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间,1200万女婴被“消失”|那些叫“招娣”的女孩,后来都怎样了?



前两天,阚清子发文反对“重男轻女”的言论上了热搜。

在文中,她提到,自己作为一个女孩,在出生后因为性别,就变成了“不被期待的”。

她强烈地反对这种行为,觉得女孩从来都不比男生差。


10年间,1200万女婴被“消失”|那些叫“招娣”的女孩,后来都怎样了?_第1张图片

评论中大部分人都非常支持她的观点,显得一片祥和。

但是,这并不是现实的写照——是的,都2020年了,“重男轻女”依然是不少家庭的主色调。而且,这种现象并不只出现在农村落后地区

“我985毕业的博士老公,因为我生不出男孩,要和我离婚。”

这个听起来像段子的事,在现实中却真实存在。

很多女孩满怀期待地来到这世界上,却没料到,生活中受到的最大恶意,竟然来自家庭。


不被期待的女孩们


书单君有个朋友叫小雨,她在出生前就被起好了名字,但这个名字后来却没用到。

原因很简单,爷爷准备的名字是给孙子的,而她是个孙女。

后来她的妈妈,又千方百计生了个弟弟,虽然在当时的政策下,这是不被允许的。

这个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很不爽的事,在“重男轻女”界还只能算是初级水准,很多女孩,连出生的权力都被剥夺了。


10年间,1200万女婴被“消失”|那些叫“招娣”的女孩,后来都怎样了?_第2张图片

<罗湖海关查获一起“寄血验子”案件。其中的血样会被用来检测性别,如果是女婴,大多会被堕掉>

据统计,2000-2010年出生的总人口大约1.46亿,其中男生比女生多出1264万,相当于每年都有100多万女孩被动“消失”了。

这巨大的差别,很能说明问题。

10年间,1200万女婴被“消失”|那些叫“招娣”的女孩,后来都怎样了?_第3张图片

<图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而另一些“幸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女孩,则会因为父母对于男孩的期待,被起名若男、亚男。

书单君曾经和某家公司开展合作,去了以后才意外发现,那家公司竟然有三个女生都叫亚男。

这还不算过分的,一些名字会更直白,也更不尊重女生,她们会被叫做招娣、迎他、妹够、植弟,这个名单,还可以更长。

在起名“招男孩”这件事上,长辈们会突然从老古板,变得格外“有创意”。


10年间,1200万女婴被“消失”|那些叫“招娣”的女孩,后来都怎样了?_第4张图片

<父母想要男孩,但一连生了5个女孩,就起了这样的名字>

名字就像一个最短的符号,它象征着我们的身份,同时也体现了父母的期待。

但这样的名字,显然体现出的是父母的厌恶与不满。

当被称作招娣、迎娣的女孩们,渐渐读懂这个名字的意思,就会开始意识到:

我的存在对父母而言是没有价值的,不对,也是有价值的,那就是反映出,他们对于生出一个男孩,有着多么强烈的渴求。

而当外界的人意识到,连她们的父母都不认可其存在时,就会把父母加诸其身上的伤害,继续扩大。

很多有着此类名字的女孩,可能对以下的场景都不陌生:

新学期开学,老师一一点名,碰到你的时候,会故作聪明地发问:“你有弟弟了吗?”

你满脸窘迫,要么不敢回答,要么就小声回答一句“有/没有”,仿佛自己做了什么不能见人的坏事一样。

紧接着,就会迎来整个班级的哄堂大笑。

可悲的是,对于这些孩子是场笑话的事,却是某些女孩的人生。

10年间,1200万女婴被“消失”|那些叫“招娣”的女孩,后来都怎样了?_第5张图片


知乎上有位匿名用户,说自己的真名叫做迎娣,而反差巨大的是,她的弟弟,叫做舒畅。

她和弟弟的名字合起来是:终于迎来了一个弟弟,心情很舒畅。

后来,她试图向父母表达不满,说自己想取名叫舒心,父母却直白地回答,有你的时候,我们并不舒心。

同样都是自己的孩子,却因为性别,就有着这样天差地别的对待方式。

一位网友对这件事的评论很让人心碎,却又分外准确,她说:“有的孩子一出生就是父母期待的礼物,有的只是父母期待礼物的包装纸”。

我们是如何对待礼物,又是如何对待包装纸的呢?



