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玄奘大家想到的不是《西游记》里做事优柔寡断的唐僧;就是《大话西游》里唠叨到让妖怪自杀的唐三藏;就算是人物传记中也表现的只是一个心智坚韧不拔的高僧。
好像很多人都忽略了他的另一面,有着超高智商与情商的天才。
不说他十三岁就被国家破格录取,成为僧人;不说他强大的语言天赋,成功自学难度破表的梵语;不说他惊人的记忆力……
只单单说一下其表现的残暴口才(“嘴炮+洗脑”)能力,简直分分钟钟让人跪下唱“征服”。
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初步展现了玄奘“嘴炮+洗脑”能力的两件事就是:收了两个国王做迷弟。
第一个迷弟——高昌国的国王
这个国王不仅和玄奘在佛祖面前结拜为兄弟,也为其西行之路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与政治支持。
1.亲自剃度了四个和尚给玄奘当弟子;
2.言辞诚恳、卑微的给西突厥写信,恳请对方不要为难玄奘。
3.为其购置30套不同的衣服,并专门制作了抗击严寒的特殊手套和面罩。
4.组建的赶路小分队:三十匹马、二十五个随从、四个徒弟。还有一名高昌官员。
5.为其提供了足够二十年的路费:有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绫绢五百匹。同时,高昌的国王还为沿途二十四位国王准备了厚礼,叮嘱他们关照玄奘。
第二个迷弟——康国的国王
康国国王及百姓不信佛教,都是拜火教的教徒。而且他们认为佛教是异端,必须打压。所以当玄奘的两个徒弟去废弃的佛寺礼拜时,当地的拜火教徒差点用火烧死他们了。
玄奘发现这样不行,于是就主动跑去为康国国王讲解佛法。
仅仅一个晚上,玄奘仅仅只讲了一个晚上,康国国王就放弃了拜火教,并且开始按照佛教的礼仪生活。这还不算,这位国王还下令逮捕攻击了玄奘徒弟的拜火教教徒,驱逐他们出境。从此之后,康国不再攻击僧人,寺院又燃起了香火,僧侣开始入住。
玄奘到达印度后,最后一件,最能体现玄奘“嘴炮值Max”的、也是最著名的事发生了——宗教学术辩论大会
事件概述:
因为玄奘在印度太出名,古印度的戒日王召开一个全印度的宗教学术辩论大会,要求全印度的各个教派的智者和大德(佛、道等宗教对年长的僧人和道士的敬称)都必须参加,观看玄奘讲经,针对他的观点进行辩论。
主要人物:
玄奘(辩论大会的论主)
戒日王(大会的主持)
时间:公元641年的春天
地点:戒日王都城(今天恒河中游的卡瑙季)
规模:国王20位;僧人4000+; 印度教以及其他教派的大德:2000+
玄奘的对手:有小乘的高僧,还有印度教及其它教派的大学者。
奖惩:玄奘自己表明:“如果有人能够破解自己的观点,一定斩首相谢。”(辩论你要是赢了,我就砍下自己的头答谢你。没想到玄奘做事这么决绝,和刻板印象中的黏糊糊形象完全不同)
过程: 辩论会开始的第一天,玄奘在讲坛上阐述自己的观点,没有人敢上台,(喂,这是在你们的地盘啊,是你们的主场,)第二天、第三天也是如此,另人意想不到的是:整整18天,直到结束都没有人敢上来挑战。
结果:在辩论大会的最后一天,很多人当场皈依了佛教。
玄奘,被大乘和小乘的信度共同推为大师。
(引用一句话:在佛教的发源地 一个中国留学生 被尊为一代佛学大师)
其实,在这个辩论大会之前,玄奘也没闲着。他在和戒日王见面期间,顺带改变了他妹妹的宗教信仰:对方放弃了小乘,改信了大乘。
对了,唐玄奘在印度的第一次辩论就把对手(反正也是一个厉害的高僧)给讲跑了,连对方门下的学生也被其说服。
想想,一个历经了111个国家、翻译出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佛经、写出12卷《大唐西域记》的人,怎么可能单单靠“坚韧不拔”就能成功,智慧、才华也是不可或缺之物!
参考视频——金铁木《玄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