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岸,卿本佳人

图文 | 饮冰患者

作为对越南数篇的最后总结,竟让我一切回到原点,回到我对这个国家的最初印象,杜拉斯的《情人》。

那时的越南还是法属殖民地。故事实在冗长拖沓,杜拉斯的写作和唠家常一样,唠了一段贫穷的白人女孩与富有的中国青年之间无望的爱情。因为他们身份悬殊, 是黄人与白人,是富人与穷人,是阔少爷与未成年少女,这像是勇敢的爱情又或是显然的不伦,虽在小说中读来爽快,但生活中避之不及。

我记得里面一句让我至今时不时思考的话,“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么说话的人情商不容小觑, 但是否真有谁凭良心认为,沉淀后的摧残优于鲜艳的青春。即便肯定,摸着自个儿的狼心,会选择摧残的后者吗?要么得像《情人》中所写,她与他相识时的年龄差不多相差一轮多了,便是她摧残后的面容不也比他年轻嘛。这么一想,杜老写的还算中肯,他爱她到死。凡事不可一碗水端平,奇葩总是有的。

他们的相遇始于湄公河渡船,这样无望的爱情故事放在越南的大背景之下更显了无希望。隔着纸张我也能窥探当地的贫穷,透过屏幕我仿佛嗅到沙尘漫天的鼻酸。但人类真是很奇特的动物,往往越是环境艰苦,感情越是不屈不挠。即便人性中的不堪清晰可见,作为读者也会忍不住大发怜悯,那毕竟是在1929年嘛。

我想眼见为实,历史也该翻篇,这最初的印象可以有所改观,而我却惊讶地发现,这儿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湄公河的水还是那么黄那么浑。

我一直一直以为是老电影质量有限,光源偏黄,事实是日光之下那河就是浑黄的,即便是最好的镜头来拍也美颜不了。

他们的相遇始于炎热的夏季,或者说这里只有夏季。“在那个国土上,没有四季之分,我们就生活在唯一一个季节之中,同样的炎热,同样的单调,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一个狭长的炎热地带。” 我想这话是不会过时的,湄公河岸可比西贡市里热多了,汗水都来不及湿透衣背就中途蒸发了,我的衣服湿了又晒,像一条咸鱼干。

那些天我总是买一升装的大矿泉水拎着走,走着走着就仿佛脱水,所以不用怕重,水很快就喝完了。湄公河上的船速快起来虽然有风,却像一个开足马力的电吹风,迎面直吹,热风鼓鼓。

那被吹焦了的滋味很不好受,所以我依旧觉得电影中梁家辉的服装不妥,如何故作高姿态?热的快烤山芋的气温下一件都嫌厚,他居然西装革履毫不马虎,或许是服饰体现阶级,但穿那样严实的三件套还能心平气和地在船上把妹简直违背常理,那时的渡船连顶棚都没有呢。


我参加了一个湄公河的一日游,导游是个挺有趣的人。也许是和西方游客混久了,他交流起来自带一股子美语的“亲热感”。他自我介绍,可以叫他Sun...  可这读起来实在和 Son(儿子)太像了,总是招呼别人儿子儿子的似有不妥,大家觉得Sunny更顺口,这么一喊当他是小太阳。我猜那或许是中国以前传来的姓氏“宋”。而后,他又说自己的中文名叫 Big mountain… 一车人更加不解了,我心里却爆笑不止,暗自给他起了个完整的名字:宋大山。

湄公河三角洲由多个小岛屿组成,岛与岛之间贯穿众多狭窄的水道,可以划船通行。岛上有很多最原始的生活面貌,包括他们的生产方式,比如处理椰子、榨椰奶、熬炼椰子糖、采蜂、制蜜等等。

一路的场面如同幻灯片切换一般,恨不得每件事我都想亲力亲为。唯独一件事,让我望而却步,蛇酒。

我已大概明白当地人的模式,自种、自制或自酿,饮食结构简单而健康。自酿土酒本来也算常见,但用完整的蛇来酿是头一遭。眼前摆着几个大玻璃盅,里面有些浑浊的液体又让我想起湄公河里的水,大缸里盘满的蛇看着实在有些瘆人,即便是死物,近看蛇皮也让我心里起毛。

宋大山开盖,熟练地抄起一条蛇如同捞面条一般迅速。众人瞪眼,有点不知如何表态,也就互相啧啧惊叹。那条蛇好像特别荣耀,被捞起再捞起,供后来的伙伴们集体瞻仰。

蛇看完了,宋大山又开始捞酒,热情地邀请众人试饮。由于视觉效果不佳,我已在心里打退堂鼓,正盘算着要怎么推辞。

宋大山一边捞酒一边自夸每天都喝身体好,都知道蛇酒壮阳,可我明记得他在车上时还自嘲单身狗,这蛇酒喝多了可能也是问题。看他眉飞色舞地捞酒,我心里笑得几乎人仰马翻,管他自撸还是自嗨,忍不住笑意的我只好憋出一句文绉绉的问句:哦,这酒一定很烈吧。

说话的同时我借势一个侧身,结果递向这个方向的一杯酒恰巧伸到了我身后的一个壮汉面前。壮汉措手不及,犹豫不决,骑虎难下一口闷。喝完一杯后那脸色实在不好看,面露痛苦,只说了一句“比伏特加烈太多”便闭口不言。

才一口就不堪一击,宋大山可是连舀三大勺呢。人不可貌相,当地人瘦小,酒量可不小,谁让大伙儿都是日日喝蛇酒强大起来的呢。

- THE END -

感谢你阅读至此,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订阅本连载《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在未来的很多时间里我会慢慢写下所见所闻亦或四方食事,跟新不定期,无限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湄公河岸,卿本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