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管理定律

 

1 墨菲定律

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举例/出处:

墨菲定律的名称据说可追溯至1948至49年,美国空军John Paul Stapp上校进行MX981研究计划时,想用高速载人工具火箭雪橇测试火箭减速时的G力,团队中的工程师爱德华·A·墨菲在试作时让助理连接线路到受试黑猩猩的安全带上的感应器,结果读数却是零,后来才发现所有感应器都接反了,墨菲因此感叹说一件事可能出错时就一定会出错。

补充:

内容: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的根本内容是“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有很大几率会出错”,指的是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会发生。

 

 2 彼得原理

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

举例/出处:

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导出的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补充:

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PQ)为零。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3 帕金森定律

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

 

举例/出处:

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补充: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


一个不称职的人有三条出路:1,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   2,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  3,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4 光环效应

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举例/出处:

 阿迪达斯足球鞋走向世界的契机是1936年的奥运会。这一年,公司创始人阿迪·达斯勒突发奇想,制作了一双带钉子的短跑运动鞋。怎样使这种样式特别的鞋卖个好价钱呢?为此阿迪颇费了一番脑筋。他听到一个消息:美国短跑名将欧文斯最有希望夺冠。于是他把钉子鞋无偿地送给欧文斯试穿,结果不出所料,欧文斯在那届运动会上四次夺得金牌。当所有的新闻媒介、亿万观众争睹名星风采时,那双造型独特的运动鞋自然也特别引人注目。奥运会结束后,由阿迪独家经营的这种定名为“阿迪达斯”的新型运动鞋便开始畅销世界,成为短跑运动员的必备之物。

  以后,每逢有新产品问世,阿迪总要精心选择试穿的运动员和产品的推出时机。

  1954年,世界杯足球赛在瑞士举行,年事已高的阿迪推出一个新品种--可以更换鞋底的足球鞋。决赛那天,体育场一片泥泞,匈牙利队员在场上踉踉跄跄,而穿阿迪达斯的德国队球员却健步如飞,并首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阿迪达斯新型运动鞋又一次引起轰动效应,使得整个联邦德国,乃至全世界的体育界,都成了阿迪达斯的商业舞台,其产品供不应求。

  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赛开幕,人们惊异地发现联邦德国名将乌韦·赛勒尔在绿茵场上驰骋如故。而在此之前他腿部受伤的消息已传扬多时,许多人都在深深地为他惋惜。阿迪特意为他赶制了一双球鞋,使他得以重返球场。赛勒尔的这双鞋自然又一次成了赛场新闻而传遍世界,阿迪达斯又身价倍增地和明星的名字联在一起。

补充: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爱屋及乌”、“一俊遮百丑”都是光环效应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5 布鲁克斯定律

投入更多的人来开发一个紧急的项目只会让进度更慢。

更多并不意味着更好,有些事最好是一个人来干。

举例/出处:

布鲁克斯是上世纪60年代IBM System/360的操作系统OS/360的开发负责人,这之后基于当时的经验写了人月神话一书。

  这是描述大规模软件开发难度的一本划时代的书。看下面的示例。有这样一个项目需要12个人月,那么3个人4个月就能完成该任务。然后,在每个月设定观测点A/B/C/D。

  但是一个月就需要结束的A结果花了两个月完成。这相比于预估时已经是两个月之后了。怎么办?管理者有下面的对策。

  1. 虽然当初的估算是对的,仅仅是最初的工程弄错了。也就是说推断剩下9人月。因为有9人月的工作,两个月完成的话需要9/2=4.5人。追加两个人到这3人团队中。当初的估算弄错了,不是12人月而是需要24人月。因为已经花了6人月的时间了剩下需要18人月。2个月完成的话,需要18/2=9人。追加6人到当初的3人团队。
  2. 重新安排任务。追加充足的时间到新的计划了。
  3. 调整工作目标。减少工作。

  那么,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呢。最开始的二个方法,不修改工作目标和工作进度表的话最初4个月完成目标的期望就破灭了。

  假如追加2个人,这两人的培训成本,3人完成的工作用5个来做,就需要重新安排工作,这些成本没有被追加到估算中,结果的话最终期限无法完成。追加6个人的情况,这种成本加的更多

 

 

 6 手表定律

 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

举例/出处: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巡查,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手表。工夫不负有心人,“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但 “猛可”却有了新的麻烦:每只表的时间指示都不尽相同,哪一个才是确切的时间呢?“猛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当有下属来问时间时,“猛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过了一段时间,猴子们起来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宝座,“猛可”的收藏品也被新任猴王据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样面临着“猛可”的困惑。

补充:

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企业管理如果出现了“时钟效应”,就会出现无序状态,产生抱怨情绪,影响企业正常运转。

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
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

 

 

参考自:MBA 智库百科,百度百科

 

你可能感兴趣的:(PMP管理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