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9月,武侠巨匠古龙在《陆小凤之凤舞九天》中写下了这样一个著名的桥段——
向上滑动阅览
陆小凤拿起桌上的筷子和碗,用筷子敲在碗上,高声唱道:
“誓要去,入刀山!
浩气壮,过千关。
豪情无限,男儿傲气,地狱也独来独往返!
存心一闯虎豹穴,今朝去几时还?
奈何难尽欢千日醉,此刻相对恨晚。
愿与你,尽一杯。
聚与散,记心间。
毋忘情义,长存浩气,日后再相知未晚。”
歌已尽,酒已空。陆小凤放下碗筷,转身离去。
“慢着!”西门吹雪随着大喝声站起,走向又转过身来的陆小凤。
西门吹雪没有说话,他只是伸出他的一双手。
他的手紧握着陆小凤的双腕,陆小凤的手也紧握着西门吹雪的腕。
西门吹雪激动地轻轻吟诵。“毋忘情义,长存浩气,日后再相知未晚。”
西门吹雪眼中已温热。陆小凤放开西门吹雪的手腕,大步走了出去。
只听陆小凤的豪放的歌声,犹自在黑夜中袅绕。
通过一首歌曲,陆小凤和西门吹雪惺惺相惜的崇高情谊得到了传达。
其实,这首《誓要入刀山》是黄霑于1978 年为古龙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陆小凤之武当之战》所作的主题曲。古龙深爱这首歌, 所以在下一部作品中加以引用。之后数十年,这首慷慨悲歌获得了华人听众的广泛热爱。在2013年的电影《扫毒》中,《誓要入刀山》贯穿全片,将古龙式的英雄义气与现代正义警探的热血和友情融为一体,升华了电影的主题,广受好评。
20世纪70年代以来,类似《誓要入刀山》的歌曲作品层出不穷,用黄霑的话说,这正是“豪放词”基因在当代的自觉涌现。
众所周知,豪放词等同于辛弃疾、刘过的慷慨意气,等同于岳飞、文天祥的忠肝义胆,其背后则是有宋以来强烈的家国忧患意识和英雄担当。同时,豪放词又意味着苏轼、黄庭坚式的个人超拔气质,是“大江东去” 的洒脱和坦然。在以黄霑为代表的中国香港流行音乐人笔下,“英雄”与“风流”两种气质涌现,共同塑造着“豪情”的不同面相,构成了20世纪中后期华人文化中重要的经验记忆。
作为“香港流行乐坛教父”与“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黄霑的职业生涯以创作影视主题曲为主。据说“‘主题歌’在剧中能概括主题,它作为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借助于形象生动的画面与重复传播的威力,常常会获得极高的感召力”。在这个意义上,黄霑通过多年的主题曲创作,为接受影视和流行音乐文化的广大受众提供着文化上的“主心骨”。
黄霑,知名词曲家,与金庸、蔡澜、倪匡并称“四大才子”
香港市歌《狮子山下》便是由他作词的电视剧插曲,其中唱道:
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
同舟人,誓相随, 无畏更无惧。
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
我哋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可以看到,黄霑的“主题曲”往往有一个重要的主题,那就是“友爱”或者说“共同相处”。作为一位抒情诗人,黄霑的作品里长期体现出朴素的“复古”情怀。其武侠主题曲中,对“情”和“义”的无限强调,正是为了通过探索中国传统伦理经验的当代可能性,应对人情淡漠、自私自利的社会病症。
在这方面,黄霑称得上是武侠情义主题的最忠实阐释者。在为1978年版《射雕英雄传》所写的主题曲《谁是大英雄》中,重视家国大义且刚强勇悍的英雄情怀得到抒发:
练得坚忍,大勇止干戈永不居功。
义气冲霄汉,立地顶天是大英雄。
但在几乎同时为《倚天屠龙记》所作的主题曲里,这种英雄本色又被一种人情常态冲淡:
忘情弃爱世上有真英雄,常人只许让爱恨缠心中。
难忘你恩深我偏偏有恨,相思难共。
黄霑在此表达的,正是金庸通过“射雕”三部曲传达出来的主题转折:从“义气冲霄汉” 的英雄情怀,到“爱恨缠心中”的个人恩怨,这样的变化正应和了香港社会逐渐远离某种宏大叙事,躲入自由化市民生活的心路历程。
