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蒙》句解第四十一

作者:夫子音

《正蒙》句解第四十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原文】:

德不胜气,性命于气;德胜其气,性命于德。穷理尽性,则性天德,命天理,气之不可变者,独死生修夭而已。

故论死生则曰“有命”,以言其气也;语富贵则曰“在天”,以言其理也。此大德所以必受命,易简理得而成位乎天地之中也。所谓天理也者,能悦诸心,能通天下之志之理也。能使天下悦且通,则天下必归焉;不归焉者,所乘所遇之不同,如仲尼与继世之君也。“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者,正谓天理驯致,非气稟当然,非志意所与也;必曰“舜禹”云者,余非乘势则求焉者也。

【译文】:

天德里面如果气体不能保持太和,那么人的性命就会受到气体的牵制;如果人的德性里面能够涵养气体的平顺,那么性命已经体现出天德的层面(人的性命离不开天的德能,需要气体的平顺)。穷尽物体的道理才能通达天的本性,那么天性涵养天德,天命中包涵天理,这是气体不可改变的特征,唯独生死出现长短变化的时候(气体的变化离不开性命的变化)。

所以说生死都在于命不由自己决定,这是说气体变化的原因(气体决定命运的长短);如果言语包含的范围更广的话那么就会说生死是由天决定的,这是为了说明其中的道理。这就是有修养的人一定被赋予天的使命,道理简单易得并且在天地之中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天理的标准在于能够取悦于人们的心,能够通晓天下所有人的意志。能够使天下人心悦诚服并且明白通达这种道理,那么天下就会大同,所有人心都有所归处了,如果没有归宿的地方,这就是所学的理论与所遇到的事情有区别,就好像孔子与其他想要辅佐治理国家的君子一样,舜禹虽然得到了天下但是它们不认为是自己应该占有的,这就是顺从天理的德性缘故,而并非承受后天的秉性所做的决定;一定要说舜禹得到天下有何作为,那么就是后天的习气太重的缘故(后天的习气要能觉察,不使它影响天性的展现)。

【原文】:

利者为神,滞者为物。是故风雷有象,不速于心,心御见闻,不弘于性。

【译文】:

心志发展清通没有阻碍那么就跟神的变化一样快,如果心志发展总是附着于外物上有所障碍,那么就跟普通的物象没有差别(心志的发展也要顺应天的德能,要清通无碍)。所以说风雷是有物象的事物,但是它们没有心志的速度快,原因就在于心志已经能够把所有的见闻通达明白,所以已经和天性达到了完全的统一(心志远离后天的习气便能拥有天的德能智慧,通达一切物象的规律)。

【原文】:

上智下愚,习与性相远既甚而不可变者也。

【译文】:

存在有智慧和愚昧的区别,原因就在于习气与天性相差的距离太远了,并且习气的改变也是非常困难的(后天的习气决定了自己智慧的高低,要善于察觉并改变)。

【原文】:

纤恶必除,善斯成性矣;察恶未尽,虽善必粗矣。

【译文】:

微小的恶习必须要快速的去除,这样就能使善的行为趋向于天的本性(只有驱恶才能向善);如果能够观察到恶的言行还没有去除彻底,那么虽然有了善语善行,那么也是粗俗不堪的(所以说行善不容易,要使自己的身心没有丝毫的恶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蒙》句解第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