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青海哈萨克”?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1张图片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662-青海哈萨克


作者:杔格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青海湖和西宁是青海的重要代表元素。但它们的位置都在省内东北地区,难以全面代表这个陆地面积位列中国第四大的省份。


其省内第一大面积的地级行政单位,其实是占了将近全省一半面积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只是因为它位于其西部而声量不够大。


青海省围绕着青海湖

有着海西、海南、海北、海东

海西州的面积就接近青海省的一半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2张图片

这个“海西州”在约35年前则是一个更长的全名:“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其中的哈萨克又是什么来历呢?



东迁


1928年,新疆省政府主席杨增新遇刺身亡,一代封疆大吏就此黯然退场。新疆的统治权逐渐被金树仁夺取,省内局势动荡。到了1933年,新疆“四一二”事件发生后,金树仁下台,盛世才逐渐成为新疆第一号人物。


两位都是新疆地方强人(金树仁与盛世才)

周旋于苏联和民国政府之间

(图片:wikipedia)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3张图片


然而,盛世才的上台并没有根本上扭转各地局面,哈密地区依然处于混乱状态。又由于各方面因素,以镇西(巴里坤)为代表的新疆哈密地区及阿勒泰地区等地部分哈萨克族民众被迫转移,离开故土,开启了漫长的东迁征程。


新疆巴里坤草原也是水草丰美之地

不过季节差异很大

游牧民族需要再在新疆、甘肃之间多个草场迁徙

(图片:xiao_qin256/ Adobe Stock / 图虫创意)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4张图片


1934年,巴里坤等地的500余户哈民在头人的率领下东迁。这是新疆哈民的第一次省外东迁,可以称得上是先遣队。然而此时的青海并不是他们的主选地,他们大多数来到了甘肃,其中200户驻牧甘肃酒泉,100户驻牧在酒泉以南的祁连山脉深处,200户驻牧青海茶卡一带。


茶卡即今天茶卡盐湖一带

这趟东迁可是真够远的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5张图片


少股牧户东迁,并没有引起新疆方面的太多注意。但两年后,巴里坤地区的哈民约4000户、3万人左右,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充分准备,选择在同一天由6个方向往甘、青边界大规模进发。


面对如此大量的人口流失,盛世才坐不住了,派遣军队追击,甚至还动用了飞机。4000户牧民与盛军经过一番生死周旋,终于到达甘肃安西(瓜州),此时只剩下3700户。


大规模出新疆已经不算容易

而瓜州也不是这趟旅途的终点

要么向东到酒泉,要么向南下青海

(底图:NASA)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6张图片


以极旱著称的安西地区定不能养活这3700户牧民,他们继续迁移,并与之前的队伍会和。其中900户迁往柴达木地区的都兰、茶卡地区,500户迁往酒泉南部山区,2300户迁往酒泉。


全面抗战爆发的第二年春天,迁甘的哈民又有一部分陆续迁到青海大河坝及青海湖西的茶卡、台吉乃尔、尕斯(离今天的茫崖市区花土沟不远)、马海等地。


这个分布颇为分散

基本在青海西部的一众高原湖泊周边

生存环境相比酒泉其实要差很多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7张图片


哈民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进入甘青地区,这与当时青海以及祁连山北麓酒泉张掖地区的实际控制者马步芳具有相似的宗教信仰有关。当然,马步芳毕竟是一方军阀,利用东迁的哈民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哈民迁入之初时,与当地蒙藏牧民关系较好。但随着时间一长,贫瘠的大西北各种资源也稀缺,双方难免发生纠纷。同时,马步芳信仰伊斯兰教,而其所控制的青海西部主要为蒙藏牧民的喇嘛教信仰地区,哈民正好成为了他牵制蒙藏民的手段。


