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人际关系的迷雾——武志红《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马斯洛强调自我实现,而与马斯洛同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旗手罗杰斯则强调“成为自己”。

这两者是同一个含义,当一个人为自己的一切作选择时,他便是在做自己,便是成为自己,便是自我实现。

这听起来很简单,其实很难。 因为,关系所制造的迷雾淹没了我们,我们的内心深处,藏着太多的别人的意志。 尤其是,父母的意志,权威的意志,以及圣人的意志…… 想成为自己,就必须拨开关系的迷雾,破除掉别人强加于自己的意志。

只有看破关系的迷雾,也看破意志的虚妄后,才能真正做自己,我们才能看到彼此的真实存在,才能拥有真爱。

穿越人际关系的迷雾——武志红《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武志红《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一书,就是一本帮我们看清楚自己,看清楚自己的亲密关系,看清楚普通的人际关系,穿透关系的迷雾,拥有被照亮的人生。书中很多观点对我都很有启发。

一,亲密关系是决定人生是否和谐的关键

关系是一个人最本质的需求,一个人可以执着很多事情,可以不顾一切的追求自己的事业,或者执着于其他任何的成就。但是他必须良好好的亲密关系,否则他很大可能会疯狂,像尼采,梵高都是很有才华的人,却最终陷入疯狂。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最需要知道的是亲密关系的奥秘。假若我们的亲密关系一塌糊涂,那么我们的生命质量也会一塌糊涂不管你在其他方面多么卓越多么富有。


人一生有四个重要的关系:

1)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即孤独;

2)自己与最值得珍惜的人的关系,即亲密关系;

3)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譬如友谊与事业; 4)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我们若想拥有一个和谐的人生,那意味着我们在这四个关系上都要做到和谐。

其中,亲密关系是第一关,假若这一关过不了,根本没和谐可谈,那么其他三个关系也一样是谈不上和谐的。

所谓亲密关系,不外乎两种:亲子关系、婚恋关系。

如果你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基本上是和谐的,那么这个关系最终会内化到你的潜意识深处,成为你人格的基石,这也意味着你的内心是和谐的。一旦有了一个基本和谐的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容忍孤独甚至享受孤独就不是太难的事情了。

相反,如果你的内在关系模式是充满冲突的,那么你的婚恋关系也势必会充满冲突。并且,这个内在关系模式一样会延伸到你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你与世界的关系上,令你习惯在社会和世界中制造冲突。

希特勒与父亲的关系充满了激烈的冲突,这个充满冲突的关系模式最终延伸到希特勒生命的每一角落。

二,童年的关系决定了人生的关系模式

新精神分析流派、现代客体关系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关系模式,这个关系模式决定了我们与其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乃至与自己的相处方式。 这个内在关系模式,用客体关系理论解释起来会比较复杂,但可以简单而形象地解释为“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的关系。

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会种下因,而长大后的人际关系模式就是收获的果。 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其实也就是自己的内在关系,也即人格.这个内在关系模式是我们与他人、社会乃至世界相处的基石。

简而言之就是,童年时,我们怎么与父母相处,长大后,我们就怎么与其他人相处。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通过与无数人的互动,逐渐改变自己的一些投射与认同的方式,同时也会逐渐获得一些新的方式,而内在关系模式就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生改变。

这就是人际互动的主要方式。 这里所说的互动,不只是我们与其他人的言语互动,还有来自潜意识的信息互动。相对于意识层面的言语互动,潜意识的信息互动更重要。 这也不只是我们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人的互动,还包括我们通过书本、网络和电视等媒介与其他人的互动。这也不只是我们与人的互动,还有我们与其他生灵乃至大自然的对话。 在这所有的互动中,内在关系模式都是基石。

所谓的自爱,如果从内在关系模式去看,其实就是“内在的父母”爱“内在的小孩”。

同样,我们可以此类推,自信,其实就是“内在的父母”赞赏“内在的小孩”,而自立,就是“内在的父母”尊重“内在的小孩”的独立空间…… 这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与自己的

情商比智商重要,这一点已成公论。那么,情商是什么? 其实,情商就是性格,就是人格,而人格就是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

从这一点而言,父母不必太忙于给孩子灌输知识,因为他们与孩子的关系,实际上远比这些知识重要。

假若父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关系,那么,孩子的精神胚胎就会在这个关系中,自由而安全地得到最大限度的成长。

