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柔软又暴力——《惊魂记》中的鸟类意象

Movie|柔软又暴力——《惊魂记》中的鸟类意象_第1张图片
《惊魂记》

1960年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执导的《惊魂记》上映,从此开启了心理恐怖惊悚片的新类型,由精神问题引发的犯罪题材开始受到关注。受《惊魂记》启发,在此后的数年间诞生了大量的犯罪类型电影,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

希区柯克导演对于如何使用光影来影响观众心理可谓驾轻就熟,这位习惯于凝视黑暗的导演将暗处的神秘尽情挥发,尽管被“海斯法典”束缚,却凭借高超冷静的剪辑诞生了电影史上教科书式的“浴室杀人”场景,并且塑造了最为成功的精神病患者形象之一——诺曼·贝兹。

关于诺曼杀人的动机,看似不可思议的结局始终有着十分细腻的铺垫,在电影工业尚未如此发达的年代,希区柯克导演创造性的采用了“鸟”的意象,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既怯懦又残忍的犯罪者。

Movie|柔软又暴力——《惊魂记》中的鸟类意象_第2张图片
墙壁上两幅相反的画     


Movie|柔软又暴力——《惊魂记》中的鸟类意象_第3张图片
诺曼将画重新挂回

影片中第一次出现鸟的意象是在玛丽恩第一次进入旅馆房间,诺曼为她介绍旅馆的基本情况。在这个场景中诺曼右侧墙壁上出现了两幅和鸟相关的画,但是画面中的两只鸟却面向了相反的方向,隐喻着诺曼体内两个截然不同的存在,在后面的谋杀善后场景中,诺曼将脱落的画重新挂了回去,正像一切发生的那样:一个人格在谋杀中脱落了,而当诺曼冷静下来,他又回到了自己的角色当中。

第二次出现是在玛丽恩与诺曼的对谈当中,这一段非常集中地向观众展示了诺曼房间中的各种鸟类标本,先是以两个特写给观众一种直观的不舒适感。因为鸟类给人的印象本身即充满矛盾,它的羽毛给人以柔软的印象,而尖利的喙与鸟爪却令人容易感到痛楚。

Movie|柔软又暴力——《惊魂记》中的鸟类意象_第4张图片
来自标本的压迫感

他一边说着“我对鸟类根本不了解”,一边却又不断的纠正一些误传,话中充满矛盾有时而又让人抓不住重点。在这场对谈中,诺曼在谈到自己喜爱的标本制作时身体后仰,整个人看起来十分放松;当玛丽恩提到“她”(母亲)的过分之处时,诺曼的笑容却立刻消失了;在最后一组正反打中,可以看到诺曼上身前倾,气质与刚开始时有明显的不同,变得具有攻击性,背景中两只体型差别较大的鸟类标本像是正在追逐,恫吓与惊讶的神情恰好是即将发生在两人身上的神情。


Movie|柔软又暴力——《惊魂记》中的鸟类意象_第5张图片
诺曼聊起自己的爱好

猫头鹰张开羽翼的姿态原本应该是庇护与自由的象征,而在希区柯克别有用意的布光之下,凌驾于屋顶角落的既像是母亲的阴影笼罩着诺曼,又仿佛诺曼体内的另一个人格正对玛丽恩的不当言辞虎视眈眈,戾气尽出,为接下来的谋杀做足了气氛。


Movie|柔软又暴力——《惊魂记》中的鸟类意象_第6张图片
诺曼收敛笑容


Movie|柔软又暴力——《惊魂记》中的鸟类意象_第7张图片
姿态稍显愤怒

在影片中,诺曼本身也是一只笼中鸟,他既感到母亲控制下的不自由,另一方又矛盾病态的渴望着母亲的爱,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们都在各自的圈套里被卡住了,而且我们永远无法摆脱。”


Movie|柔软又暴力——《惊魂记》中的鸟类意象_第8张图片
与鸟相似的举止

安东尼·博金斯精彩的演绎使诺曼·贝兹这个角色很具有说服力,我们不时能看见诺曼略显神经质的举止很像一只鸟。比如当侦探提出调查玛丽恩的登记笔迹时,诺曼并没有转动身体或是凑上前去,而是努力伸长颈部以一种极其别扭的姿态在观察,安东尼俊美又有一丝阴柔的独特气质使这只笼中鸟充满了魅力。

一个经典角色的诞生不仅需要演员的用心塑造,也离不开导演的精心打造。

脱离于环境的角色只会让剧情流于表面。希区柯克导演在影片中暗藏的那些不易察觉的小机关,恰恰是一部影片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所谓经典,历久弥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Movie|柔软又暴力——《惊魂记》中的鸟类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