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第二章 信仰之路

连接太平洋、中亚、印度和波斯湾的通道上不只是货物在流通,还有思想。最重要的思想是和神有关的。

佛教

  在亚历山大大帝把希腊的观念带到东方之后,佛教的种子迅速传播。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创建了印度帝国,由于对屠杀场面深感悔悟,开始努力推广佛教。佛教通过印度次大陆传播到其他地方。
  公元前2世纪,佛教到达了亚历山大大帝手下大臣的后代——巴克特里亚国王弥兰陀。根据《那先比丘经》记载,国王在一个得道高僧的劝说下,皈依了新的修道之路,并坚信自己能够通过佛教的教义顿悟。
  时间拨到公园1世纪,贵霜帝国的国王在崇尚佛教的同时也左右着佛教的发展和演变。对于一个非本土的统治政权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需要通过宗教增强其统治的合法性。于是贵霜建立了神庙“众神殿”,升华了一种该地区本就普遍流行的宗教观念,使之与佛教相融合。
  公元4世纪,佛教思想跨越了帕米尔高原传入了中国。中国西北的新疆地区——比如塔里木盆地壮观的克孜尔石窟。没过多久,中国西部,如喀什、库车和吐鲁番便布满了新生的佛教圣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元5世纪,嫡传华夏文化之正朔的南朝和在来自草原的新王朝北魏的大力支持下,佛教与传统的儒家思想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巨大的佛像在平成和洛阳纷纷竖起。——“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述的正是这样的情景。
  丝绸之路上的智慧空间和神学空间十分的拥挤,神祇和宗教派别、神职人员和地方首领在这里相互竞争。所以怎么能缺少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呢。

基督教

  从公元1世纪开始,基督教从巴勒斯坦的一处小根据地逐渐发展成为了横扫地中海和亚洲的一种信仰,成为宗教战争中的一股巨大漩涡。
  虽然现在基督教的高级人物都在欧洲的罗马、君斯坦丁堡,然而在早期,基督教的方方面面都是亚洲属性的:首先是它的地理位置,其中心是耶路撒冷,与耶稣出生、生活和受难相关的地点也都在亚洲;它使用的语言是阿拉美语;它的神学和精神源于被埃及和巴比伦统治时期诞生在以色列的犹太教;它的故事则发生于欧洲人所不熟悉的沙漠、洪水、干旱和饥荒。
  公园2世纪开始,罗马的对这些传过来的基督教变得态度强硬,因为它已经深度渗透到罗马的社会当中。帝国军方开始盘查这种新宗教,认为它对传统价值观构成了威胁。与此同时,基督教迅速传播,抵达了高加索山脉,不久就遍布了波斯湾各地。
  公元224年萨珊王朝推翻了波斯在高加索边境的统治,阿尔达希尔一世及后人开始实施帝国的全面转型,古波斯的重要遗址都被划做了圣地,钱币也进行了改革,改成了一面是国王的侧影,一面是圣坛之火——对,就是明教那个圣火,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到公园3世纪中叶,基督教在波斯的渗透已日益显著,使得波斯的本土教琐罗亚斯德教不得不采取像罗马帝国一样的暴力手段予以回应。不单单是对基督教,其他的在波斯的教派也都收到排挤。一边推崇索罗亚斯德教,一边排挤其他宗教成为波斯复兴时期的一大特点。但是,由于琐罗亚斯德教不断输出到边界地区并建造神庙时候,它已经成为波斯帝国的象征,人们很快就会把这种宗教当成一种侵略占领吧的工具,于是有人开始对基督教进行认真研究,也为后面基督教的反扑埋下伏笔。
  对于基督教的转折发生在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皈依了基督教——君士坦丁大帝。从此,君斯坦丁开始以无限的热情大力推行基督教,并不惜以牺牲其他所有宗教为代价。当然,从资料分析,君斯坦丁也不是单纯的皈依,而是政治的考量——军队中已经存在大量的基督徒。他奠定欧洲基督教的基础,但是也埋下了隐患。

你可能感兴趣的:(《丝绸之路》第二章 信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