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香港经济的飞速发展,加上和内地关系的日趋拉近,华人的民族文化自信与乐观昂扬的市民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在许多电视剧里,过往承载着民族主义意识的书面武侠叙事逐渐形象化、明星化,青春偶像承担起讲述浪漫自由爱情故事的任务,悄然地用个体之间的“爱”替换了传统“义”之伦理的原初内涵。
在经典的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里,黄霑便生动地表达了这种“爱=情义”的现代转换公式。比如,在《一生有意义》中, 黄霑将英雄侠义的豪迈品质与炽烈的情爱勾连在一起,强调私人之爱与大公之义之间的价值趋同性,给予“情义冲突”一个理想化的解决方案:
人海之中,找到了你,一切变了有情义。
从今心中就找到了美,找到了痴爱所依。
……
共闯刀山不会辞,英雄侠义。
而在《世间始终你好》当中,黄霑则明确提出要将“爱心” 安置在价值序列的至高处,并暗示唯其如此,现代人才能获得幸福:
一山还比一山高,爱更高。
……
论武功俗世中不知边个高,或者绝招同途异路。
但我知论爱心找不到更好,待我心世间始终你好。
《射雕英雄传》
如果说,豪放词的特征在于超拔于儿女情长之上,抒写宏大理想抱负,那么,黄霑则将情爱视为在宏大理想与世俗幸福生活之间搭建桥梁的核心元素,这样的“情义”本质上当然是“情” 高于“义”,这一逻辑结构中的“义”不再是以纲常伦理为其合法性来源,而是以个人的激情冲动和内心诚挚为基础。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电视剧《上海滩》所作的主题曲歌词中,内心的情感汹涌与江湖恩义的主题紧密契合,共同构成了黄霑独特的现代“豪放词”基调:
爱你恨你,问君知否?似大江一发不收。
转千弯,转千滩,亦未平复此中争斗。
又有喜,又有愁,就算分不清欢笑悲忧。
仍愿翻,百千浪,在我心中起伏够。
“大江东去”将豪情灌注到现代都市史诗的伦理抉择里,营造出一种能够为诸多闯荡于波谲云诡的大时代的现代“英雄”所接受的抒情渠道。这一通过影视形象和动人歌谣共同营造的抒情渠道,实则为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共同生活提供了软性的情感维系线索。
到80年代中期,在黄霑为《英雄本色》所作的主题曲《当年情》里,“你”与“我”的抽象表述让这份情感维系可以被安置到从家庭亲情到社会友谊的任何具体的人际关系当中,同时又用“当年”的怀旧字眼召唤对情感经验记忆的直观闪现,进而激发出浓郁的共同体氛围:
拥着你,当初温馨再涌现,
心里边,童年稚气梦未污染。
今日我,与你又试肩并肩,
当年情,此刻是添上新鲜。
歌声穿透了阶层、身份与性别、代际,直接敲击人之为人最本真的历史体验和群体认同需求。与此同时,一种正派的、高昂的理想诉求被纳入抒情的表达内部,构成其纯粹性的保证。“情”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情欲,而是“长存浩气”的“豪情”。
《英雄本色》
正因如此,在黄霑式“豪情”当中体现的,绝非单纯的儿女私情、自私自利,而是公与私、高与低、内与外得以灵活衔接的基本感性经验。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在黄霑为1982年的电视剧《万水千山总是情》所作的插曲《烽火飞花》里看到,这份豪情最终能够在非常的社会主题需求之下,再度与国家民族的崇高大义融合为一。
纵有热爱热情儿女事,忍心不记起。
献上热血热肠男子气,牺牲小我见仁义。
人生性命本可贵,情痴亦一世回味。
为保家国肯轻抛,两者都不记起。
“有情有义”是黄霑对中国式现代主体的伦理期许,其背后则显然是宋、元、明、清以来的思想与艺术精神。从极端的庄禅思想,到民间广为流传的江湖义气、儿女情长,均为这一近古中国“情义”伦常重构提供了帮助。
比如,牟宗三在解读《水浒传》时就强调,重情重义的梁山好汉多是禅宗思想的代言人,其“妩媚”境界在于能够“如是”地观照世界,凭借“质胜文”的野性正义超出世俗社会制约;这种“纯直无曲”恰恰是一种如同天神一般的性情,“没有生命洋溢,气力充沛的人,不能到此境界;没有正义感的人,也不能到此境界”。这岂不正是黄霑试图呈现的“勿忘情义、长存浩气”的“豪情”?
