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 1075链表元素的分类代码实现及错误分析(C语言)

题目

给定一个单链表,请编写程序将链表元素进行分类排列,使得所有负值元素都排在非负值元素的前面,而 [0, K] 区间内的元素都排在大于 K 的元素前面。但每一类内部元素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例如:给定链表为 18→7→-4→0→5→-6→10→11→-2,K 为 10,则输出应该为 -4→-6→-2→7→0→5→10→18→11。

输入格式:

每个输入包含一个测试用例。每个测试用例第 1 行给出:第 1 个结点的地址;结点总个数,即正整数N (≤10​5​​);以及正整数K (≤10​3​​)。结点的地址是 5 位非负整数,NULL 地址用 −1 表示。

接下来有 N 行,每行格式为:

Address Data Next

其中 Address 是结点地址;Data 是该结点保存的数据,为 [−10​5​​,10​5​​] 区间内的整数;Next 是下一结点的地址。题目保证给出的链表不为空。

输出格式:

对每个测试用例,按链表从头到尾的顺序输出重排后的结果链表,其上每个结点占一行,格式与输入相同。

输入样例:

00100 9 10
23333 10 27777
00000 0 99999
00100 18 12309
68237 -6 23333
33218 -4 00000
48652 -2 -1
99999 5 68237
27777 11 48652
12309 7 33218

输出样例:

33218 -4 68237
68237 -6 48652
48652 -2 12309
12309 7 00000
00000 0 99999
99999 5 23333
23333 10 00100
00100 18 27777
27777 11 -1

实现思路:因为要分类输出,但是还要依据原来顺序,所以很容易想到按照链表顺序遍历几次,逐次筛选数据,这里可以发现本身地址和数据是一一对应关系,下一节点地址可以直接由排序好的下个节点地址得到,因此采用二维数组存放数据和下个节点地址,数组大小为足够覆盖地址范围,然后把几次筛选排序好的节点地址存入一维数组,直接输出即可,可以避免不用数组直接筛选时的一系列条件判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输入的数据中可能存在不在链表中的废数据,测试点4,所以在遍历筛选和输出时不能用输入节点个数为准,应以结束地址-1和有效链表长度为准)

代码如下:

#include

int main()
{
  int iNext=0,iN=0,iK=0;
  int iData[100000][2]={0};
  scanf("%d%d%d",&iNext,&iN,&iK);
  int iAddr=0,iNum=0,iNAddr=0;
  for(int i=0;i=0&&iData[next][0]<=iK)
    {
      iOrder[p++]=next;
    }
    next=iData[next][1];
  }
  next=iNext;
  while(next!=-1)
  {
    if(iData[next][0]>iK)
    {
      iOrder[p++]=next;
    }
    next=iData[next][1];
  }
  //循环输出,注意控制范围
  for(int i=0;i

错误分析:

1.测试点4存在废数据,需要避免以输入节点个数作为控制条件。

你可能感兴趣的:(PAT 1075链表元素的分类代码实现及错误分析(C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