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精读(ID:Jingdu999)
生命无常,意外总是让人猝不及防。
9月11日,有韩媒报道,26岁的男星赵戎,因交通事故离世。
赵戎曾是乐队"青春学概论"的成员,之后以独立歌手的身份发过不少音乐作品。
虽然在中国知名度不高,但出道6年,赵戎的歌曲在韩国传唱度并不低。
今年的特殊情况,让赵戎的收入锐减,于是他选择兼职送外卖维持生计。
9月10日晚,赵戎送完外卖回家的路上,却突遭车祸,被送完医院后抢救无效身亡。
26岁,正是青春大好的年纪,却惨遭意外,家人的悲痛可想而知。
在时隔几天的16日,台湾艺人黄鸿升,因为在浴室滑倒撞击到头部,无人发现救治不幸去世。
而今年,他才刚刚36岁。
甚至在意外发生的22小时前,他还在和家人开心聚餐,还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张温情图片。
意外的突然降临,让身边的人措手不及。
从未公开的女友,在当日深夜承认恋情,发布悼文。
“可是黄鸿升,我只想要你”,深情的喊话,让人不忍卒读。
想起“春雨医生”创始人心梗猝死后,其妻子发表的一篇悼文:
我曾对未来有过许多悲观的假设,如果公司破产了我怎么办;
如果中层管理团队被全部挖了墙角怎么办;
如果我先生入狱了我怎么办……
我给每一种不幸都准备了预案。
可是我从来不曾想到这种意外。
这世上,比死亡和疾病更难以面对的,是意外。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这句话包含的沉痛,经历过的人最懂。
这些让人难以释怀的悼文,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当不幸痛失爱人之后,该如何走出极度哀伤?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曾花费数十年时间,研究人们如何应对挫折。
他发现妨碍人们走出痛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
①个人化(personalization):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
②普遍性(pervasiveness):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持久性(permanence):认为事件的残余效应将永远存在。
如果是遭遇亲人意外去世,最容易出现的就是第一个因素“个人化”,即“自责”。
因为意外都是偶然,一个人的命运似乎在一瞬间,就会被很小的偶然所夺走。
那我们难免会想,假若我随便做点什么,打破了这个偶然的链条,他就不必死了。
但是,我恰恰什么也没做,那岂不是说,我应该为亲人的意外死亡负责?
这一点,在很多遭遇类似事件的人身上,都会看到。
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当深爱的丈夫在健身房猝死后,她迅速陷入强烈的自责。
丈夫的初次尸检报告显示,他是死于从健身器械摔下来之后的头部创伤。
桑德伯格的第一反应是:如果我早一点找到他,他可能就不会死了。
即便后来的尸体解剖证明了,丈夫其实是死于冠心病导致的心律失常,她仍未停止自责。
她甚至在想,“我为什么没有早一点查出他有冠心病?”
但正如武志红在《心灵的七种兵器》中所说:
“这种自责,是源自对逝去之人的爱,同时也是一种幼稚的自恋。”
因为我们夸大了自己的力量,却忘记了,决定死亡的,是比我们远为强大的力量。
我在终身成长词典词条《989:悲伤》提到,社会心理学家罗尼·吉诺夫·布尔曼,在《破碎的世界假设》一书中指出,很多人内心有一些默认的天真假设,常见有3个:
一是,认为世界是友善的。
二是,认为世界是公平的。
三是,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可控可预测的。
综合起来,就会得出公正世界假设:
人们生活在公正世界里,得其所应得,所得即应得。
于是,这些人会得出这样一个观点:
只要我做一个好人,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努力工作,我就能平安幸福地度过一生。
也因为这样,很多人一旦遇到意外事件,信念就会坍塌,不知所措,然后走入另一个极端。
武志红有个朋友,她的哥哥突然遭遇意外去世后,她莫名其妙地离了婚。
丈夫和她很恩爱,而她之所以离婚,并不是因为这个婚姻的需要 ,而是因为她要与哥哥“同甘共苦”的需要。
她亲手摧毁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把自己逼进一种很苦的境地,好像只有这样做,才“对得起”她的哥哥,对得起彼此的爱。
事实上,这种心理在生活中并不罕见,而这种心理除了源自自责,也和前文提到的“天真假设”有关。
因为相信假设,所以难以接受生活中的突发意外。
但你要知道,这些假设本就不是100%必然成立的,只能算是概率事件。
人生充满不确定性,真实的世界,既没有那么完美,也没有那么糟糕。
我们可以掌控很多正面事件,但不可避免地也会遇到负面事件。
悲伤不可避免,而且死亡这种终极悲伤,每一个人都得正面应对。
真正接纳悲伤就是要做到,学会伴着事与愿违的现实来生活。
而且,不要忘了,当你想与死去的亲人同甘共苦时,其实你正在忽视一个关键点:
死去的亲人,并不希望你这样做。
看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想不通的事,去墓地走走,向死亡学习,你就想通了。
对死亡耿耿于怀,长期难以走出悲伤,其实也与个人的生死观有关。
因为从未去想过“死”这件事,害怕、忌讳谈论死亡,所以当意外来临,悲伤又放大了无数倍。
庄子妻子去世,惠子前往吊唁,庄子却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
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对。她刚去世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没有形体,不只是没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
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
死去的她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我认识到这是不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庄子的境界,凡人难以达到,但他对待死亡的态度,却值得我们学习。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说:“死并不是生的对立面。”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接受,有没有做好准备,死亡都是每个人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一件事。
与其寄希望于来日方长,不如学会向死而生,珍惜每一个当下。
正如《后会无期》里说的:“每一次告别,都要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就是最后一眼。”
好好活着,不留遗憾地去爱。
这样,即便意外在明天降临,我们仍然会悲伤,但加剧、放大悲伤的遗憾和后悔,却可以减少许多。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
“爱不会失去的,只要你爱过。
在爱面前,生死是渺小的,爱你的人无论到了哪个时空都会爱你。”
无论如何,好好活着,才是对亲人最好的怀念。
和你共勉。
-音乐&图片-
背景音乐 |
图片来源 | 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
言偃,精读主创,个人微信公众号:言偃(ID: wyl_yanyan )。本文首发于精读微信公号(ID:jingdu999)。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主播-
常浩,十点读书签约主播,杭州电台知名主播,手握潮流、声音鉴赏、旅行等多档节目,有品有料的音乐咖,会听上瘾的温柔男友音。微信公众号:三个声音。欢迎下载十点读书App,搜索“常浩”关注主播十点号,收听常浩为你朗读的专属美文。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们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