在地下社会或者说“江湖”当中,底层流浪生活让个体急迫地需要得到组织依托。底层民众大多缺乏长期的正统儒学或礼教训练,而禅宗处理人际关系时的“直指人心”和道家面对无常命运时的“顺应天道”则更能够得到底层民众的普遍理解,并落实为现实生活尺度。诉诸“天道”和“义气”的逻辑,使游民生活获得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奠基。这样一来,在民间文艺中长存的“情”“义”要素,正是这种江湖生存逻辑的全面反映:有了“情”,就有了本真性,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交;有了“义”,就有了恒常性,能让共同体获得稳定的道德支撑。而“豪情”——融合了“义”的宏大之“情”,则是依据江湖伦理经验所推理出来的理想精神状态。
豪情之人将浓烈的人情与崇高的天道都纳入自身,显得格外“妩媚”。正因如此,这样的精神状态往往意味着自我的高扬。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来,在黄霑的词作当中,对“我”之特立独行、潇洒不羁的描述尤其纷繁,这正是其自觉继承自晚明到“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遗产的证明。黄霑参与缔造了娱乐文化的黄金时代,在20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风头无二的语境下,一种“我”的启蒙伴随着豪情之歌飘荡到了四海八方。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1990 年的《沧海一声笑》,是黄霑一生最引以为傲的作品。尽管这首歌因为作为电影《笑傲江湖》的主题曲而被许多人视为单纯反映武侠题材的抒情作品,但它实际上呈现的乃是黄霑对整个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时局的冷静观察: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作为一个深受内地文化影响的香港人,黄霑用 “豪情”承载起来的不仅是古老的文化符码,还是处理现实变局的明智乐观态度。
可以说,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的数年,黄霑的歌曲大多有着直接的现实针对性,其中时刻体现着对未来香港乃至中华文明走势的思考。在《倩女幽魂》第一部的主题曲《路随人茫茫》和《黎明不要来》当中,社会动荡对“快乐少年郎”的美梦探寻可能造成的伤害,引发了“不许红日,教人分开,悠悠良夜不要变改” 的伤悼情绪。
《倩女幽魂》
目睹了现实风波之后,黄霑在《倩女幽魂》第二部的主题曲《人间道》中表达了“故园路怎么是不归路?问人间到底道在哪里找”的激愤。
此后,在 1991 年的《倩女幽魂》第三部主题曲《道道道》里,黄霑最终重建了理想政治的心态:
红尘世界,一片雾茫茫,觅道觅道,自寻我,千里步, 问谁好,风里路,是我前途。
沙急啊似刀,风也疯狂发怒,令人皱眉低首,冲入漫漫路。
全凭意志,开展我凌云步,迈着大步望前去,走正路,定寻到,找到道道道与自豪。
不怕风似快刀,不怕沙尘障路,少年汉莫低首,相伴同求道。
茫茫世界,开辟我红尘路,日日大步踏前去,终有日获成功,得到道道道与自豪。
在“茫茫”与“漫漫”的时空障碍中,歌词以“觅道”“求道”“得道”为未来的理想主义蓝图提供了方向:从“我前途”到 “我凌云步”,黄霑将“我自求我道”的“自豪”树立为心法,相信年轻人可以振作精神,在这一片混沌的新自由主义世界中找寻到从属于自己本心的“正路”。这种“自豪”之“我”的心态流露,根据黄霑本人的分析,源自香港独特的社会经济状况。
