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下金融学期末复习重点准备。
主要是把重点点到,刨去了铺垫和逻辑。
我好像想明白为什么我写《《管理学》期末第一次复习》的时候总感觉怪怪的。
我应该一分为二,把考试准备的思路放一块,照顾好全局;再把具体的内容放在附录中,照顾好细节。
而不是讲全局的时候还夹杂细节,最后看起来十分赘余,并且找不到重点。
由于还不知道题型,所以就不好针对复习,重点还是看知识点上。
不过可以猜测一下。
首先是选择题,之前写的选择题大概率会考。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三章 金融市场
第四章 中央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
第五章 商业银行
第六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还有一个10分论述题,讲金融创新的。
第九章 金融监管与创新
如数字货币
如P2P
其他的还猜测不出来。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巩固基础,题型大都好应对。
货币概念:货币是商品,但不是普通的商品,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
价值尺度:
1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具有以下特点:
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外在表现。
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但必须具有十足的价值。
具有完全的排他性、独占性。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要通过价格标准这个中间环节来完成。
3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币单位。
流通手段:
1充当商品交易的媒介
2具有以下特点:
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需要有足值的货币本体,即它可用货币符号来代替。
包含有危机的可能性;
但不需要是足值手段;
3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改变了过去商品交换的运动形式
4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反作用于商品流通
储藏手段:
货币购买力的暂歇,货币退出流通,被当做财富保存时所发挥的职能。
1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
2退出流通领域,出于静止状态,纸币能否发挥贮藏手段职能,取决于纸币币值是否稳定
支付手段的职能
1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 (借贷)
2产生源于商业信用的产生
3发展过程:开始:主要是为商品流通服务 ;后来:超出了商品流通的范围
4导致信用货币的产生
世界货币的职能(考大题)
1走出国门,货币在世界市场(走出国门)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目前的充当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 。
2只能是重量计算的贵金属(理论和现实有差异)
3职能的三个内容:
概念: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变现能力)的大小进行相应的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M0:现金
M1:M0 + 企业结算账户存款 +机关团体活期存款 +部队活期存款
M2:M1 +城乡储蓄存款 + 企业单位定期存款(重点)
M3:M0+全部银行存款
演变过程:银本位→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
劣币驱逐良币的逻辑。
信用:借贷关系的总和
信用的基本形式
(一)商业信用(赊购、赊销)企业与企业间的
①含义 :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赊购(预付)
②基础 :商业信用是现代商品货币经济信用制度的 基础
③作用:因为余缺的调剂和商业资本的存在与发展
④特征: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分散性 / 盲目性
⑤局限性: 1)规模有限 2 )方向受限 3 )不稳定性
(二)银行信用(借贷)
①含义:是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主体) ,以存 . 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②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经济中的重要形式:在个国家的信用体系中据核心地位 ,其主导作用
③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客服了商业信用受制于产业资本规模的局限。
2)银行信用在数量,范围,期限和资金使用的方向上都大大优越于商业信用。
3)银行信用的风险一般低于商业信用。
(三)国家信用
①含义: 是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语句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②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工具)—发行国债
- 公债:就某个大型的经济工程,如三峡
- 国库债:用于弥补赤字
③国家信用的用途:伴随财政赤字的发生而产生
④国家信用的债权人:银行,企业与居民
赤字:收入 >支付 顺差:收入 >支出
(四)消费信用(个人信用)
①含义:是指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②消费信用的提供形式
1)赊销方式,即零售商直接以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比如信用卡消费
2)分期付款方式,即消费者先支付一部分货币(首期付款),然后按合同分期摊还本息,或分期摊还本金,利息一次计付。
3)消费贷款方式,即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直接贷款给消费者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住房以及支付旅游费用等。
(五)国际信用
①含义: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 经济组织, 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信用形式。
②类型
1 )出口信贷,分为卖方信贷,买方信贷。
2)国际间的银行信贷
3)国际银团贷款
4)国际租赁
5)补偿贸易,分为回购方式,互购方式,劳务补偿
6)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主要的信用工具
