,是一个适合一个人去的地方。没人会不耐烦的催你,你也不用担心是否浪费了他人的时间,你可以随意在喜欢的画作面前驻足,仔细观摩很久,也没有关系。就这样,我在艺术馆走走看看,逛了五个小时。

站立行走太久,腰腿都开始酸痛。坐在门口的长椅上休息片刻,决定在黄昏之前走到芝加哥的摩天高楼——威利斯大厦Willis Tower的镂空天台去看一看,俯视城市景观。排队去天台合照,只有我是一个人前往,工作人员还惊愕的向我确认“Only yourself ?”,于是我就在排队游客的好奇注视下,一个人在天台上摆拍。

跟小时候不一样的是,面对别人的目光,心里不再有任何的不适,我想这是一种,发自内心感受到的自由和自信。站在高楼上,全美五大湖之一的密歇根湖铺展在我眼前,湖水的颜色似绿似蓝,湖湾正镶嵌包围着这座城市,湖面上还点缀着百架白色帆船。俯瞰这幅美景时,我感受到一种平静,我突然意识到,当我一个人去往某地,做什么样的事情,看什么样的风景时,我再也感受不到所谓的孤寂感、无力感,也不再出现曾经会默念的‘要是跟谁谁谁一起来就好了’的期盼。我,是一个独立且越发完整的个体,一个完整的自己,可以有能力去欣赏、接纳、享受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刻。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27张图片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28张图片


晚上回青旅的路上,遇到一家简单的快餐店,去买了芝加哥特色的热狗,在路上边走边啃。芝加哥的热狗,是不放番茄酱的,也没有那么多的黄芥末酱,只加上腌制的辣椒洋葱提味,吃起来觉得light很多,减少了一部分对于酱料热量的罪恶感。另外一个有名的特色小吃是Deep Dish Pizza,几厘米厚的pizza饼,里面填满了番茄酱料,表面再摆上pepperoni火腿片,能想象到一口咬下去,甜腻的口感,虽然是芝加哥独有特色,但我明确的知道自己肯定爱不起来,最终没有尝试。

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_第29张图片

3. 差点儿命丧芝加哥,潜意识里的偏见

前往纽约的机票是早上七点,也就意味着我四点就要起床赶去机场。定这么早的机票算是这次制定行程中的一个失误。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还是决定凌晨四点去坐地铁。事实证明,我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在房间叫了辆Uber把我送到地铁站,上了车,不到两分钟,地铁站就到了,下了车我还边顾自抱怨,这么近我有必要打车吗。当我下到地下,我就开始觉得,就算这么一点的路,打车都是有必要的,自己在路上多走的每一秒都是煎熬。


凌晨的地铁站内,没有人烟,空荡荡的长廊,小小的售票隔间内坐着一个黑人女性售票员,我买了票进站。从楼梯下去,是一个候车台,下了楼梯只看到有一个黑人流浪汉,下意识的看了他一眼,这时他开始向我喊叫,“Stop looking at me!”, 我一惊,下意识又回头看了一眼,他似乎更加生气了,又大喊,“Stop looking at me like this!......” 后面又接了几句威胁我的话,然后开始向我的方向吐口水,跺脚,试图要追上我。所幸我步伐快速已经走了一段距离。我再也不敢回头看了,能感受到心跳已经加速到180,只顾着快速往前走。

前面是一道狭窄的走廊,目光所及的尽头是一堵墙,当时心里想的就是,前方一定要有出口,他可能会追上来,不能被这堵墙堵死去路。我一路都故作镇定的快走,没有惊慌的跑起来,到了尽头,欣慰的发现两旁有向上的楼梯,我向上走去,到达我该去的站台。站台上的人多了起来,也有三四个拖着行李的中国人,顿时安心许多。我向一位中国女性身后靠拢,站的近一些,列车进站,我跟在几个中国人身后,走进同一节车厢。

然而,上车之后,情形并没有变得让人放松警惕,几乎一车厢的流浪汉,横躺或是坐在座椅上睡觉。大体是因为无家可归,地铁又是24小时运行,只要不出站,花费只需5美金,他们就可以跟着地铁来来回回,一直在车厢上,度过沉睡着的黑夜。我抓紧背包,警觉观察着周围的人,缩着四肢,尽量缩小自己的个人空间,不要挡住任何人的过路,以免引起麻烦。


随着列车向前运行,天色渐渐泛白,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开始踏上车厢,车厢内又开始充斥着开朗明亮的笑声,喋喋不休的闲聊声,这些黑人流浪汉们,一个一个、一对一对的在不同站点下了车,像是只会在黑夜出没、聚集的困兽,白昼初现,他们就大批散去,取而代之的又是一个,正常的,体面运行的,明亮世界。你看,这就是我说的,美国社会,天堂与地狱的两面性。


我自认自己并非一个种族歧视者,我也接受过很热心很nice的黑人帮助。在纽约华尔街地铁口时,一个黑人男青年带着耳机走在我前面,他回头看了我一眼,摘下耳机,我下意识的后退一步,他却友好的对我说,你要去的是uptown对么,这个入口是通往downtown的 (纽约地铁分为去下城和去上城两个方向),我连忙笑着说感谢,一面也惊讶于他是怎么知道我是要去上城,在不确定我前往哪个方向的时候,他依旧毫不冷漠,热心的提醒着我。我说我不种族歧视,但是我很明白,在我的潜意识里,黑人就是一个使我惧怕,使我一旦在某些特殊情境中面对他们,就会自发生成不同评价体系的对象。不可否认的是,经历过快一个世纪的权利斗争,在美国大批的美国黑人仍旧处于社会底层,依旧与罪犯、流浪汉相挂钩。在一篇黑人记者写的文章中,他说道:


最致命的偏见还是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的。它可以引诱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想法正确、做法正确,或是做个好人,我们的行为就永远不会被种族歧视所干扰。潜藏的偏见,可以影响到一个像我一样的好黑人,那么一定可以影响到任何人,腐烂任何一个我们信赖的体系。


偏见,扎根于潜意识,不论在哪里,从来都是最难以消除的东西。

4. 飞向纽约,机长却不见了...

To Be Continue......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独旅行 | 初夏飞向芝加哥与纽约 (上)(游记,攻略,艺术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