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挂面

周日下午,深冬季节天空暗淡无光,影友们不畏寒冷更不想错过挂面节的壮观气势,匆匆背上装备来到闻名已久德阳市中江县“挂面村”。

中江挂面_第1张图片

在摄影高手的各种姿势抓拍下,一组组美丽而生动的挂面图呈现在眼前。

中江挂面_第2张图片
宛如瀑布


中江挂面(又称为中江空心面)是四川省传统的地方面食小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外驰名的特产食品,面条细如头发丝,洁白空心,光滑柔韧,风味独特。在四川省中江县众多的土特产品中,中江的“银丝挂面”,由于独特的工艺,符合营养科学的原料搭配,受到食者的欢迎。2010年,中江挂面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江挂面_第3张图片
晒面

中江挂面为手工制作,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独特。它的特点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体因经多次发酵而有微孔,故有"茎直中通"之说,其特别柔嫩易消化也缘于此。为增加营养成分,在制作过程中又分别加入韭菜汁、菠菜汁、鸡蛋清、鸡蛋黄、朱神砂制成蛋清面、蛋黄面、朱砂面、翡翠面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中江挂面_第4张图片
气贯长虹

中江挂面,面细如丝,长八九尺,截两头,取中段,名曰腰面,又称银丝面。

中江挂面_第5张图片
银光万丈

挂面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走亲访友、馈赠亲朋的最佳选择食品,先后数次被省、地、市、县评为地方特色优质食品。

中江挂面_第6张图片
精心制作
中江挂面_第7张图片
精益求精

起源

相传北宋末年,兵荒马乱,有对夫妇带个小孩子逃荒到了德阳市中江县谭家街,来到一家面店要碗面汤喝。店主是一对善良的老夫妻,见他们饿得奄奄一息,就给了两碗刀削面,外加两碗面汤。他们吃后,对店主人说:“你俩老真好,能不能收留我们?只要有碗饭吃,有个地方住就行了。”店主见他们非常老实面善,又拖娃带崽,就同意了。

这对夫妇男的姓姚。姚哥心灵手巧腿快,干活麻利;姚嫂对人热情大方,里里外外安排得巴巴适适。店里生意越做越好,过往客人都喜欢来这儿吃面。

不久,店主人先后去世了,姚哥安葬了老人之后,继续经营面店,并改称姚家面店。除继续经营刀削面外,又把家乡的扯扯面作为新品推了出来。

中江人吃惯了刀削面、切面,觉得扯扯面细得多,巴(四川方言:粘上)作料,味好。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人都来一饱口福。有的人还请教姚哥、姚嫂传艺,很快做扯扯面的手艺就传开了。

一天夜里,姚哥发好第二天要用的面后刚睡下,姚嫂起来赶老鼠,板凳一绊,摔了一跤,把一大灯窝子菜油全倒在了姚哥和好的面里。姚哥说声“糟了”,连忙起床用布去吸油,但已经晚了,油已流到面团下面了。他转而一想:“何不就这样揉到面里?”于是,他开始揉搓一根根面条。鸡叫二遍时,他先做了碗面来尝尝,心想,不好吃第二天就不卖了。一吃,味道比原来的扯扯面更巴适。第二天,和了油的面很快就卖光了,许多人吃后都说味道好。夫妻俩从此开始做带油的扯扯面卖。因为带油的扯扯面需要较长时间发酵,为保证随时都有货,夫妻俩又做了经过晾晒的扯扯面备用,这就是中江挂面的前身。

继续上图

中江挂面_第8张图片
体现拍摄姿势
中江挂面_第9张图片
可想面有多长
中江挂面_第10张图片
高大上的摄影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江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