票据:是在市场交换和流通中发生的,反映当事人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是代表一定数量货币请求权的有价证券。
①汇票: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
②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分为商业本票和银行本票。(就是欠条)
③支票:是银行的存款人签发的,委托存款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人的入股凭证。(需要承担风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分为:①按有无票面金额可分为票面金额股票和无票面金额股票②按是否记名分为记名股票和不记名股票
③按盈利的不同分配方式可分为优先股票和普通股票。
债券 :是债务人向债权人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可以要求还本付息)
分为:政府债券(国家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
1)国库券与公债相比的三个显著特点:
①发行目的不同
②发行程序不同
③发行期限不同(公债券 3 年以上,国库券一年以内)
2)公司债券与股票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①风险小
②持有人无权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也不能承担公司亏损的责任。
3)金融债券 : 是银行或者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为筹集中长期资金而向社会发行的借款凭证。
信用工具的价格
股票理论价格=预期股息收入/市场利率=市盈率*利润
债券理论价格=用复利计算
金融衍生工具
期权:期货的选择权。
单利
复利:终值、现值
《《金融学》笔记 第五章 金融市场》
(一) 短期借贷市场(主要是确保短期流动性的特点)
1 种类
- 1 )临时贷款( 3 个月以内)
- 2)季节性贷款( 3 个月以上至 1 年以内)
- 3)周转市场 (1 年以上到 3 年以内)
2 期限:确保短期流动性的特点
3 风险程度:低于长期贷款
(二) 同业拆迁市场
1概念及由来: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临时性资金头寸调剂的市场。同业拆迁市场的形成于中央银行实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关。
2特点:
- 1)进入市场的主体有严格的限制,即必须都是金融机构或指定的某类金融该机构,非金融机构(包括工商企业,政府部门和个人)和非指定的金融机构均不能进入此市场。
- 2 )融资期限较短。
- 3 )交易手段比较先进。
- 4 )交易额较大,一般不需要担保或抵押。
- 5 )利率由供求双议定。 (议价成交)
3 参与者
- 1) 资金需求者
- 2) 资金供给者
- 3) 中介机构
(三) 商业票据市场
1 商业票据的承兑市场:汇票本身分为即期汇票和远期汇票。只有远期汇票 需要承兑。 汇票承兑是指汇票到期前,汇票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证明事项,在票据上作出承诺付款的文字记载、签章的一种手续。
2 商业票据的贴现市场: 票据贴息是 商业汇票 的持票人在需要资金时, 将其持有的未到期商业汇票转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扣除利息后将余款付给持票人的行为。
1) 贴现:银行与客户
2) 转贴现 :银行与银行
3) 再贴现 :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
3 我国票据市场的情况特点
1)商业票据没有成为货币市场的主要融资工具
2)商业票据结构失衡严重
(四) 短期债券市场
1国库券市场
1)概念:指发行和交易有国家财政部发行、政府提供信用担保、期限为1 年内的短期债券的市场。
2)世界上最早的国库券 1877 英国(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国库券1995 年)
3)受欢迎的原因:安全性高,收益较高,收益无税
4)发行市场的情况
○ 发行动机:为政府筹措短期资金 以弥补季节性、临时性财政赤字、或应付其他短期资金需求,如偿还到期;
○ 发行方式:一般采用招投标方式。投标分为竞争性投标和非竞争性投标5)流通市场的额情况:购买途径2 种 ( 通过银行购买;通过证券交易购买)
2企业的短期融资市场
1) 概念:源于商品交易,是买房由于资金一时短缺为开给卖方的付款凭证。
2) 特点:
○1 获取资金的成本低
○2 筹集资金的灵活性高
○3 对利率变动反应灵敏
○4 有利于提高发行公司的信誉
3) 发行主体:名义上 , 各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及银行控股公司等,实际上只有资金雄厚、信誉卓越,经过评级被称作主要公司的才是。
4) 发行需要考虑的因素(成本/ 数量 / 方式 / 时机 / 承销机构 / 发行条件 / 评级)
(五)回购市场
1 概念:指按照交易双方的协议,由卖方将一定数额的证券卖给买方,同时承诺与日后按约定价格将该种证券如数买回的而一种交易方式。
2 实质:一种以证券为质押品的短期融资
3 主要回购对像 ----- 国债
4 期限(隔夜 / 定期 / 连续性)
5 参与者: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证券交易商、非金融机构(主要是企业)
6 运行
1 )券商与投资者之间的回购交易,分为○1 自主回购○2 委托回购
2)银行同业之间的回购交易 一般通过同业拆借市场
3)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中的回购市场
(六) 大额金额转让定期存单市场(CDs市场)
- 概念:是商业银行改善负债结构的融资工具,其流动性为它的发行和流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 与普通定期存款的不同
- 不记名,可转让流通
- 金额固定,起点较高
- 必须到期课提供本息
- 期限短
- 利率有固定利率,也有浮动利率
股票
债券
《《金融学》笔记 第七章 商业银行》
《《金融学》笔记 第八章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
( 一 ) 概念 : 是形成商业银行 资金来源 的主要业务
( 二 ) 具有的负债业务有 :
1)含义 : 是开展各项业活动的初始资金
2)在商业银行全部负债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3)具体包括 : 股本 / 银行盈余 / 债务资本 / 其他来源 ( 储备金 )
1)活期存款及其特点 : 很强的派生能力 / 流动性大 , 存取频繁 , 手续复杂 , 风险较大 / 活期存款中相对稳定部分可以用于发放贷款 / 活期存款是商业银行与客户建立密切关系的桥梁
2)定期存款及其特点 : 定期存款带有投资性 / 定期存款要求的存款准备金率低于活期存款 / 手续简单 , 费用较低 , 风险性小
3)储蓄存款及其特点 : 储蓄存款多数是个人为了积蓄购买力而进行的存款 / 经营监管当局对经营储蓄业务的商业银行有严格的规定.