80 年代中期开始,香港人开始进入“分众”社会……人人追求别树一帜的个人风格,开始尝试摆脱划一化消费,来显示个人品位……而与此同时,社会似乎又有种共同意识。大家对现象满意,为身为香港人而深感自豪。
把社会上的这种乐观的独立意识反映在音乐创作中,就是黄霑作品里最常见的“笑傲江湖”曲风。比如,在《武状元苏乞儿》的主题曲《长路漫漫任我闯》里,淡出纷扰江湖、走向个人自由的选择得到凸显。
迎接日月万里风,笑揖清风洗我狂,
来日醉卧逍遥,宁愿锈蚀我缨枪。
“万里风”的新时代气息纷纷吹向日益走向成熟的20世纪90年代的主体,“笑”是这个“我”的普遍特征。在《东成西就》里,这种洒脱而非凝练、昂扬而非感伤的浪漫主义人格被黄霑用戏谑的口吻直白地表述,“逍遥”的美学与“自然”的人生态度随之得以升华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趋向:
一身的穿戴,不必名牌。
自然的潇洒,才真有气派。
头发随风舞,才真精彩。
一举手一投足,都带风采呀, 这才是帅!
逍遥的主流派,你是今天新一代。
漫不经心最愉快,二话不说最爽快。
笑骂由人不表态,处处独往又独来。
天天开心天天笑, 世上有谁比你看得开?
实在是太棒,自然的帅!
不装不作状,不趁热闹不胡来!
你是新一代的开山怪!
浮华商业社会的奢侈与阶级分裂,在这类特立独行、自由自在的“开山怪”眼里,都不过是尘埃。显然,这是为底层市民准备的一种超越阶层刻板印迹、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态度,具有道家的胸襟,也有禅宗的本心,更重要的是,还具备卢梭式浪漫主义者凭借自然本性对社会迷狂进行批判反省的意识,这样的“开山怪”也就成了一种启蒙情怀的担当主体,为香港人找寻“自我” 提供着迷途指津的潜在帮助。
跟新文化运动在“五四”之后的心态类似,黄霑的歌词中也反映出,在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更加值得完善、深化的议题应当是社会维度的公民人格建构。强调“我”的潇洒狂放,是为了让人们不至沉湎于享乐与名利,而应当保守基本的“情”和“义”,在社会当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这方面,黄霑为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电影所作的主题曲《我有我路向》,可以生动地反映当时香港人的“社会理想”:
大时代放眼望,急风中我要有我路向。
我有我小岗位,我有我美丽梦幻小小理想。
成龙扮演的坚守公职的警察形象,在这段时间构成了市民社会“凡人英雄”的典型代表。这类人物可以有好色、贪财、没文化的各种缺陷,但有着鲜明的人物个性,绝不会与其他英雄人物趋于雷同;同时,无论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还是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好公民”,这种普通人英雄都能凭靠基本的正义感和不断拼搏奋斗的豪迈气质获得欢迎。
如果说“逍遥”的目的是清空负面社会因素的影响,那么“豪情”则是为了提供正面的动力。黄霑认为,有了这份“豪情”,就能保证每一个人的“小小理想”能够变成积极的有生力量参与社会建设,而不至沦为自私自利的“末人”状态。
那么,靠什么来唤起普通人的豪情壮志呢?在为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电影所创作的主题曲《男儿当自强》中,黄霑采用了古曲新词的手法,把“养气”的古老训诫灌输到维新变法的电影背景当中,同时也为当代社会重新唤起了“长存浩气”的古老记忆。
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热血男子,热胜红日光!
