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走台湾  观信仰

六月,因公赴台,参访台湾高校。从小岛上的金门大学,到大岛上的东海大学(私立),再到傅先生斯年开创的台湾大学,共六所,面目各有不同。此行是公务,赴台事项需省府批准,任务和时间需要提前两个月各种报批。为保证届时的票务和行程如期,遂委托旅行社代办一应安排。因此,便利的交通工具和宽松的行走时间,得以近距离接触岛上的人文风物。

宝岛,一个在小学课本里就出现的地方。

台湾,一个在媒体上每天都看到的地名。

对国人而言,头脑中,台湾都像是一个若有如无的远亲,好像见过,又好似从没见过。

对这一次的赴台行程,内心是有所期待的,期待能亲眼观看别样的风物,期待能和这位远亲无障碍的沟通交流。前置种种的审批繁琐事项,反而让这些期待的心情平和下来。

公务事项自有公务处理。行程归来,从个人视角,记述此行一点感受。

一、不一样的中台禅寺

中台禅寺,颠覆了我对寺庙的印象。

位于南投县的中台禅寺,在海内外已经建有八十七个分支精舍,可见影响之大。这样一座宝刹,是一幢主体大厦和若干裙楼组成的钢筋、石材、混凝土构筑的现代建筑,没有歇山重檐、晨钟暮鼓和香烟缭绕。

进禅寺无需门票,但见洁净明亮的室内空间中,佛祖、菩萨、罗汉法相庄严,不见烟熏火燎;瞻仰所经之处,或楼梯,或电梯,均有志愿服务的信众举牌导引或提示肃静,耳边只闻得轻轻的脚步声和导览僧尼的低声细语;精美但庄重的众佛法相,令人油然而生恭敬之意。

恍然置身博物馆。

印象中,寺庙是烟火、是不间断播放的经文或音乐、还有游客的嘈杂。

中台禅寺的不同,不仅在于此。

禅寺的开山大和尚释惟觉,原籍四川,最初修行游历于港台寺庙,有所成。初,一人山中结庐修行,渐有信众追随,遂发愿建道场。

中台禅寺修建,开山方丈惟觉老和尚和名建筑师李祖原居士( 台北“101大楼”的设计师)率众僧侣,发动信众亲力亲为建成。老和尚构思和谋划禅寺的使命、愿景,乃至格局,李祖原用科学的手段和现代建筑的技术转化和实现,信众则认领建材和建筑施工。

从1990年开始谋划,历经6年规划设计和4年施工,于2001年竣工开放。

建筑整体耗资40亿新台币,约合10亿元人民币。所用石材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

这期间,没有预算,没有工期规划,没有招标采购。

全靠信仰二字。

禅寺完全是一座现代化建筑,主楼高140米,利用现代建筑材料,和高科技的电子媒体、灯光,结合古代丛林的风格,将传统艺术、现代艺术,学术、宗教和文化融为一体。

禅寺主体建筑彷佛是一位在青山中禅坐的行者。外观融合了希腊的廊柱、非洲金字塔外形等多元的建筑风格,更多见的是佛塔、莲花和摩尼珠等佛教元素。

禅寺内采用了中央空调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包括消防设施等,为僧侣和信众们创造了舒适、幽静的环境。

不烧香的寺庙。为了避免香火对空气和建筑造成损坏,中台禅寺不允许上香。信众们在中台禅寺佛贡都是盛在小瓷碟里的鲜花,清雅别致。

僧尼共同弘法修禅。和尚住寺庙,尼姑修行在庵寺。而中台禅寺有男女僧人六百余人,男不叫和尚,女不叫尼姑,统称僧人或者僧侣,同住一个院落(分男舍女舍),同吃一锅饭,同在一个佛堂诵经,同一间教室修身,劳动和办公都在一起。

僧尼衣着干干净净,普遍使用电子媒体,电脑化,网络化,虔心在一座豪华舒适雅静的艺术宫的环境里修心养性。社会在发展, 中台禅寺的宗教也在与时俱进。

不一样的中台禅寺,当然不仅仅是一座不一样的建筑物。

以大和尚为首的一应信众,只有发乎于信仰的执着初心,却能从一无所有,不计成本建成此道场,

中国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载有:“但知行好事,不用问前程”(卷十七‧保宁圆玑法师篇)。中台禅寺诚如是也。

信仰,不泥于建筑形式,不拘于僧尼和信众的性别。

信仰,存乎心,践于行。

中台禅寺的僧尼,平静的脸,宁静的心,安静的脚步,极好地诠释了宗教和信仰的力量。

双手合十,佛在心中。

信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信仰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信仰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信仰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