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列入“非朋友圈”或拉黑名单的,一定是在某些领域让特朗普或者美国当局感到了紧张或恐慌,那么阿里是否具备了这样的诱因?
事实上,今年8月份,当时,特朗普下令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剥离TikTok在美国的业务,同时威胁将禁止微信在美国的运行时,期间,也发出了对阿里下手的威胁。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问特朗普:是否在考虑禁止如阿里巴巴这样的其他中国企业?特朗普说:“嗯,是的。”
如果说,被美国列入“非朋友圈”或拉黑名单的,一定是在某些领域让特朗普或者美国当局感到了紧张或恐慌,那么阿里是否具备了这样的诱因?除此之外,在中国企业圈子里,大大小小与阿里有类似商业模式或主营业务的后起之秀们,又该如何处理与美国之间阴情不定的国际关系?
《中外管理》特邀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创始人穆胜,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业务副总、高级合伙人吴越舟,一起分享对该问题的看法。
1
客观来看,让美国“心里添堵”的华为和TikTok,乃至微信,其身上最突出的标签无非是近几年的破竹之势、科技实力和强社交渗透力。
那么,抽丝剥茧来同比下阿里。
首先,综合看,阿里的发展势头的确可用后发制人来形容。
2017年5月,在美国奥马哈巴菲特股东投资大会上,《中外管理》记者在大会现场偶遇了几位来自美国加州的互联网电商创业者。当对方得知记者来自中国,不禁竖起大拇指,用蹩脚的中文说:“马云!阿里巴巴!”
今天,几乎主宰着中国电商市场的阿里,市值曾一度盖过谷歌、亚马逊等美国互联网巨头。近两年阿里在技术领域的投入,以及在北美市场的渗透力,也体现了后来者的强劲势头。马云与两届美国总统对话,都纷纷表达了他想与当地企业牵手合作的友好态度。
但阿里在美国的发展却不算顺利。先是被北美网友担忧电商平台上的产品品质,后在2018年遭遇了蚂蚁金服12亿美金收购 Money Gram(一家支付公司)却终被拒绝的尴尬,阿里还为此赔付了3000万美金的“分手费”。
“好比是,阿里在全球的扩张步伐,行进到美国的大门前被绊了一跤。”穆胜对《中外管理》如是说。“虽然所有的互联网企业之间终有一战。但高市值不等于高竞争力,同赛道的企业进行比较,才更有意义!”
穆胜解释说:很明显社交网络出身的Facebook,以及以搜索引擎起家而今在人工智能发力的谷歌,和阿里并不是一个赛道的。即使是阿里对标的亚马逊、美国的eBay等,也都有各自的护城河。“至少10年内,虽然它们在护城河的‘公共区域’里难免会有些摩擦,但大家依然保持着各自的优势。”
吴越舟也补充说:“至于所谓的财报和市值数据,只能说明一个方面,关键还是未来趋势。”
所以,当前看,阿里似乎还不足以引起美国的“强烈不适”。
2
再来对比下“同赛道”的亚马逊和阿里。阿里和亚马逊可谓是中美两国的B端之王。
在吴越舟看来,比阿里创业更早的亚马逊是全球电商网络的构建者,可以说是阿里的老师。而阿里是创新者,是后起之秀。但“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再优秀,要真正全面超过老师,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客观来看,亚马逊是在全球市场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认知,尤其在高端市场有足够的优势基础。可是,阿里在北美市场至今依然没有摘掉“山寨和仿冒”的帽子。不过,阿里也有亚马逊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基于对中国庞大的中低端规模化市场和消费者的理解,阿里在运营方面比亚马逊要更加“接地气”。所以,在市场的高端、低端、纵向和横向上,两者各有千秋。
进一步从全球市场分析,积极的阿里似乎处于攻势,而沉稳的亚马逊则处在守势。但亚马逊的优势在美洲、日本、德国、英国等。“目前看,在欧美市场的认知度,亚马逊好于阿里。下一步阿里能否战胜亚马逊,关键在于是否能攻得下欧美市场和日本市场。通俗点说,阿里的战法是要往上攻,而亚马逊的守法则是往下渗。”吴越舟如是说。
本质上,阿里和亚马逊的竞争,是两种经济生态的竞争。它们在各自细分业务上各有长短板。但由于中国的消费纵深和潜力远超美国,未来阿里的电商业务有望保持领先。如田忌赛马,阿里的电商业务依赖中国的市场规模优势可位列“上等马”,而云计算板块相相较于亚马逊则属于“下等马”,其他业务两家旗鼓相当。
“所以,现在对二者谁输谁赢下结论有一定难度。从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维度看,亚马逊的战略定力和战略厚度是要超过阿里的,而阿里的创新力和应变力则要强于亚马逊。”吴越舟总结。
综上,如果说在北美市场,目前对阿里的电商势力心存紧张或“恐惧”,有点为时过早。
3
阿里与美企第二回合:科技实力,比上不足
再来看科技实力的“火力值”。