各项借款
短期借款
含义 : 期限为一年以内的债务
包括 : 同业借款 / 向中央银行借款 ( 再贴现和再贷款 )/ 其他短期渠道借款特征 :
对时间上和金额上的流动性需要十分明确>对流动性的需要相对集中>存在较高的利率风险>主要用于短期寸头不足的需要
含义 : 期限为一年以上的借款 , 主要是发行金融债券
种类 : 政府债券 / 企业债券 / 金融债券
特点 :
二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 表内业务 )
( 一) 概念 : 是其资金运用 业务
( 二 ) 具体的资产业务有 :
- 含义 : 贷款是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 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贷行为 .
- 是商业银行最大的资产业务
- 种类 : 活期贷款 / 定期贷款 / 透支(按照贷款期限划分)
- 根据风险程度,可以将全部的贷款分为 5 级贷款:正常贷款 / 关注贷款 / 次级贷款 / 可疑贷款 / 损失贷款
- 贷款的程序与定价
- 指商业银行将资金用于购买有价证券的活动, 包括股票和债券 ( 股票不用了解 )
- 作用 : 分散风险 , 保持流动性和合理避税 , 提高收益等 .
三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一)概念
狭义 : 指那些没有列入资产负债表 , 但同资产负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 , 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资产负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 .
广义 : 除了狭义的中间业务外 , 还包括结算 , 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 , 所以广义的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应的业务 .
( 二 ) 快速发展及其原因
(三)种类
- 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 . 特点 : 承担风险
- 贷款承诺 : 有可撤销和不可撤销之分
- 金融衍生工具类
- 结算业务
- 代理业务
- 咨询业务
( 一 ) 盈利性原则
- 概念 : 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
- 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因素主要有存贷款规模 , 资产结构 ( 包括自有资产 , 现金资产 , 各类贷款 , 各项借款 ), 自有资金比例和资金自给率水平 , 以及资金管理体系和经营效率等 .
- 商业银行的盈利指的是业务收入减去业务支出的净额.
- 衡量商业银行银行盈利水平的指标有:利差收益率、银行利润率、资产收益率、资本盈利率
( 二 ) 流动性原则
- 概念 : 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借贷的能力.
- 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 客户的平均存款规模, 资金自给率水平, 清算资金的变化规律, 贷款经营方针 ,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以及资金管理体制等.
- 银行保持资金流动性的必要性
- 作为资金来源的客户存款和商业银行的其他借入资金要求商业银行能够保证随时提取和按期归还, 这主要靠流动性资产的变现能力来保证。
- 企业 , 家庭和政府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多种贷款需求, 也需要及时组织资金来源加以满足。
- 商业银行资金运动的不规则性和不确定性, 需要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来保证
- 在银行激烈的竞争中, 投资风险难以预料, 经营目标并非能完全实现, 需要一定的流动性作为预防措施。
- 在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 , 流动性并不是越高越好。
- 衡量银行资金流动性的指标有 :
- 现金资产率
- 贷款对存款的比率
- 流动性资产对全部负债的比率
- 超额存款准备金
- 流动性资产减易变性负债
- 资产结构比率
- 存款增长率减贷款增长率
( 三 ) 安全性原则
- 概念 : 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的资产, 收益 , 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
- 影响商业银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有 : 客户的平均贷款规模 , 贷款的平均期限 , 贷款方式 , 贷款对象的行业和地区分布以及贷款管理体制等 .
- 安全性原则的意义 :
- 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永恒课题
- 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决定其是否存在潜伏的危机
- 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必须坚持稳定经营的方针
- 衡量商业银行安全性的指标有 :
- 贷款对存款的比率
- 资产对资本的比率
- 负债对流动资产的比率
- 有问题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
- 提高贷款安全性应该注意的问题
- 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 注重资产质量
- 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的比重, 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 必须遵纪守法, 合法经营 .
