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挑战 | 我们所在的这个人间(二)

前文链接:日更挑战 | 我们所在的这个人间(一)

日更挑战 | 我们所在的这个人间(二)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前文中讲到的“第二类问题”,具体地讲,就是当代中国人面对的最大焦虑:住房和教育。如果你有房,你会盼着自己的楼盘房价上涨;而那些没房的,恨不得明天全国楼市崩盘。至于学位房,更是家长们日夜揪心的对象。现状似乎是:绝大多数人,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差不多就等于过上安稳平和的生活,就可以去追求诗和远方。

然而,我们在人间生活着,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心思。诗和远方不一定在前面等候,我们熬过了眼前的苟且,或许还要继续苟且下去。又有什么办法呢?你我他,都不过是尘世里打滚的人儿。我们的欲望无法填满,因此我们有了焦虑。当全社会的舆论和媒体一起鼓吹甚至贩卖这种焦虑的时候,它就有了感染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能力。不止一次地,我看到身边的人愁眉苦脸地谈起自己孩子的教育,总觉得不能上实验小学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然而整个城市有几所实验小学?难道上其他小学的孩子们就该立刻自尽吗?显然不是这样。对教育的焦虑,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它折射出的,是中国人普遍缺乏的安全感。

是啊,安全感,这三个字说着轻松,要想真切地获取,却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理说,安全感在“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里面属于级别较低的那一类,一个人能吃饱穿暖,不受骚扰地生活,就满足了安全感的前提。但我想老马没有预料到的是,对中国人来讲,安全感是一个大得多的概念。没有自己的房子、没有自己的事业、没有年薪百万……这些都可以成为盗走我们安全感的元凶。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没有好学位”无疑又是另一大不安全因素。我们早已远离了那个凭票买肉、住筒子楼的年代,但是我们的安全感似乎并没有与时俱进。为什么?

讲到这个问题,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能滔滔不绝。我们需要更多的机会、更公平的环境、政府对教育和医疗更大的投入……等等等等。人们有时甚至会怀念那个大家都没什么钱的年代,那时的日子虽然比现在苦,但大家的心中似乎没有如今这样多的欲望和戾气。是我们改变了时代,还是时代改变了我们?

芸芸众生,犹如刍狗,面对天下大势,无法也无力去改变什么。胆大的弄潮儿一个猛子扎进去,有的再也没有浮上来,有的却捞起了聚宝盆。安分的人们眼馋他们的收获,却又恐惧自己重蹈沉没者的覆辙。社会在发展,阶层在分化,二八法则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生效,人们再也回不到曾经的“贫均”生活。我们比以前有钱了,我们却也从此只能仰望真正的有钱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真是一个极佳的概括。人间还是那个人间,生活其中的人们,却不再是当初的自己。

写作本文的时候,环球时报的总编已经公开回应了文初的那篇文章。这是件好事,我所希望的“上达天听”或许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我也愿意相信,庙堂之上的人们有决心推动我们的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眼下的焦虑还会继续,不安全感也还在烦扰着我们。如果无法向外求得解脱,何不反观诸己,向内求索?日本的“食草族”,中国的“佛系青年”,看似胸无大志,何尝不是一种向内寻求宁静的尝试?我们不必食草,也不提倡佛系,但是努力工作挣钱的同时,多读书,多思考,让前人的智慧照亮自己的心路,让自己远离碎片化社会带来的浮躁,是不是一种有益的方法?我看,这是大大的有益。

世界永远喧嚣浮躁,可当你有了自己的人生思考和心灵港湾,安全感也许触手可及。

人间还是那个人间,而我们,完全值得成为心中那个更好的自己。

2018年8月6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更挑战 | 我们所在的这个人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