“扶弟魔”修炼术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女孩从小就会学习一种名为“扶弟魔”的修炼术。

前段时间,小雨分享给书单君的纪录片《姐姐》,讲述的就是一个“扶弟魔”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对龙凤胎。

出生时,孩子的妈妈是剖腹产,两个孩子并没有谁大谁小的分别。

但在孩子出生没多久后,父母决定让女孩来当姐姐,因为,他们觉得女孩理应照顾男孩。

很快,两个孩子长到了6岁。

父母对姐姐的口头禅,永远是:“你是姐姐,难道不应该为了弟弟......”

10年间,1200万女婴被“消失”|那些叫“招娣”的女孩,后来都怎样了?_第6张图片

母亲几乎事事都向着儿子,无论两个人之间是因为什么发生了冲突,她都认为是女儿的问题。

甚至会在弟弟对着姐姐喊出“把她杀了”的时候,表现出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某天,姐姐因为弟弟在学棋,不得不陪着他一起下棋,很不开心,两人闹了别扭,最后姐姐索性罢工了。


作为警察的父亲好不容易休假回家,在厨房为一家人做饭。

母亲训斥姐姐一顿以后,一家人开始等饭。

母亲把弟弟抱在怀里,亲昵地说着话,姐姐站在一边,显然也想要妈妈的关怀,却只是默默地不言语。

后来要吃饭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聚在一起,而姐姐倚在门边,独自一个人站着,仿佛一个拘谨的客人。

怕被父母训斥,她不敢过去吃饭,却因为不去吃饭,又被训了一顿。

她委屈而又不满地喊着:“妈妈不喜欢我。”

爸爸说:“妈妈怎么会不喜欢你呢?”

妈妈则回答:“你这样全家人都不喜欢你了。”


10年间,1200万女婴被“消失”|那些叫“招娣”的女孩,后来都怎样了?_第7张图片

不一会,两个大人开始轮番上阵,数落姐姐,弟弟则在一旁煽风点火。

最后在爸爸的温情“洗脑”下,姐姐哭哭啼啼跑到妈妈身边,不断道歉,说自己错了。

这时,妈妈才给了她一个难得的拥抱。

小雨告诉我说:“看到窝在角落惴惴不安,又嚎啕大哭着道歉的姐姐,好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真想穿越屏幕,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告诉她,你什么问题都没有,错的是她们。”

令人难过的是,这种差别对待并不会随着长大逐渐停止,反而会变本加厉。

10年间,1200万女婴被“消失”|那些叫“招娣”的女孩,后来都怎样了?_第8张图片


书单君前面提到的,知乎上那位叫迎娣的女孩,大学毕业后准备考研,家里人却执意不让,并且希望弟弟接下来读大学的费用,能够由她来提供。

她学车只需要几千块钱,父母都不舍得出,却准备了几十万,为弟弟买房。

影视剧中也有类似的故事。

《安家》中的房似锦在上学时,妈妈没有给她提供任何经济资助,却在她赚钱以后,不断从她那里要钱给弟弟,甚至要她给弟弟买房。

房似锦不答应,妈妈就跑到她的公司和住所撒泼闹事,害得她差点丢了工作。

10年间,1200万女婴被“消失”|那些叫“招娣”的女孩,后来都怎样了?_第9张图片


这样的母亲形象当然是夸张化的表达,但与之类似的父母,并不在少数,他们大多都会认为,养女儿就是为了儿子服务的。

“不给你弟钱,我们养你是为了啥?”