所以,父母应切记,他们与孩子的关系,才是压倒性的关键所在,至于他们想对孩子灌输的知识,其实是配角,有时甚至还是反角。

三 改变的答案在自己身上。

作者在一次讲座上,最后留了半个小时让听众提问。有十几个听众提问,但所有问题全是关于别人的,要么问我该怎么帮有学习问题的孩子,要么是问我该怎么对待有问题的配偶,还有人提问该怎么帮助有问题的朋友,但没有一个人说,我有一个苦恼,请问该怎么办。

这也反应了我们普遍的一个态度,我的生活很痛苦,但不是我造成的,而是我有问题的孩子、有问题的配偶所造成的。

一旦持有这样的逻辑,总想着改造别人,你就必然会陷入命运的轮回之中。

我们的一切心理都是围绕着关系展开的,它先在原生家庭的关系中产生,而后又在其他关系中展现。

关系势必意味着别人的参与,这就给我们制造了一个巨大的难题——这个关系中的事情,到底该我负责,还是该对方负责。

若想改变一个关系,是该从我入手,还是从对方入手。 答案自然是,我们该从自己入手,这甚至是唯一有效的途径。

童年时,一个关系中的事情,的确不该孩子负责,孩子如果想从自己入手,一般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

我们多在童年时学会了把改变关系的责任放到别人身上,长大后又照搬了这个做法,但这是无效的。

这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迷雾,我们必须把围绕在这一点上的迷雾拨开,才能走向不可预测却精彩绝伦的成为自己之路。

任何人,只有自己愿意努力改变自己时,性格的改变才有可能。假若一个人不愿意主动去改变,那么任何人想改变他的努力恐怕只有失败,而没有成功的可能。


四 相信自己的感觉

巴菲特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慈善午宴,竞拍到这个资格的人,可以获得与巴菲特一同进餐的机会,由此可以聆听巴菲特的教诲。

2006年,美国一个富翁以60多万美元的价格竞拍到这一资格。他从巴菲特那里获得了什么教诲呢? 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这个富翁说,巴菲特一再向他强调,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教诲来自于父亲。

这个教诲是——尊重自己的感受。

感觉对我们是最重要的的,感觉是一个信息,如果你仔细聆听这个感觉,你会发现藏在这个感觉背后的真相。那个真相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有了一个立场,你可以检视一下,这个立场发自你身体的哪一部位。 表面上,似乎我们所有的言语都来自于头脑。 但是,如果你仔细体会的话,你会发现,不同的言语似乎发自于身体的不同部位。

作者说当他对一个人有鄙视、讨厌等情绪时,这些声音似乎完全来自于头部,而且主要集中在面部,尤其是鼻子的部位,有时会因此发出“哼”的鼻音来。

当他喜欢一个人时,尤其是当我有爱意升起时,我发现,这些爱意都来自于心,当爱意最盛时,整个胸腔似乎都被填满了。同样,当爱意被刺伤时,那些伤痛也是集中在胸部。

作者还发现,充盈的力量感、包容与平静感发生时,它们似乎来自于我的小腹位置。

概括而言,头部的感受常常和对别人的不好评价联系在一起,胸口的感受是关于爱与非爱的,而小腹部的感受则和力量有关。

由此可以说,一个声音越是发自于身体深处,这个声音就越有力量。 就像一个不倒翁,如果重心在其头部,一推就倒;

如果重心在胸口,那会稍费点力气,但也不难推倒;

假若重心在底部,那么就算你把不倒翁推倒了,它还会弹起来。

所以,你能不能很好地守住你的一个立场,关键就是,这个立场是不是来自于你身体的深处,来自于你的感受。

假如你是一棵树,别人对你的态度就是一阵又一阵的风,如果你很在意别人的意见,那意味着,随便一阵风,都会把你剧烈摇动,甚至将你吹倒。 作为一棵树,你能否矗立在大地上,取决于你有多少根系紧紧地深入大地。

生活就是大地,你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腻的感受就是一条或粗或细的根,你的感受越是丰富充沛,你的根系就越是紧紧地深入大地中。那样一来,就算是很强烈的风也不能颠覆你的立场。

小结

通过本书我们知道,生命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各种关系会影响我们的选择;  童年的关系模式会成为我们内在关系模式,也即人格; 我们不断将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外部的人际关系上,形成我们的人际关系; 亲密关系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幸与不幸,本质上是我们在内在关系模式的引导下主动完成的。

改变人生的答案——在我们自己内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穿越人际关系的迷雾——武志红《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