以电商起家的阿里,这两年在科技领域持续发力。行业里甚至有声音认为:阿里正逐渐从一家只做平台的公司,转变为一家专注技术的高科技企业。的确,阿里在科技领域,尤其云计算等方面的实力和投入,看上去并不逊色于华为。所以,当华为引火上身时,阿里是否也会沦为“池鱼”?就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
但穆胜却直呼:“请大家清醒点。”
首先,与华为进行比较。“阿里的基因是平台型运营商,阿里最厉害之处就是懂得把用户连接起来,再进行客户分类,形成销售势能。阿里的数据赋能也是为了服务电商市场。即使有科技的投入产出,它与华为这种以科技为根基的企业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穆胜说道。
举个例子,好比滴滴出行和美团分别也关注无人驾驶和无人配送科技,但与华为这样的企业对科技的投入初衷不同,投入力度也不在一个量级。
“未来阿里内部不排除会孵化出专精于科技的子公司,但不适合因此把阿里定义为一家专业的高科技公司。准确地说,阿里把科技当作阿里商业帝国的源动力,但华为则是一家科技起家,以科技为基因的企业,是一家能够提供科技解决方案的企业。”穆胜作出判断。
其次,再与全球巨头的科技实力进行比较。
财报显示:2019财年,亚马逊净销售额为2805.11亿美元,其中云计算业务AWS的收入为350.26亿美元(AWS云计算服务是亚马逊营收的重点)。但同比阿里云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占比并不高。亚马逊云计算业务营业收入绝对值是阿里云的 6-7 倍,在行业地位和体量上分别碾压了“非常有爆发力”的阿里云。
在海外,与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国际云计算巨头相比,阿里云着实感到“压力山大”。
吴越舟也补充道:据现有的数据来看,中国的总体科技实力排在全球第二,但与科技老大美国的差距还很大。只是,未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整体提高,阿里与亚马逊在云计算方面的差距有望逐步缩小。
所以,对于阿里,以及很多国内的很多中小企业们,与其担心外患,不如看好自己脚下的路。
4
吴越舟表示:不论是特朗普对字节跳动的制裁也好,还是对阿里的威胁也好,这一套“组合拳”并不奇怪。从打压中兴、围剿华为开始,美国已经一步步向中国高科技公司进行下手,其目的绝非什么“安全问题”,而是通过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打压和围剿,阻止中国的全面发展。
而穆胜也提道:中美贸易摩擦的全面爆发已经透露一个信息——大国的竞争就是头牌企业的竞争。海外企业通过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渗透,其实也是对当地国家实力的渗透。阿里(蚂蚁金服)在金融方面和TikTok在社交方面的渗透能力就是一个道理。
前文提及的阿里收购失败案,其实是美国的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忌惮阿里的金融体系联通国内外,对美国的国家金融安全和国力渗透。如同现今TikTok在美国社交网络的渗透力,也是美国政客不可接受的。
“并非只针对科技企业,只要是中国的企业强大了,就会遭受(美国)抵制。所以,这就更容易理解美国制裁56家中国公司的指令是一场必然。”而对当下的中国企业,穆胜的建议是:深耕国内市场,深耕高科技市场,在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时代,都有自己的“舒适甜区”(甜区的初始意思是球拍面的有效击球区)。“最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是能走得最远的企业。一定要坚持长期主义,想清楚自己的战略、深挖管理,针对核心用户群,为用户提供有竞争力的服务。”
吴越周也指出:如果,阿里的崛起会招来美国的打压,与其说是企业间的竞争,不如说是国家间的竞争。当前,中国正在对5G、AI、IoT(物联网)和量子计算等下一代技术进行大量投资,以高铁、新能源、5G网络,电动车和工业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也将带动半导体产业的高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在许多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从科技的角度来看,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
“这对中国很多中小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挑战,依托最大市场,提升技术、管理和品牌力才是我们需要做的。面对困难重重,机会危险也重重,不进则退。”吴越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