此类的言论,听着逻辑混乱,却成了他们指责自己孩子最常用的借口之一。

简直令人窒息。

10年间,1200万女婴被“消失”|那些叫“招娣”的女孩,后来都怎样了?_第10张图片


而且,重男轻女的受害者其实不止是女生,也会有男生。

在相亲市场上,很多男性都会指明,不要“扶弟魔”类型的女生。

但也有一些男性,在结婚前因为妻子的弟弟还小,不需要太多帮助,并没有发现另一半的“扶弟魔”属性。

婚后多年,妻子的弟弟长大,才发现升学、买房、结婚、甚至生子的花费,都要自己承担一部分。

不仅要承担经济压力,还会因此爆发不少的家庭内部矛盾。

可谓苦不堪言。


剥削,就到此为止吧

很多时候,面对父母的“重男轻女”,就像掉进了一个无底洞,眼前只有一片黑暗,并且怎么也看不到尽头。

那么,只能把这当成一个无解题,去默默承受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女孩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搭建一个“自由”的阶梯,从这可怕的无底洞里,逃出去。

10年间,1200万女婴被“消失”|那些叫“招娣”的女孩,后来都怎样了?_第11张图片


书单君前面提到的迎娣,在遭遇父母不断的差别对待以后,决心做出自己的反抗——改名。

在这期间,她与家人矛盾不断激化,经过了各种抗争。

改名的手续繁杂而又缓慢,几度拖了后腿。

但她都坚持下来了。

最终,她成功地摆脱掉了“迎娣”的名字,赋予了自己一个新的称号,新的期待,一个完全与弟弟无关的名字。

10年间,1200万女婴被“消失”|那些叫“招娣”的女孩,后来都怎样了?_第12张图片


虽然没有赢得“舒心”这个名字,但她迎来了舒心的新生活。

改名之前,她也已经顺利考上研究生,而不是听从父母的安排,赚钱供弟弟上学。

迎娣的故事犹如一剂强心针,告诉我们,在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其实可以不用一直困在原生家庭里,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或者说拒绝、分离,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不管是情感上的,还是经济上的。

这种分离当然是很痛苦的,会产生内疚心理,甚至还会像前面提到的那位双胞胎姐姐一样,在父母的指责之下,怀疑是不是自己错了。

但不管外界的压力如何大,都要相信自己是在做着正确的事。


书单君并不是在唆使女孩都去改名,或是与父母决裂,合理的赡养义务一定是要尽的,对于父母的关怀也不该因此而不再给予。

只是希望每个女孩,都能够在被父母剥削和伤害多年以后,重新建立彼此的边界。


如果他们无法意识到“女孩的存在并不是为男孩服务的”,那就让他们认识到,你对我的剥削,我不再接受了。

这是正常并且完全合理的诉求。

迈过这一道坎,你会发现,生活就此变得轻松起来。


电视剧《下一站是幸福》中,由宋茜扮演的贺繁星作为姐姐,是家中更受宠的那一个,而弟弟贺灿阳,则是“人嫌狗不爱”的典型代表。

网络上有一个他们吃饭时,父亲差别对待的片段流传很广:姐姐觉得鸡蛋煎糊了,爸爸立马殷勤地说:“我再去重做一个。”而当弟弟提出同样的要求时,爸爸却大吼:“你爱吃不吃。”


这个片段,之所以火爆,一方面是因为其中的夸张化表达很有趣,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姐姐很少能够如此被心安理得地偏爱。

在现实中无法获得的体验,只能转而在影视剧中寻找了。

书单君不是强调,应该好好对姐姐,虐待弟弟,只是想表达从这一场景中所感受到的,一种戏谑的无奈。

即便有再多的谴责和抨击,仍然改变不了某些人的顽固看法和社会现状,不可避免地,还会有女孩被轻视、被伤害、被剥削。

女孩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自身出发,实现经济和精神的双重独立,远离原生家庭的剥削行为。


然后再是像阚清子所说的,把这种偏见,从自己这里断掉,让对女孩的轻视,无法再延续下去。

也但愿某一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父母饱含期待的爱意。

因为每个人的降生,从来都是无比珍贵的礼物。


10年间,1200万女婴被“消失”|那些叫“招娣”的女孩,后来都怎样了?_第13张图片


作者 | 邹雨 编辑 |燕妮

图源 | 图片来源于《娘道》、《安家》、

《欢乐颂》、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跟大家汇报一下,我的视频号粉丝已经破4万大关啦

开通了3个月,发布了近100个作品,感谢各位书米的热情支持。

视频内容丰富多样,囊括了【读书技巧、私家书单、职场干货、成长感悟、新奇冷知识】等等,欢迎关注捧场。


长按下方图片二维码

关注我



点个在看

为女孩们助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10年间,1200万女婴被“消失”|那些叫“招娣”的女孩,后来都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