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之十九---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源于班杜拉早期对行为主义学习观的批判。社会认知理论超越了行为主义,认为人们是自我导向的学习者,能够做出选择并调配资源,以实现目标。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学习,这些概念对理解动机也很重要。

班杜拉说,我们不得不掌控自己的学习。自我指导的学习是学业自我发展的基本手段,而不是理论的抽象。教学资源的缺陷不是不能逾越的障碍,对我而言,极少的教育资源也能很好地供我使用。课程内容容易陈旧,但是不管你追求什么,自我调节的技能具有永久的功能性价值。

一、超越行为主义

班杜拉的早期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示范及经由观察他人受到强化或惩罚而习得某些特定行为。随着时间的发展,他更多的关注通过认知因素如期望和信念等来解释学习,逐渐形成了社会认知理论:扩展了社会学习理论,并将诸如信念、自我知觉、以及期望等认知因素纳入其中的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是一个用来解释人类适应、学习和动机的动态系统。

二、三元交互决定论

社会认知理论描绘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叫做三元交互决定论,指的是,个人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等三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个人因素(信念、态度、期望以及知识)、物理和社会环境(资源、行为结果、他人、榜样和教师以及物理设置)与行为(个体的行动、选择以及口头陈述)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社会认知理论中有两个关键要素:观察学习和自我效能感。

三、示范:观察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而进行学习,是社会认知理论的一个关键要素。是什么促使个体学习并表现出榜样的行为和技能呢?研究表明,第一,观察者的发展水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第二个影响因素是榜样的身份地位。第三个影响因素是,通过观察他人,我们了解了与我们相像的人的哪些行为是适宜的,我们更容易模仿哪些与我们相似的人的榜样行为。

班杜拉指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信息或印象、动作再现以及激发行为复现的动机四个要素。

为了通过观察进行学习,我们必须集中注意力。

为了模仿榜样的行为,你需要记住它。这就意味着需要以某种形式进行心理表征,或是通过言语,或是通过表象,或是两者皆有。保持的效果可以通过心理演练(想象模仿的行为)或是实际练习而得到提升。在观察学习中的保持阶段,练习能够帮助我们记住目标行为的要素以及步骤的循序。

在我们能够再现榜样的行为之前,我们需要大量的练习、反馈和细微的指导。在再现阶段,反复的练习能够使行为变得更加流畅和熟练。

社会学习理论将行为的习得和表现区分开来。我们可能通过观察会掌握一个新的技能或行为,但是如果没有动机或刺激物的激发,我们可能不会表现出来。强化在观察学习中发挥着多重作用,如果我们期待通过模仿榜样的行为而受到强化,那么,我们可能会更有动力去注意、保持和再现行为。强化在学习的维持中也非常重要,一个尝试新行为的人如果没有强化,是不可能坚持下去的。班杜拉认为,有三种可以促进观察学习的强化行为:第一,观察者模仿榜样的行为后,得到了直接的强化;第二,观察者可能仅仅看到他人因某个特定行为受到强化,这就是替代强化。第三种是自我强化,也就是自己控制强化物。这种强化对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要,如果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人,那么,学生就必须学会管理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设置目标,并进行自我强化。作为一名教师,有时自我强化是推动你走下去的唯一动力。

四、教学中的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有可能产生五种结果:吸引注意力、鼓励现有行为、改变抑制状态、教授新的行为和态度、唤醒情绪。

五、自我效能与主体性

自我效能指的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人们对自己能力或效力的信念。也就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有效解决一项特定任务的感知和判断。人类主体性,是指调整学习技巧、动机和情绪以达成目标的能力,包括有能力做出有益的选择和行动计划、有能力设计适宜的行动步骤、有能力激发并调节计划和行动的执行过程。

自我效能是针对未来的,是在特定情境下,对于个人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能力的评价。自我概念是更为宽泛的概念,它是包含自我效能在内的很多关于自我感知的集合,是通过内外世界的对比发展起来的,并将他人或自我的其他方面作为参照框架;自我效能关注的是,你能够成功完成一项特定任务的能力,无需做什么对比,问题是你是否能成功完成任务,,而不是他人是否会成功。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情境性的。这就意味着自我效能感是变化的,随着主题或任务的变化而变化。

自我效能感是对个人能力的判断,自尊是对个人自我价值的判断。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班杜拉确定了自我效能感可能的四个来源:成功经验、生理和情绪唤醒状态、替代性经验、社会性劝说。成功经验是我们自身的直接经验---效能感的最有力来源;唤醒水平也影响自我效能感,这取决于人们如何对唤醒进行解释,当你面临一个任务时,你是紧张焦虑还是兴奋激动?替代经验是指作为榜样的其他人成功完成的行为。学生对榜样的认同度越高,榜样对其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就越大。社会性劝说是指鼓舞人心的激励性言辞或是对特定行为表现的反馈。仅有社会性劝说无法持久的提高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学生抵抗突如其来的挫折,这些挫折往往会令学生产生自我怀疑,并且挫伤他们的毅力。

学习中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也会通过目标设置影响动机,有研究表明,高自我效能感能够支持学生的动机。研究发现,学生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学习成绩会提高,自我效能感也会增强。第一种情况是,学生设置一些短期目标,从而可以轻而易举对学习进程进行判断。第二种情况是,教师教授学生使用特定的学习策略,如概括或总结,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第三种情况是,学生由于学习成就而获得奖励,而不是由于简单的参与而获得奖励。因为学业成就的奖励标志着个人不断提升的能力。

教师效能感,是指一个教师相信自己能够帮助即使学业成绩很差的学生进行学习,表现出一种能够让学生学有所成的难得的教师人格特质。

对于自我调节的学习,班杜拉有一句经典名言:正式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拥有可以进行终生自我教育的智力工具、自我信念以及自我调节能力。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加速扩充,这一切使得自我指导的学习能力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教学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这样,学生就能够持续终生的进行独立的学习。学生必须是一个自我调节学习者、自我启动者。自我调节学习者是具有元认知的、有动力去学习且具有策略的。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因素:知识、动机、自我约束力或意志力。要想成为一个自我调节学习者,学生需要具备有关自己、所学科目、学习任务、学习策略以及所学知识的用途等知识。

自我调节的发展,研究表明,共同调节和共享调节是支持自我调节发展的两个重要的社会过程。共同调节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家长或同伴的行为示范、直接教导、结果反馈、辅导协助等而逐渐内化自我调节学习技能的过渡阶段。共享调节是指,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暗示、提醒和其他辅导手段来相互调节。

自我调节学习模型,核心主题是学生如何管理其学业生活,是基于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认识而提出的。自我调节学习者可以参与一个包括四个主要阶段的循环过程来练习自己的主体性:分析任务、设置目标并制定计划、投入学习过程以及调整学习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之十九---社会认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