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年13: 检视阅读《学会回答》

检视阅读《学会回答》

引言##

既然学习了易仁永澄版检视阅读五步法,那么一定要实践实践再实践,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所以下面不仅是对通过检视阅读方法读完的《学会回答》一书进行了记录,完成了简单的阅读收获感受,同时更重要的是对这次检视阅读的练习过程进行一次复盘回顾和总结,是以期待下一次做的更好。

一、本书检视阅读情况##

第一步:看包装####

  • 实际花费时间:1分30

  • 回答问题:

    1. 书名
      主标题:学会回答
      副标题:用思维的力量提升沟通
    2. 上架建议:人际沟通
    3. 作者:姜维
    4. 出版社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策划机构:华章心理
    5. 看版次和印数
      版次:2016年7月 第1版
      印数:1
    6. 宣传文案:封面有几句宣传语,比较吸引眼球,封底用图的方式展现了书中讲的五大高效回答模式
    7. 其他补充:
      没有人做推荐,也没有人作序,好孤独的赶脚, 豆瓣搜索了一下作者,写过《完美沟通》1和2,貌似挺擅长沟通这个领域的,比较有意思的是,他写的《管理沟通:实践与策略》一书,竟然在豆瓣上还没有,这个啥意思,你懂的。

第二步:看整体####

  • 实际花费时间:4分49
  • 回答问题:
  1. 目录说了什么:总分总的结构,第一章提纲挈领的讲,并亲切的告诉读者“全书结构”:模式-方法-方法。中间讲了5大回答模式:借力来回答、返回式回答、绕开式回答、反问式回答和发酵后回答。最后一章,貌似作者想要升华一下。
  2. 本书目的:从自序中看到的是,本书目的是让读者学会并运用高效回答的思维和技能。题外话:作者在第一章的末尾,把本书目的写出来了:全书的目的就是帮助读者不但要回答对,更要回答好。
  3. 本书目标:学会比别人回答得更快,回答得更新,回答得更高或更深,并且能回答得了用户、客户的提问;上级、领导的提问;长辈、权威的提问
  4. 本书受众群体:作者在自序中也清楚的写明了,本书写给谁,我归纳一下,就是职场新人或中低层人士,以及想要活的更快乐幸福的人。

第三步:看细节####

  • 实际花费时间:7分19
  • 回答问题:
  1. 列举若干关键词:AIA思维模型、回答、沟通、借力来回答、返回式回答、绕开式回答、反问式回答和发酵后回答
  2. 本书诚意度打分(1-5分):5分

本书没有索引,也没有引用,书中正文中倒是引用了几次作者自己写的书。所以简单看了一下第11、12章,然后看了第1章。

第四步:下判断####

  • 实际花费时间:1分钟
  • 回答问题:
  1. 本书对我当下的价值打分(1-5分):3
  2. 建议在什么时候继续阅读:后续列入计划
  3. 建议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阅读:列入沟通类主题阅读书

这本书提出的AIA模型挺有意思

第五步:粗阅读####

  • 实际花费时间:24分钟左右(计时器中途出问题了,这里按时间预估了一下)
  • 回答问题:
  1. 预估速度(平均每页几秒):900/265=3.39秒
  2. 实际速度(平均每页几秒):1440/265=5.43秒

二、完成本书检视阅读之后的感受##

(不超过300个汉字,含标点符号)

初拿到这本书《学会回答》,让我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了这本书是不是和《学会提问》是一个类型的?讲批判性思维或者逻辑思维来解决沟通中的问题或提高沟通能力的,但是很遗憾没有。
书中有非常多的案例,当然检视阅读中自然略过,所以也不知道说啥。书中非常贴心的把重点文字做了颜色突出标记,检视阅读就重点看这些,听舒服的。
一上来都在第一章作者抛出了一个AIA思维模型,其中AIA对应:策略(Art)、内容(Idea)、态度(Attitude)这3个意思,作者解释了一通之后,我表示没有看懂,特别是为什么要用前面这2个英文。但有一点我觉的对我有价值的是回答出了内容之外,还要考虑2点,策略和态度,组合起来就是策略领先、内容在上、态度辅助。后面撑起整本书的五大高效回答模型都是围绕这个AIA思维模型,也印证了本书的副标题。
最后吐槽一下本书的章节划分,感觉有些乱,例如总说后再分3块时,竟然分成2章节,前1章写总说和第1块内容,后1章写剩下的第2、3块内容,这也就算了,然后前1章的章名称竟然只是说第1块,作者有没有考虑过“总说”它的感受啊。

三、完成本次检视阅读的感受##

1、数据。

  • 检视阅读练习总次数:5
  • 检视阅读时间:16:23 ~ 17:02
  • 完成本文时间(完整全文):17:10 ~ 17:56

2、收获!

如果书里面的图片比较模型化的话,一图抵千言,而且相对比文字要容易记录。比如这本书《学会回答》中竟然有26张图或者说模型。

3、疑问?

1、在看细节这步时,发现这本书,从第一章开始读,比较就能看清楚这本书是什么情况,是不是有时从开头看也可以?其实我在想这本书看了中间章节,再看第一章,也是不错的。
2、粗阅读的速度总是提不上去,看来理解力还是不够,或者说看不懂的地方一多,速度自然被拉下来了。
3,检视阅读既然要看版次印次数字,为什么不看看出版年月呢?哦,看了其他人的检视阅读,原来是有年月日的,我做第5次检视阅读才发现这个细节,这么粗心大意,也是没谁了吧,哈哈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年13: 检视阅读《学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