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蝗灾成因
全球变暖,加之澳大利亚反常的森林大火,造成东非在2019年10到12月集中降大暴雨,该时间段正是蝗虫幼体破土而出之时,由于充足降水以及地面上环境非常好,蝗虫成长速度极快,最终酿成2020年1月大蝗灾。
2、蝗虫扩散路线
2020.2.5:蝗虫大军已经突破非洲、阿拉伯半岛,席卷也门等地,其后扩散到中东、南亚,巴基斯坦全境,即将威胁到印度;
2020.2.8:蝗虫已经越过印巴边境,入侵印度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目前蝗虫大军还在移动中,预计将穿过印度,可靠的路线目前直指泰国方向;
2020.2.10:蝗虫大军突破印度拉贾斯坦和古吉拉特两个邦,印度恒河流域、德干高原各邦也开始出现灾害报告;
未来预期:如果蝗虫进抵若开山脉,那么缅甸、泰国都会受威胁,而我国云南也不免被波及到一点。
3、蝗虫特点
破坏性极强
每平方公里的蝗虫,每天可以吃掉35000人份粮食作物;
移动速度快
平均每日可移动150公里;
数量庞大,繁殖速度快
当前蝗虫数目约为3600亿~4000亿只;由于降水而湿润的沙地和土壤使得蝗虫卵在30~50天就可破土而出,在已知的三个月内已增殖近20倍,如不进行阻止将会持续制造灾祸直到六月,届时会扩张至500倍;
难以控制
截至目前都缺乏有效的消灭、控制蝗虫大军的手段和方法。
对主粮作物危害大
主要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最嗜食芦苇,稗草和红草等杂草。栽培作物中的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粟、甘蔗等也喜食。大发生缺乏食物时,也能危害棉花、大豆和蔬菜等农作物。咬食植物的叶片、嫩茎和幼穗等植物地上的所有绿色部分。
4、蝗灾影响
全球
截至1月30日已经导致1190万人受灾,蝗虫所造成的破坏已经超出联合国方面的最坏预计,将会在两三个月内影响亚、非两大洲的60个国家。
非洲
联合国粮农组织目前的表述是非洲遇25年来最严重蝗灾。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肯尼亚已有数万公顷耕地严重受损,已进入红绝警戒状态;蝗虫大军中一部分已经蔓延至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加剧这些国家的粮食危机。
非洲不是玉米的重要产地,在中、东非一带种植较多的粮食作物以木薯类占大宗,也是目前世界上木薯的主要产地,当前遭到的威胁足以导致当年木薯大规模减产,进而影响到其它的粮食作物。
亚洲
巴基斯坦作为南亚大国之一,遭遇27年来最危险蝗灾,全国约40%的农作物被蝗虫吃掉,所种植的小麦、棉花和水稻遭到毁灭性打击,巴基斯坦信息部长更宣布全国已经进入紧急状态;
目前印度拉贾斯坦和古吉拉特两个邦共有370000公顷农田被毁,颗粒无收,损失超过百亿比(1卢比约合0.014元);恒河流域、德干高原各邦也开始出现灾害报告。印度拉贾斯坦邦的财政部长向印度总理莫迪求援,请求宣布这次蝗灾为国家级灾难,当地学者称之为“非常严重”、“一天吃掉25头大象的食物”。
5、针对蝗虫的杀虫剂
大多数杀虫剂农药都可以防治蝗虫。效果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类:
1. 敌敌畏、马拉硫磷等有机磷类农药,这类属于高毒农药,有机磷杀虫剂对害虫一般是很强的触杀、胃毒作用。有些还具有熏蒸与内吸杀虫作用。这类药剂属神经毒剂,可以破坏昆虫的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系统形态组织发生病变。
2.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菊酯类农药 具有触杀、胃毒和驱避作用。 杀虫谱广,击倒速度快,昆虫接触药剂后,使轴突及运动神经原的端极更易去极化,很快产生痉挛,然后进入麻痹状态,最后中毒死亡。
3. 昆虫生长调节剂——卡死克。也就是氟虫脲,属低毒杀虫杀螨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其作用缓慢,一般施药后10天才明显显出药效,但对天敌安全。
4. 氟虫腈也是杀蝗虫有效的农药,是一种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杀虫广谱,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其杀虫机制在于阻碍昆虫γ-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代谢;生物农药方面,还有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印楝素等。这类生物农药优点是安全、毒性小,但有两个比较大的缺点,一就是见效慢,需要12-24天才能起效,对于快速蔓延的蝗灾,这个缺点是很难接受;另一个是需要农药直接接触蝗虫,才能进入蝗虫体内产生效果,施药难度大。
6. 对于国内农药行业的影响
蝗灾快速蔓延,影响地域广,若继续蔓延,对南亚和东南亚都带来较大影响,或将对全球农产品价格带来一定冲击,这也凸显了杀虫剂乃至农药在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对整个农药行业带来更高的曝光度和关注度,同时短期内上述农药用量有望提升,相关企业受益,结合农药行业目前估值较低,有望给整个农药板块带来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