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边界问题的思考-Nicholas

吴军老师,您好!

我是Nicholas,今天看了老师关于“边界”话题的专栏文章,想谈谈我对“边界”的认识。

我觉得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我的理解。

第一个关键词是“懂边界”。

很多人会有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习惯,比方说某个媒体上爆出一个热点后就会引发激烈讨论甚至发布观点。如果是社会类话题,有感而发可能还具一定合理性;如果是学术类话题,那么纯粹的感情宣泄就属无理取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6年引力波被直接观测到后,广大网民纷纷声讨当初在《非我莫属》上因对提出“引力波”的郭英森予以冷漠和嘲笑的张绍刚和方舟子,说他们欠前者一个道歉。

其实有学术研究经验的人都明白,科学本身就是高傲和冷漠的,它有一套自己运作的流程,任何在其范围之外的行为,都不会被接受。

这就是科学的边界。倘若提前知道了科学的界限和规则,明白了科学自身承载的使命和价值,不知你是否还会发出“给道歉”这样的声音?

所以,当你打算在某件事情上跃跃欲试想要大显身手时,不妨先仔细想想自己是否真的懂边界。

第二个关键词是“敬边界”。

因为《硅谷来信》的原因,我认识了Allelujah、古小千、Hanskeng等年轻的小弟弟,大家各自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每次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时,会比较激烈、但从不冲动。值得注意的一点,所有人的习惯几乎大同小异:尊重彼此的专业\技能所长,并表现出真心的欣赏,从不对自己设限,并对能学到新知识会由衷的感到开心。

Allelujah前几天跟我们分享了从java语言的学习来理解模块化思维,核心思想是通过“封装”和“调用”来拆解不必要步骤,输出结果。似乎年轻人总是对未知或者未深思过的事情充满好奇,所以对于学习过编程的小千、Hankeng和我来说,听完大呼过瘾,真心觉得精彩。

对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对已知事物的未知领域也保持敬意,持续学习。

第三个关键词是“用边界”。

当现有的资源无法满足你需求的时候,当现有的规则限制了你发展的时候,当你明智以上都是客观事实的时候,是义无反顾去撞的头破血流,还是另辟蹊径寻找出路?

阿里巴巴一直坚持的理念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从最早淘宝to B接触商家开始,阿里逐渐意识到小额贷款对中小商家的巨大价值,但是当时的金融政策缺乏对这些商家的信评基础。阿里通过逐渐的业务往来到数据收集,建立起属于自己对商家的信用评级体系,并在国家的金融制度改革中不断争取牌照,开启小额贷款之路,这也是最早期的支付宝和蚂蚁金服。

03年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和中关村其他的卖家一样,京东的业务大大受阻,眼看就要关门倒闭了。万般无奈下,京东开始尝试互联网的方式,从04年开始,初尝甜头后刘强东做出一个巨大的决定,要把公司线下所有柜台关闭,彻底转型电商。

从线下到彻底线上,从一无所有到自建物流,每一次刘强东都顶住了压力。环境没有给他更好的机会,但他一直在自我寻找和突破,在已有边界内抓住机遇,尝试成功。

懂边界、敬边界、用边界。

愿所有人能在边界内把握机会,随心所欲!

Nicholas
2017年12月5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对边界问题的思考-Nicho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