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汉
最近专门又购买了《三国演义》,《三国志》等书,翻开带有墨香的新书,再品三国。
一,曹操才是大丈夫
翻开《三国演义》,主线就是刘备“匡扶汉室”的正统性,重点写刘备的“仁”,诸葛亮的“智”,关羽的“义”,张飞的“勇”,但曹操也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之一呀,好在,作者对曹操还是在“贬”的同时,也有一些客观描写。现在看来,曹操虽然多疑、奸诈、残忍,但也有温情的一面。如 郭嘉英年早逝,曹操悲痛得死去活来。陈宫死后,曹操赡养其老母……他的残忍和冷酷并非本性,若他不残忍,别人就要对他残忍;他不冷酷,就战胜不了一个又一个凶险的敌人。
从另一个角度看,曹操才是真“性情中人”!与刘备青梅煮酒,敢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见张济遗孀邹氏动心,就敢爱,哪怕险些丢了性命。曹操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爱才,他明明知道关羽不会背弃刘备,却不忍杀之,亲送关羽千里走单骑,任他过五关斩六将;他可以让赵子龙在自己的军队中左冲右突,七进七出;还在赞赏,他可以重金厚待曾经写过讨贼檄文辱骂自己的陈琳。正因如此,其手下将领文臣无论是桀骜不驯,还是倔强执著,甚至是奸诈狡猾,都无不心悦诚服于曹操之下,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作为大叔,曹操的灵魂是有趣的。他一面征战,研究兵法,一面写诗,流露悲愁思绪,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却自己始终不称帝,他既气魄大,行动快,又能把握节奏,审时度势,不忘及时行乐,如攻击荆州时,见刘琮已降,进入襄阳后,及时召集文人名流到汉水边以“汉水女神”为题,吟诗作赋,当然,他也派人追赶刘备,并在当阳大战,使得刘备丢盔弃甲,摔子失妻,侥幸逃脱。
曹操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他擅长诗词歌赋,留下《短歌行》、《观沧海》等千古名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若不是心怀壮志、才华超群,又怎能写出如此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的文字?这就是“建安风骨”!
二,隐士庞德公对留给子孙什么的妙论
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 庞德公与当时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庞德公曾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被誉为知人。对诸葛亮、庞统等人早年影响较大,并得到诸葛亮的敬重。庞德公最后隐居于襄阳鹿门山,采药而终。
庞德公以耕读为业,居住在岘山南沔水中的鱼梁洲上, 从来没有进入过城府。平日在田里耕作,夫妻相敬如宾。休息时,正襟危坐,以弹琴、读书作为自己的乐趣,神情严肃。
庞德公与隐居襄阳一带的名土极为友善,亲密无间,过往颇多。曾与司马徽、庞统等人屋宇隔水相望,常常欢聚,荡舟相访,无牵无挂、自得安闲。
有一天,司马徽来庞德公家,恰巧德公渡沔水去祭祀先人的坟墓,他竟直入庞德公家的房屋内部,把庞德公妻子儿女叫来,并要求他们快点做黍饭招待自己,并说:“徐庶曾说有客人要来与我和庞德公谈论。”庞德公妻子儿女皆罗列食物,拜司马徽于堂中,奔跑着供设饮食。不久,庞德公回家,和司马徽见面,朋友之间竟像家人一样亲密无间,没有主客之分。 司马德操小庞德公十岁,把庞德公当兄长,称庞德公为”庞公“。“庞公”之名由此而来。
荆州刺史刘表在进入襄阳后,也是十分渴望贤才的,听说庞德公德高望重,就数次请庞德公进府,庞德公都不屈身就职。于是,刘表亲自去聘请庞德公。
刘表对庞德公说:“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庞德公笑着回答刘表:“鸿鹄在高林之上筑巢,晚上有栖息的地方,龟鼋在深渊下面作穴,晚上有归宿,人的取舍与行为举止也是人的巢穴,万物都是只为各自得到栖宿的地方,所以天下并不是我所要保全的。”
庞德公以耕作为业,所以他的妻子儿女在前耕耘。刘表指着他的家人问庞德公:“先生住在田亩之中,不肯出来做官,有什么能够遗留给子孙呢?”庞德公回答:“世上的人追慕名利,只会留给子孙危险;而我留给子孙的是安居乐业,只是遗留下来的东西不同罢了。”
刘表问庞德公危险的原因,庞德公回答说:“尧、舜将天下的土地授予他的臣子,而没有偏爱;让他的儿子在民间生活,而无骄傲的神情。丹朱、商均和我,得以保全生命而终。禹、汤虽得到了天下,便把国家交给自己的亲人,使桀败退,迁徙南巢;纣的首级被悬挂在周的旗织上,而他们的宗族被敌人俘获。禹、汤难道不比丹朱、商均愚蠢?这就是其处境危险的原因。周公摄政时,杀害他的兄长。如果此前让周公和他的兄弟食用粗劣的汤羹,居住蓬蒿下面,哪有像这样的危害!”刘表只得叹息而去。
庞德公诲人不倦,评价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 诸葛亮十分尊敬庞德公,每次探访庞德公,都独自一人拜见于床下。后来诸葛亮逐渐得到庞德公的注意和重视。 你看,庞德公是不是很有趣?很可爱?他的事迹在《后汉书》,“逸民传”中有记述。
三,多才而愚钝的蔡邕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yǔ)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遭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又迁侍中、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时年六十岁。
蔡邕可是个大咖,诗,书,史,经,样样精通,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他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
蔡邕生性至孝,其母亲逝世后,在墓旁建房居住三年。
蔡邕还精通音律,在吴地(今江浙一带)时,曾听到一块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块好木材,因此把它拣出来做成琴,音色非常美妙,但是木头的尾部依然被烧焦了,所以当时人们叫它焦尾琴。起初,蔡邕住在陈留,他有个邻居准备了酒菜请他来赴宴,他去的时候邻居已经喝得兴起了。坐上有个客人在屏风后面弹琴,蔡邕到了邻居门口悄悄一听,说:“啊!用音乐招我来却藏有杀心,怎么回事?”于是回去了。请他的人告诉主人说:“蔡先生刚来,到门口又走了。”蔡邕向来被乡里人尊崇,主人赶紧追赶并问起原因,蔡邕把事情都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扫兴。弹琴的客人说:“我刚才弹琴的时候,看见一只螳螂正要扑向鸣蝉,蝉将飞走还没有飞走,螳螂的动作一前一后。我心里有些担心,唯恐螳螂丧失了机会,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杀心流露到音乐中来吗?”蔡邕莞然而笑说:“这足以表明了。
为什么说他愚钝呢?就是文人的通病,太直!王允痛恨董卓,设计除之,你却在王家感叹,岂不找死。后来有人说蔡邕在写汉史,王允还说留不得,免得又出个司马迁,可后来杀他时还赶去阻止,只是晚了。后世王夫之对其愚钝有评论。可这个多才又愚钝的老头,是不是很有趣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