让海天为我聚能量,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
看碧波高涨,又看碧空广阔浩气扬,既是男儿当自强!
“气”“血”“胆”“骨”“胸襟”“眼光”等身体性的铺陈组合为一个阳刚勇武的“我”,自然界的潮起潮落、天海开阖,规律性地落到“我”的肉体节奏当中。“我”就此与天地正气融合为一体, 并且从一个“笑傲”且“寂寥”的“自我”变成了“大家做栋梁” 的国族“大我”。就此,在这首古今结合的歌曲里,黄霑将宋明理学的养气法门与通俗、新民等现代理想贯通了起来,将奋发图强的近现代经验召唤到经济腾飞的新时代。只要这种“养气”的教化能够得到贯彻,那么,《男儿当自强》中的好汉就将不仅是电影中的英雄黄飞鸿,还是“发热发光”的每一个优秀市民。
在黄霑此后的诸多创作里,有情有义的伦理变奏和对新时代之“我”的人格塑造逐渐成为一体。“九七”之后,香港陷入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彷徨状态。为了有效振奋人心,黄霑再度启动“豪情”,在歌词当中用达观的态度劝慰人们平和地面对机运的挑战。通过本人出场亲自演唱“滚滚啊红尘翻呀翻两翻,天南地北随遇而安,但求情深缘也深,天涯知心长相伴”,黄霑希望人们能够将“江湖”的波涛汹涌置之度外,找寻真心真爱。
黄霑
在千禧年的《大时代小访客》中,一种彻底“无为”的世界观伴随着“大时代”来到,“我”的奋进和勇气可能导致的执着得到叫停,“豪情”通过“放下”而通向更加成熟的明智冷静。
对事情对世界对别人轻松些放开些,笑的一定是我。
在大时代做一个小访客,每个人不过是借路经过。
虽然是上刀山下碧海漫步漫漫长路,笑一笑也就过。
在大时代做一个小访客,每个人各人唱自己的歌,还争什么。
黄霑和所有刚刚跨过世纪之交的文化人一样,对未来的多元共存抱有美好的想象。无论是“顺应天道”,还是“一如本心”,或是源自豪放词传统的“烟雨任平生”,都被灵活地发掘为应对前所未有风险与机运的“定心丸”,其背后则是中国人对“有情有义”世俗尺度的坚守。遗憾的是,在“新世纪”来临后不久,黄霑便撒手尘寰,未能来得及看到,许多年后的中国人正是抱着这份平和与天真的心态踏上国际舞台,聚海天之能量,博苍生之一笑。
黄霑的一生,正是“豪情还剩了,痴痴笑笑”的生动写照。在这位才子和其他有同样旨趣的词人数十年的努力之下,我们有幸能够通过音乐娱乐的方式,在“情”与“义”、“气”与 “我”纷繁交织的观念旋涡当中重构对传统文化的信心。
无论是要获得对自我的认同,还是要凝聚良性的社会友爱机制,甚至是要唤起对家国天下的宏阔观照,对于浸染其中成长起来的数代人而言,“豪情”的美学功能都早已深入骨髓。吸收了古典精华的时代金曲至今光辉夺目,高速游动的现代性无法冲刷掉其中丰富的意蕴与不朽的活力。每当慷慨豪迈的粤语歌声响起时,共同走过那段狂野岁月的中华儿女都将深深陷入“当年情”的慨然与缱绻中,“勿忘情义,长存浩气”也将成为他们心底永恒的回声。
新版微信修改了公号推送规则,不再以时间排序,而是根据每位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算法推荐。在这种规则下,读书君和各位的见面会变得有点“扑朔迷离”。
数据大潮中,如果你还在追求个性,期待阅读真正有品味有内涵的内容,希望你能将读书君列入你的“星标”,以免我们在人海茫茫中擦身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