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凭什么担得起"新一代智能存储"的称号?

2月28日的发布会上,浪潮正式推出了新一代智能存储G2平台。浪潮表示,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的存储看"容量",00年代的存储看"功能",10年代的存储看"性能",那么当前到2020年的存储就是进入看"智能"的阶段了。作为智能存储的标杆,G2拥有业界首个基于15TB快盘和10TB大盘的四层分层、在线无损压缩、所有FRU 100%智能运维等多项智能技术。

G2凭什么担得起

存储进入看"智能"的阶段

智能架构:业界首个基于15TB快盘和10TB大盘的四层分层技术

四层数据分层比一般厂商提供的热数据、温数据、冷数据的三层分层功能多了一层,分为eMLC SSD热数据层、15TB TLC SSD读加速层、SAS 温数据层和NL-SAS冷数据层。

创新一:15TB TLC SSD快盘。

第二层的15TB TLC SSD读加速层是浪潮G2新增的,称为快盘层。

对SSD来讲,价格是一个关键制约因素,3D NAND的出现使得低成本SSD逐渐走向企业级应用。

3D NAND TLC成本相较普通企业级读写密集型SSD盘的成本下降20%~50%。但是目前工艺下3D NAND的DWPD(Drive Writes Per Day,每天可以写入整盘容量的倍数)值还做不到太高,一般0.3~1之间,耐写寿命仅为10 DWPD的10分之一。

能不能在存储系统中使用低成本高性能低耐受能力的1DWPD的3D NAND SSD,成为存储厂商的一个重大挑战。

G2凭什么担得起

基于智能技术的快盘

通过一系列的智能技术,浪潮G2平台可以使用1DWPD的SSD,一方面能确保1DWPD盘长期稳定可用,一方面大幅提升性价比。G2平台通过软件传感器获取数据热度、读写比例、压缩效率等参数。基于专用硬件压缩实现最高10:1的数据压缩,大幅减小了写入数据的空间占比。通过读密集加速层实现1DWPD 闪存介质读加速,避免频繁改写的数据给闪存写入耐受性带来的风险。这些技术使得高性价比闪存存储可以真正实际部署和上线使用。

创新二:带故障预警功能的10TB大盘。

在存储的使用中,越来越多的视频、图像等温冷数据,要长期存放在NL-SAS等大容量HDD硬盘中。

业界各硬盘厂商也在通过SMR/HMR等技术持续优化硬盘容量,10TB已经走向应用,但是HDD硬盘容量的增加给存储系统带来的影响在增大。大盘在一个成百上千片盘的存储系统里,可能会失效率增高、读写&重构性能下降,对系统性能和可用性带来威胁。

G2凭什么担得起

带分析预警技术的大盘

在浪潮G2上,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智能技术可以很好地使用10TB氦气硬盘。

首先,浪潮与合作伙伴建立协同机制,对硬盘进行一系列专用参数的定制、对硬盘的原材料、元器件进行了一系列的专用约束,来加强大容量硬盘的稳定性、可管理性,业内真正做这方面工作的厂商并不多。

其次,G2通过收集硬盘定制和标准参数、IO响应延迟等信息,可以对疑似故障盘进行上下电的自我修复,避免单盘假故障导致的频繁重构,可以基于这些参数对硬盘进行深度监测、提前预警,缩短维护时间,有效提供系统的可用性。

还有,基于iRAID、RAID6斜向校验等技术提升读写、重构速率,保证系统在大量使用大盘的情况下仍然有更好的性能。

智能感知:业界独特在线实时硬压缩技术

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在数据写入存储前进行数据压缩重组,以实现节省存储空间,并提高存储系统性能的目的。浪潮将底层压缩算法更新为以数据压缩和解压速度闻名于业界的LZ4算法。

浪潮智能压缩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数据压缩方法。传统的压缩方法对主机传送过来的数据,取定长数据块进行压缩,压缩率依赖数据块中的数据重复次数,不同数据块的压缩率不同,造成压缩后数据块非定长,这可能影响随机数据访问性能。且这种基于位置的压缩方式(Location-based Compressio)在对混合了多种数据类型的数据块(例如包括了文本信息和图像的办公文档)进行压缩时,其压缩率会大受影响。

"传统在线实时压缩技术一般采用软件压缩来实现,会带来一定的CPU负载,如果压缩算法做的不够优化,就会导致压缩功能开启后占用较多CPU性能,一般会占1/3甚至2/3的性能,影响业务的可用性能",浪潮存储产品部总经理孙钢表示,"由于在线实时压缩的高门槛,业内很多厂商并不建议企业在业务繁忙时开启压缩功能,而是采用'迂回'策略,在业务空闲阶段使用压缩,这给企业IT运维带来不便。而浪潮迎难而上,采用专用的硬压缩技术,实现了低于3%的CPU性能影响,不影响或微影响业务应用性能"。

通过在线实时硬压缩,G2平台可提供70%以上的压缩率,节省50%以上的成本,"变相"实现容量翻倍;性能翻倍,缓存容量最大支持512G,是竞争对手的2倍;每秒吞吐量提升2倍;响应速度提升2倍;通过全自动inTier功能实现效率翻倍,可缩短50%的存储管理时间等等。

智能运维:业界最高的异构标准,可异构95%以上SAN存储设备

现阶段,大多数企业级数据中心的存储基础设施都有了一定的设备和IT运维积累。就像游戏打通关一下,企业数据中心打到了存储虚拟化这一关。整合尽可能多的异构存储,实现资源互通互用,同时守住数据的安全底线,是企业CIO和CTO比较关心的问题。

G2凭什么担得起

异构

这一问题,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给出了答卷。G2提供存储虚拟化平台,能够无缝接入企业现有SAN环境,通过透明管理模式,对完全不同的异构存储资源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提供业务应用的可用性和资源利用率。其目的是对企业IT架构中的存储资源进行管理,确保它们被企业快速、有效、实时利用起来。

"浪潮智能存储G2通过在物理存储系统和服务器之间增加一个虚拟层,管理和控制所有存储并对服务器提供存储服务。"孙钢表示。"通过异构智能管理,服务器不直接与存储硬件打交道,存储硬件的增减、调换、分拆、合并对服务器层完全透明。"

复杂问题简单说,浪潮智能存储G2的智能管理特性,相当于是个靠谱的"门神",可以给所有存储设备看家护院,对外提供逻辑上的统一资源池。这样做首当其冲的好处是,企业IT管理和运维人员可以改变过去1:N的管理模式,而是1:1。利用一个存储管理平台,摆脱物理容量的局限,实现磁盘功能统一集成使用,数据自如迁移、业务快速部署。

G2+你,用体验来评判

G2凭什么担得起

G2凭什么担得起

智能存储G2平台

本次上市的G2平台包含AS5000系列的四款产品--AS5300G2、AS5500G2、AS5600G2、AS5800G2,今年还将陆续上市AS2000系列、AS6000系列、AS18000系列,形成在统一存储平台的完整布局,构成整体智能存储G2平台。

好了,就此打住。上面说了这么多,大家对G2的智能应该都略知一二。有道是说得好不如用的好,目前G2已经发布,企业CIO和CTO们如有存储采购需求,可以买几台G2回去试试,在业务中体验G2的智能优势,然后给G2做个评判吧。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年3月1日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至顶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至顶网。

你可能感兴趣的:(G2凭什么担得起"新一代智能存储"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