这一地带虽有雪山、草原与大湖

但总体上条件恶劣,容不下太大的放牧量

(图片:google map)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8张图片


马家军在此充当了阴阳人的角色。在蒙藏牧民力量强大的时候,明里暗里帮助哈民攻击他们,海西诺木洪、台吉乃、可里沟、巴隆、宗家、柯柯等地的蒙民和汪什代亥、千卜录都秀等部落的藏民(主要为环海八族)遭到沉重打击,尤其是其中蒙古族部落。


哈民其实也损失惨重,在蒙藏力量下降之后,马家军随即采用“海西再平衡”战略,明里暗里帮助蒙藏牧民打击哈民,致使其在都兰、茶卡一带无法立足,甚至导致部分哈民远迁西藏、印度、北印度(巴基斯坦)等地。


蒙古族与藏族在青海的大致分布

哈萨克人初来乍到人数较少

又是分散于多个牧区,要想扎根还需要很长时间▼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9张图片


到了1940年,马家军又把180户哈民从乌图美仁强行驱赶到大河坝,与之前牧民会合。迁移没有停止,后来这些哈民中又有150户逃往希里沟(乌兰),接着又有50户逃往尕斯。


次年,居住在酒泉的哈民也准备向尕斯逃亡,一路被马家军追击,加上饥饿和疾病的减员,最终只有几十人到达尕斯。另外有100户准备逃回新疆的哈民就没这么幸运了,途中被马家军收养的土匪包围,全部遇害。


其实就是逃到了海西的西端

一个相对安全的三不管地带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10张图片


至此,尕斯成为东迁哈民的大本营,共有400户左右,他们的牲畜很少,只能主要依靠进山打猎和抢劫为生,并在此后因各种原因四处迁徙。


1949年前夕,流浪在甘青新边界的哈民共死亡约24000多人(平均每5人死亡4人),最后存活下来的仅有340户,其中尕斯170户,敦煌附近的山里(阿克塞)130户,希里沟40户。


阿克塞属于相对幸运的,一直保持至今

(阿克塞是哈萨克族自治县)

(图片:Liuleiphotography / 图虫创意)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11张图片



安居


希里沟的40户哈民命运最令人唏嘘。在临解放之时,他们又被马家军骗至青海湖与龙羊峡附近的恰卜恰,这里正是今日的海南州府与共和县城所在地。


1950年初,居住在乌图美仁一带的100多哈民不明当时局势,受蛊惑和被煽动,袭击敦煌附近的解放军,造成解放军减员,他们自己也四处流浪。


后来,又有土匪(乌斯曼等)胁迫200余户哈民落草,在解放军追击下窜入花海子一带。次年,甘青新三省共同出兵剿匪,清除匪患,剩下的哈民继续四处流浪。


上述的几个地点

青海哈族在这个过程中显然深受打击

(花海子2001年前属青海,2001年后属甘肃)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12张图片


1952年,三省共同派人与还处于流浪状态的哈民全面接触。按照自愿的原则,经过与哈族头人协商,350余户迁回敦煌深山的阿克塞,约200余户安置在阿尔顿曲克周边草原(之后居于恰卜恰的哈民也全部迁往这里),生活在柴达木地区的哈民约有340户1400人左右,东迁哈民基本安定了下来。


如今的阿克塞县城(甘肃境内)

(图片:google map)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13张图片


1954年,当地经过协商,将原都兰县郭里峁哈萨克族自治区改建,正式成立阿尔顿曲克哈萨克族自治区(开始为县级,后期地位类似区公所,介于县级与乡镇级之间),直隶于当年初成立的专区级(地级)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前身为都兰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


阿区成立之后的3年,居住在此的66户263位哈民决定返回新疆老家,分三批迁往巴里坤。此后一段时间,这里再无大的人口出入变化,当然也有一些人因外出求学和就业因素少量外迁至西宁等地。


又从青海回到巴里坤老家一批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14张图片


由此,青海哈族迎来大发展时期,生活逐渐稳定,走向正轨,畜群也在大规模增长。



回乡


然而,青海哈族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人口。


由于这里的哈族总人口少,族内婚配问题无法解决,民族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也受到了影响,许多老人的眷恋故土之情愈来愈浓。