( 四 ) 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安全性与流动性呈正相关
盈利性和安全性及流动性呈负相关
性质
中央银行是经国家授权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职能
所谓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的发行机构。它集中货币发行权,统一全国的货币发行。
对内:代理国库、为政府提供信息、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事务
对外:代表政府参与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1)保管和调度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
2)作为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3)作为清算系统的最后清算人
1)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2)调节货币供给量
3)监督和管理金融业
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1、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
准备金存款业务、政府存款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业务、外国存款业务、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存款业务、特种存款业务
2、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向流通领域投放货币的活动。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主要标志。
3、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业务
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对外负债
4、中央银行的资本业务
是指筹集、维持和补充自有资本的业务。
中央银行自有资本形成有三个途径:政府出资、地方政策和国有机构出资以及私人银行或部门出资。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1、再贴现业务
2、再贷款业务
3、证券买卖业务
4、黄金和外汇储备业务
三、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
中央银行的经理国库、会计及调差统计业务。
费雪方程式:货币的数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 * 交易总量
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方程:货币需求量=K* 名义总收入;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方程:货币量=物价水平* 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流通速度
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学派把决定人们货币需求行为的动机分为:交易动机、预算动机、投机动机。
流动性偏好函数(投机动机)、流动性陷阱
原始存款-》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总存款-原始存款
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
基础货币-》总供给
基础货币=非银行公众所持通货+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法定存款准备率、超额准备率、现金漏损率等
具体看《《金融学》笔记 第十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定义:
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流通中的纸币的币值下跌而引起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的总水平持续全面上涨的降级现象。
按发生原因
1需求拉动 : 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
2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的根源总供给方面的变化
3结构型:物价的上涨是由于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
4混合型:由于需求、成本、和社会经济结构共同作用形成的通货膨胀
度量
1 消费物价指数:能反映直接影响一般民众生活状况的物价趋势。
2 批发物价指数:根据制成品和原料的批发价格编制的指数
3 国民生产总额平均指数: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对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影响
1)有益论 :1 政府可通过实施通货膨胀政策,增加赤字预算, 扩大投资支出来刺激有效需求,推进经济增长 2提高储蓄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3 刺激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增加总供给,推动经济的增长
2)有害论: 1 会纸币贬值,妨碍货币职能的正常发挥 2 会降低借款成本,诱发过度的资金需求。3 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企业和个人预期的利润降低,不利于调动生产和投资者的积极性 4削弱经济的活力,引起资本大量外流和国际收支的恶化
3)中性论: 无正效应又无负效应,理由:公众会根据对通货膨胀发展的预期,按物价上涨水平作出合理的行为调整,因此,通货膨胀的各种影响会相互抵消. (难以自圆其说 )
成因与治理
(一)成因
1 西方的观点:需求拉动 / 成本推进 / 供求混合 / 部门结构 / 预期
2 中国的理论:财政赤字 / 信用扩张 / 国际收支顺差 / 结构 / 体制 / 摩擦 / 混合
国际收支顺差:为生产商品而投效的货币滞留在流通界购买外汇投入的货币
(二)治理
实施宏观货币紧缩的政策
概念
(一)定义: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 二 ) 三种说法:
1)单要素说:通货膨胀就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
2)两要素说: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供给幅度下降
3)三要素说: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供给幅度下降 +伴随经济衰退增长缓慢
种类
成因与治理
成因:
1)政府实施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
2)经济周期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4)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
5)本币汇率高估和其他外部因素冲击
6)体制和制度因素
7)供给结构不合理
(二)治理
1)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
2)改进汇率机制,真正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3)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督,建立金融内部管理制度,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4)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范围,加大信贷自己的投入
5)定期和及时向社会披露财政货币政策信息
6)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和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与体制转轨
具体看《《金融学》笔记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概念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间内利用某些政策工具作用于某个 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 经济目标 的各种制度规定和措施的总和。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组成部分)
(二)货币政策的构成要素:
○货币政策工具 ○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概念: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亦称货币政策目标,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达到的最终宏观目标
(二)内容的种类
1)单一目标型:稳定币值或物价
2)双重目标:稳定币值(物价) +发展经济
3)三重目标:物价 +经济 +国际收支平衡
4)四重目标:物价 +经济 +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一)概念:
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取的操作对象。
(二)特征(标准):
1)可测性 2 )可控性 3 )相关性 4 )抗干扰性
(三)具体的指标:利率和货币供给量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2)再贴现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回购、逆回购;新型货币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大致写到这。
收获:简单梳理了一下主要内容,还是有收获的,分清楚了主次。
期末如果顺路的话把期末复习写一下笔记,不顺路的话就拿书直接看理论以及结合云班课的选择题作为最后的考前准备。
更新地址:GitHub
更多内容请关注:CSDN、GitHub、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