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条产品军规
PM首先是用户。
站在用户角度看问题。
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追求效果,不做没用的东西。
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
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
用户是很难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
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给用户稳定的体验预期。
如果不确定该怎么做,就先学别人是怎么做的。
把用户当做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
不要给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都是一种伤害。
新3条
产品价值分析法:产品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换用成本,滴滴和上门洗车的例子。商业价值=愿付价格属性-成本属性。
体验因人而异,即使同一人的每一次体验也会因为个人生理心理变化或外部条件变化而不同,所以这里的“用户价值”只能是单人单次产品体验所感受的价值。
用户样本量:用户即需求,用户是自然人的某一类需求,用户不是自然人,随着内外部场景变化会发生变化。俞军在这里其实提出,需求不是痛点,需求可能是痛点的某种商业化的价值表现,他包含了用户价值、愿付价格和企业成本。
遍历理解足够多样化的“用户价值样本”,才能在脑中形成“用户分布模型”,需要做产品决策时,使用“用户分布模型”来思考,是无数用户样本的瞬间匹配。
怀疑精神:自我迭代。
对自己的观点、判断加上“确定性”的属性判断(即该判断正确的概率有多高),对自己的想法、方案加上“可行性”的属性判断(即该想法可实现的概率有多少,难点都是哪些),这两个属性的范围并非是或否,而是0~100%,所有工作都是为了提高确定性、更准确的判断可行性。
http://money.163.com/16/0726/08/BSST5I7O00253B0H.html
Paste_Image.png
Paste_Image.png
思虑缜密与用户感是产品经理最应具备的素质。思虑缜密上,重点考察的四个方面是看问题角度的全面性,是否能关注到足够的细节,逻辑要严谨,能看到关键点,用户感好的人,天生喜欢为别人着想,去经历体验更多用户。至于基础技能、行业、价值观都是可积累的。而沟通、领导力、商业感与审美是分产品、分阶段的,可以常规规划。
Paste_Image.png
俞军知乎观点
什么好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用户体验因人而异;
用户体验因时而变;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PM?
PM核心能力有2点:
(1)理解他人:用户需求;
(2)理解世界:优秀PM比的是发现问题拆解问题后权衡取舍、总是做出当前最优选择的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个人的PM天分、以及天分的激活程度。
什么是PM天分?
先天的生物学基因,加上后天的阅历总和,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也就决定了他的PM天分。
有PM天分的人,通常会表现出这些特征:
逻辑严谨,对细节敏感,看问题视角全面,总是能看到事物本质, 用户感:总是能准确察觉他人心理。
面试中如何判断PM天分?
对应届生做过的一件或几件重要的事深入询问,实习过的产品、参与过的项目、活动、学习、个人爱好等皆可。看他对这件事的理解:各种选择的原因、各种收获或挫败的总结、各种问题的分析、做得好与不好的原因、其它可能性的判断等。如果他能准确说清前因后果,差不多就有希望成长为合格PM了。如果还能有真知灼见,那么就有优秀PM的潜质,很可能他未来也能推动所负责产品往前多走一步。
在大学里,还没成为PM时,如何激活和训练自己的PM天分?
1)用心生活。
2)揣摩人心事物:这是训练用户感的。看到一个产品,就想它和另一个产品的异同,揣摩不同的用户会怎么看它用它,揣摩为什么这么设计;看到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的行为,就想他为什么这样,揣摩他所思所想,揣摩和外部环境的因果关系。如果有机会验证揣摩,就校正自己的思维,迭代自己的揣摩能力。
3)总是用最简语言去解释:这是训练看事物本质能力的。理解一件事或物之后,总是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它,这是最佳的思维训练方法———如果还有更佳的,那就是用最简语言去解释它,越简单就越接近本质。而且,你这样跟他人交流,较少浪费他人生命,比较人道。
产品经理的天赋论和后天养成
对于产品新人,什么先天素质是你比较看重的?
同理心最关键;举一反三;有自驱力。
对于产品经理,你有没有一票否决的特性,或者说有这几点就绝对不适合做产品经理?
俞:太花时间的生活方式;循规蹈矩;见解无亮点;看不到对产品职业的感情;太重视数字。
我:对数字重视不好?
俞:我面过几个百度的PM,他们PV、日活或收入等绩效一直好,多年升级加薪,但留下一个潜力耗尽和错过机遇的产品。他们不过是拿企业的远期盈利能力变换成当前利润,没有创造企业价值,可能还降低了。拿这样的绩效津津自得的,就是我说的太在意数字的人。
您目前在滴滴主要是负责产品团队的管理和产品经理的培养,那对产品成长来说,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产品时。也就是一年中花在产品上的有效时间。
有四个因素最影响你的有效产品时的质量:第一最重要,选择高成长性产品;第二,选择产品文化良好的部门(尤其是直接主管);第三,你每年能花多少小时在产品上;第四,你阅历和知识的多样性。
那你是如何在现有的团队帮助大家更好地积累“产品时”的呢?
俞:我们在做一个计划,叫跬步计划。
我:这个听起来就是不断累积,达到质变的计划。
俞:其实就是闭环案例的学习方法,加上一些分享机制。
我:您能解释下吗?
俞:有效累积“产品时”的一种方法,就是关注闭环案例。闭环案例是指外部反馈的用户案例+内部解决方案的结合。也就是说,用户在外部反馈的一个问题,我们内部的客服获得之后,通过产品、运营和研发最后解决,这整个闭环过程。产品经理对这样的闭环案例,每周都要学习。为了加快这个学习的过程,我们让200多个PM轮流来做,除了自己学习之外,还选择一些同学分享给大家,这样大家的积累效率更高。
我:但每个案例都是割裂的、片面的,这样的学习是否能形成连贯的效果呢?
俞:少的时候当然是片面甚至碎片的,但积累10000个用户需求案例之后,就会产生明确的用户需求模型。
你觉得商业思维是产品经理的重要思维么?如何培养呢?
俞:商业的起源是交易,交易创造价值。《国富论》最先提到,看不见的手会把“人人自利”变成“整体互利”。所以,培养产品经理的商业思维,核心依然是要理解用户价值:理解多样化的用户价值、理解多边利益关系的用户价值。
我:还是要有同理心,是吧?
俞:带着同理心,尝试站在产品生态链的每一方,理解透你的产品所带来的新旧体验变化和替换成本变化、每方的用户价值损益,适当平衡多边利益,尽可能实现“人人受益”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那需要学一些商业知识么?
俞:当然,学一些经济学原理对理解用户价值和培养商业思维很有帮助。了解一些社会学、心理学、市场营销等研究人和交易的知识也会有用。最后,最重要的还是实践,光看文章思考是学不成产品经理也学不会商业思维的,要在做产品过程中多实践商业化。需求有三要素:价值、价格、成本(对于非直接交易产品,可以把愿付价格改为愿付代价),在实践中思考几次就很容易理解了。
关于读书
俞:我最近两个月才开始看书,之前做十几年产品经理几乎没看过书,只看过两本书。我不是不喜欢看书,只是觉得书中的好内容,会被人写在其它文字中,会被做在产品中体现出来,所以我只要好好体验产品和刷网文,也能感受到书中的好内容。以前就是用这种思维躲避看书,不过最近又开始拾起来了,计划无论多忙,一两个月看一本书,一年看6到10本还是可以的。
https://36kr.com/p/5081305.html
https://mp.weixin.qq.com/s/MzXMZt5wY8OHRQ4vMGROVw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