80年代初,一些哈族群众提出了重返新疆故乡的要求。国家对此极为重视,决定青海哈族全部迁回新疆原籍。


1984年6月,原则上按照本人的籍贯进行返迁新疆的安置,青海哈族被迁至北疆的哈巴河、布尔津、阿勒泰、青河、木垒、奇台、乌鲁木齐等地。这些地方大部分是新疆哈族同胞的聚居区。


而他们所迁至的地方,往往设立一个新村,有的村就叫“青海村”。


这一批一部分回到了遥远的阿勒泰老家

一部分去往了新兴的北疆城市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15张图片


当年青海哈族整体返迁新疆之后,留在青海的哈族只剩留在西宁、格尔木、德令哈等城市中不愿返迁的工作人员,总数为50多人。


因此在1985年5月21日,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正式更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持续至今。而阿尔顿曲克中心区也改为郭勒木德乡,隶属于格尔木市,今天已升级为镇,其实它离市区并不远,就在其西郊,属于当地“西城区”的一部分。因为地名有点长,当地人往往简称其为“郭镇”或“哈区乡”。


郭勒木德的所在,就在格尔木旁边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16张图片


然而,时隔不久,返迁新疆的部分哈族群众(尤其是木垒地区)因没有固定草场、不适应祖籍的气候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原因,他们又在1985年3、4月开始陆续返回格尔木周边地区。到80年代末,这些人有117户518人,但由于没有户口、草场、耕地,这些哈族同胞只得在当地以租牧等方式生活了10多年。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在2000年4月正式开展安置返青哈族群众工作,解决青海哈族长期流浪在格尔木周边草原的问题。


安置工作还是根据本人意愿,他们少部分同意安置到新疆奎屯市开干齐镇,大部分同意安置到青海海西州大柴旦镇马海农场(今大柴旦行政区柴旦镇马海村),迁移和搬迁工作于2001年底全部结束。


215国道旁,一个小小的马海村

(图片:google map)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17张图片


至今,青海境内的哈族主要集中在马海村。而马海也成为该省唯一的哈萨克族村,村里也有特色的“大柴旦行委马海哈萨克学校”。这里地处甘肃敦煌-青海格尔木之间的交通要道,G215国道与柳格高速都在其附近,去年全线通车的敦煌铁路还在此设有一站。





当年还有一件大事,2001年5月11日,甘肃与青海两省省界重新调整,终于划定界线,从党河南山为界变更为以阿尔金山脉分水岭-苏干湖-吐尔根达坂山隘一线为界。这就意味着东迁哈族曾经在青海游牧的一些区域(红崖子和花海子等),被划归入今日还存在大量东迁哈族后裔的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


这或许也是一种对过去的追忆吧。


然而目前的G215国道管理分界并非按照新的省界,

依然还是当金山口

(图片:杔格)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18张图片




参考文献:

[1]吴海霞,赵郡丹.迁移与人口:1934年以来的青海哈萨克族人口变迁[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0-78.

[2]董少敬,赵常丽.追乡:青海哈萨克人的迁移与“故乡”想象[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52.

[3]徐如明,僧格.变迁与调适:青海哈萨克族生产生活八十年[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6-40.

[4]哈曼勒古丽·铁曼国然提.浅谈盛世才时期哈萨克族东迁之原因[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3.

[5]庞巧玲,关丙胜.何时成故乡——迁居新疆的两个青海哈萨克村落社会适应评价[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2-101.

[6]詹小美,范君.国家认同的文化民生建设政策——基于“青海哈萨克”定居政策的实证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7,5:1-15.

[7]国务院关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行政区域边界部分地段划分的批复[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行政区划),2001,22:47-49.

[8]国务院关于同意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更名给青海省人民政府的批复[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5,18:.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刘夙培 / 图虫创意



END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19张图片



扩展阅读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20张图片 什么是“青海哈萨克”?_第2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青海哈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