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国家级葡萄酒评委讲那葡萄酒品鉴知识

听国家级葡萄酒评委讲那葡萄酒品鉴知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受一个做红酒的朋友之邀,前天去参加了她举办的品酒会。

讲真,我平时滴酒不沾,但碍于情面,我还是欣然前往。

由于路况不熟,费了半天劲儿才停好车,到场后已经有些晚了。在签名墙上签好名后朋友引领我找了个位置坐下。坐定后我习惯性的四顾了一下,昏沉的酒吧里已经坐满了来宾,或三五好友,或一二知己,或团体围坐。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只高脚杯,约略倒了四分之一的葡萄酒。

请了电视台的知名主持人,将品酒会现场烘托得浪漫而高雅。

最有看点的是国家级葡萄酒评委给来宾普及的一些葡萄酒品鉴知识,让我这种门外汉对葡萄酒有了重新的认识。

从葡萄酒按不同角度的分类开始,娓娓道来。原来葡萄酒是有最佳饮用时间的,是上午的11点到12点半,因为此时的嗅觉和味觉处于最灵敏的状态,饥肠辘辘时大约才能切实体味的到那种曼妙的淡淡的和谐的优雅的果香或花香。

听国家级葡萄酒评委讲那葡萄酒品鉴知识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所有的葡萄酒也都有最佳的饮用温度,白葡萄酒是8度-12度,红葡萄酒是15度-18度。因着这温度的讲究,对握杯方式也有着严格的讲究。通常情况下,手应该是捏着高高的杯柄,不触摸到杯体,确保不因手的温度影响了葡萄酒的口感。有时,如果葡萄酒在杯里产生了一些雾状类的东西,说明葡萄酒和杯子的温度不一致,此时,我们可以用手握住杯体,让葡萄酒慢慢感受我们的体温,渐渐地融为一体,待雾气散去,细细品味。

还有一种情况下,大拇指可以捏着杯座。如果你如此举杯,说明你在葡萄酒界已经是个专家了,你在用一种独特的握杯方式告诉别人,你是该行业的行家里手,如果别人有任何关于葡萄酒的问题尽管放马过来,你都会来者不拒。

倒酒多少也是有讲究的。倒的太满容易将你自己或你身边的白裙子弄脏,倒的太少没有诚意,四分之一刚刚好。

阳光慵懒的冬日午后,除了适合在一杯茶香氤氲里取暖,也适合手握一杯葡萄酒,在或醇厚绵密或淡雅清香中品百味生活。

品酒有三部曲: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

当你手中的高脚杯里盛着的葡萄酒颜色呈现深红色或紫红色,你可以很有把握的告诉朋友:这杯红葡萄酒还很年轻。红葡萄酒的颜色随着时光流转会慢慢变的越来越浅。白葡萄酒反之。

除了看颜色外,还要看葡萄酒挂杯壁的情况。轻轻地晃动一下高脚杯,看葡萄酒此时从杯壁上的流速,流速的快慢可以判定一杯葡萄酒的含糖量的高低,从而从含糖量的多寡来分葡萄酒的种类:干型葡萄酒,酒中含糖量约为4克/升,一般的干红或干白都属于此类;半干型葡萄酒,含糖量为4-12克/升,有微微的甜味,要细品方得其味;半甜型葡萄酒:含糖量为12-45克/升;甜型葡萄酒:含糖量45克以上/升,颇受刚刚接触葡萄酒的人的青睐,年轻的女孩子们也比较喜欢。

评委大师建议:如果想尝试葡萄酒又怕酸涩,别再往里兑雪碧了,从选择一款甜型葡萄酒开始吧。

观其色还有很重要的一步是观察葡萄酒是否有沉淀物。国家规定只有出厂一年以上的葡萄酒才允许有沉淀物。如此看来,当我们拿到一瓶葡萄酒时,发现其有沉淀物,首先要看一下出厂日期,如果是在一年内,我们可以拒绝付款。

观察完颜色后,将鼻尖慢慢地凑近酒杯,轻轻浅浅的吸一口气,切忌不能呼气,有独特的干果味,鲜果味,花香味,蜂蜜味……徐徐飘入。

听国家级葡萄酒评委讲那葡萄酒品鉴知识_第3张图片
葡萄酒碰杯方式

嗅过花香果香后,优雅的举起杯,由外向内,将杯的小蛮腰部位轻碰朋友的杯(记住不要碰杯口,因为那是最脆弱的地方),然后送进嘴里,不宜急着下咽,用舌头略略搅拌一下,葡萄酒缓缓漫过舌面,这时口腔里会觉出或轻或重,亦淡亦浓的感觉来。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言的酒体。

所谓酒体,即是酒带给舌头的一种或轻重或浓淡的感觉。因感觉的不同有轻盈,适中和厚重的区分。影响酒体的因素纷繁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酒精度,酒精含量高,粘度高,酒体厚重,反之亦然。

轻掇一口后,轻轻摇一摇,口感会更丰满。

评委大师手捏杯座在灯光昏暗的酒吧里侃侃而谈:世界卫生组织在1989年评定的世界十大健康饮品:第一茶;第二就是葡萄酒;第三是酸奶;第四是各类菌熬的汤;……时间所限,他没说剩下的六大类,但足以证明葡萄酒的好处了。他调侃却又认真地说:如果每天适量的饮一点葡萄酒,不仅保健养生,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十年后如果老了,你来找我。

末了,他幽默地说:“教大家一招在红酒场合如何显示自己的逼格,喝完一口后,稍稍摇头晃脑道:这个酒还可以,就是平衡感稍微差了点儿。保证对方另眼相看。”

然后,在掌声雷动中消失在昏黄的光影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国家级葡萄酒评委讲那葡萄酒品鉴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