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绘本,照本宣科还是改编成直白的口语?

有粉丝在微信后台留言问:“给小孩读绘本,是照着书上的文字原封不动地念好呢,还是把故事改编成小孩能听懂的话来讲?”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就一个理念达成一致:给孩子读书不只是为了让他明白故事。就像我们大人读小说,并不是只看情节和结局,甚至不只是感受文字的美,更重要的进入故事世界中去体验、感动、思考。对于儿童来说,阅读还有扩大词汇量的需求。

简而言之,阅读绘本有三个目标:①感受故事;②欣赏绘画;③欣赏文字的美并扩大词汇量。其中第一个目标是最重要的。即便是阅读科普书,其根本目的也不是学习知识,而是进入那个科学的世界,从而激发兴趣。

明确了目标,我们再来看题目的问题应该怎么做。

对于第一个目标(感受故事),一个故事要想让人能进去其中,是需要文字功底来创造意境的。绘本虽然字数很少,但每一句话都是千锤百炼的(当然指好绘本)。就像诗歌一样,有时改一个字就没有美感。而我们即便是专业作家,临时改编的口语化故事,引人入胜的效果是肯定不如绘本原文的。

针对第三个问题(欣赏文字的美和扩大词汇量),其实道理和前面说的类似,我们的语言水平往往是不如绘本作者的,所以老老实实跟着读是最好的。比如之前介绍的《大熊有一个小麻烦》中提到的小帽商的话中,原文是:“这样一个脑袋,绝对要精心照顾好。我这里有点东西,就像是特意为您来打造!”多么朗朗上口。后半句只消改成“就像是特意为您打造的”,一字之差,就没有那个“来”字传神,整句也不押韵了(文章题目:《《遇到麻烦怎么办,学会倾述与倾听》,可在公众号的历史消息中查到》)。


阅读绘本,照本宣科还是改编成直白的口语?_第1张图片

同时,孩子日常生活中学习的都是口语,只有在阅读时才能接触到书面语,这是他将来阅读能力的基础。你读给他一些新词、句式,他刚好就学会了。久而久之语言就丰富了,能听懂的就更多了。这不就是浸入式学习吗?

不想照书读的家长一般有两个担忧:一是孩子听不懂,二是朗读似乎太枯燥。

实际上,即便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建议要跟孩子讲准确的词汇,不用担心孩子听不懂。比如,“这是一只羊”,或者“这是一只山羊”、“这是一只小尾寒羊,是绵羊的一种”。不要说”瞧,羊羊!"对于孩子来说“羊羊”是个新概念,“山羊”、“小尾寒羊”也是个新概念,我们凭什么认为孩子就不能认识山羊和小尾寒羊呢?要知道,孩子的观察力比我们敏锐多了。

个别听不懂的,孩子往往看图也就猜出来了,久而久之语言就丰富了,能听懂的就更多了。对于实在听不懂的,孩子生活中从未遇见的、画面上也没有的概念,我会先原封不动的念完,再略加解释一次,第二次他不问我就不再解释了。谦谦从四个月开始读书,到现在五年了,他问我的时候少之又少。

对于枯燥问题,不应该通过把书面语改成口语来解决,完全可以通过惟妙惟肖的语气和动作模仿来解决。还可以在故事读完后,和孩子一起表演绘本,增强趣味性。

回到亲子阅读的目标,怎么从朗读技巧上促成第二个目标(欣赏绘画)的实现呢?

因为绘本并不是那个实物的书,而是孩子在一边用眼睛读画,一边用耳朵听故事的时候,从心里产生的(如果是自己阅读,读图和读文会产生时延,就不容易产生“创造”一个世界的感觉)。那么给孩子读绘本时,语速可以略微放慢一些,给孩子欣赏图画的时间。越是每页字数少的绘本,朗读时越是要慢,或者可以读完停顿一小会儿。因为越是字少的绘本,图画就越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绘本,照本宣科还是改编成直白的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