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科技创新研究,以及创新成果的转化的思考

关于我国科技创新研究,以及创新成果的转化的思考

根据我国发展战略纲要,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既然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跻身“前列”,那么,用什么来衡量呢?你说你是创新型国家,你就是了吗?它是有很多评价指标和考核标准的,比如,国家的专利数量啊,科研人员的数量啊,科研成果数量啊,发表论文数量啊,科技向生产领域的转化率啊,等等,用这些来作为考核指标。

我们国家这两年是很难不着急的,因为今年我们就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而且很快就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前列”了。那怎么才能把这些指标搞上去啊?所以你看,我国在科研领域中就有一种非常急躁的氛围。我们国家从事研究领域的人,其实分为两种职业,一种叫研究员,还有一种叫教授。

比如说你博士毕业,如果你进入科研院所,你就会进入研究员系列;如果你进入大学讲课,你就会进入教师系列。他们的成长路径其实是差不多的,从普通的初级职称,到副高,最后再到正高。

如果你走的是研究员系列,你一进去你是助理研究员,然后慢慢可以评副研究员,然后可以评研究员,就属于正高的职称了。如果你走的是教师系列呢?你一进去是讲师,然后过了几年评副教授,再过几年评正教授。然后也到了正高的职称了。

所以呢,一个研究员或者是教授,其实同样都是正高的。研究员系列其实是做科研的,教授系列是讲课的,但是在我们国家你会发现,这几年以来,重科研、轻教学。一切以科研为导向,一切以研究成果为导向。至于教学就算了吧,随便糊弄两下就可以了。所以你会看到,大学教师,其实他本身最重主要的工作应该是授课对吧,但是一个大学教师,他能不能评到教授呢?跟他的课讲的好不好没有关系。那跟什么有关呢?跟他的科研成果有关。如果他发了好多核心期刊,权威杂志,学术论文的期刊,哪怕他根本不会讲课,学生不喜欢听他的课,他照样是教授。

可以看到,为了实现“创新型国家”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现在有一种比较着急的氛围。所以现在在大学里面混,你哪怕走的是教师系列,讲课好不好根本不重要,科研厉害才是厉害。你拿个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然后你研究了好多课题呀,各种重大的课题,还写了好多专著,发表了好多重量级的论文。你根本不会讲课这不要紧,你讲课学生都睡觉,你讲课学生都不来,没关系,你照样是教授,所以这就是我们现在的重科研、轻教学导向,研究员也在做科研,大学的老师也在做科研。反正大学的老师都要做科研,那所有在读的博士生,硕士生也要做科研,你必须发多少多少论文,否则不许你毕业。你不搞的话,那么国家怎么创新呢?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也在说,让创新的成果不能够仅仅只是停留在实验室、停留在书本上,要转化为实际的生产能力,这才是关键,否则这种创新又能有什么价值呢,又能够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呢?而我国现在就有好多所谓的创新成果啊、科学成果啊,它们只是停留在期刊杂志上,只是停留在实验室。在自然科学领域没有做过深入研究不好评价,但是就我所在的社会科学领域当中,我觉得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有多少人在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写出了多少所谓的高质量的论文,但是在生产领域当中,它未必能用的进去,所以在我国的科研的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融合方,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亟待解决。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