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班级”、“班主任”这些词语再熟悉不过了,但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现在的“班级”、“班主任”还是我们小时候的那个概念和现状吗?现在的学生还是曾经的学生吗?现在的社会还是曾经的社会吗?答案是否定的,社会在变,家庭在变,孩子的生长环境和养育模式也在变,这都给新时代的班主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班主任能做的是什么呢?在这篇论坛综述中,我读到了很多之前不是很清晰的概念和思路。
一、 班级在现实的挑战中走向多元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具有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互动和交往的超时空性,对实体班级的冲击是巨大的,班级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相应的,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在重视班级建设的同时,应回归班级育人的价值。新时期的班主任应该有新的要求和发展,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首先应转变传统的育人理念,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还要学会科学的育人方法,这样才可以应对现在复杂多变的班集体建设,以及班集体中来自不同家庭的不同孩子。
而当前的班主任工作管理主义倾向明显,班主任多处在“半师半官”的状态,学生的生命受到压抑。在这种压抑的状态,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进行辅导,使班主任的育人价值得以实现。班级作为一个重要的育人场域,班主任应视自己和学生是命运共同体,积极开发班级建设的育人功能,并在实践中找到理论的支持,本文作者指出有代表认为:正是因为缺少高质量的研究与对实践潜能的充分开发,才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不认同班级、班主任的存在价值。所以,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们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不仅要学习学科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还要学习科学的育人理念和方法,最好是要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为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发展学生提供条件和可能。
二、 班主任在实践反思中走向研究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而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有研究的自觉,改变过去陈旧的话语体系。作为一个研究型的班主任,应该用适应时代发展特征的体系来表达对最微观、最核心领域的关注,应该用符合教育发展的理念去关注、推进话语体系的变革,应该用顺应实践发展的认知引领话语体系的发展方向,在实践的基础上更新、生成新的话语体系。中小学教师有着实践的优势,但是理论缺乏,而大学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是一定程度上实践的基础缺乏,如何能实现二者的合作发展呢?“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结合点应该回归育人这一核心,并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1]“大学教师的方法指导、话语介入、只有在促进学生成长的意义上,才有可能得到中小学教师的认同;而学生成长带给教师的成就体验,正是班主任从事科研的内在动力。” [1]
在刚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仅仅是凭着一股热情,盲目的为学生操持所有,像鸡妈妈一样在班里抱窝,但是很多时候并不尽如人意,比如有学生在你离开的瞬间,或者是你看不到的角落里违反纪律,有学生成绩越管越差,有学生在家长和老师面前两个模样……工作的时候除了教学,更多的是疲于应付,有时身心疲惫,却像玻璃上的苍蝇一样,前途看着光明,却找不到出路。后来,我渐渐地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和育人行为,开始在实践中总结一些科学的育人方法,可谓每有所得便欣然忘食,并开始喜欢学习和实践带来的成就感。接下来,我应该更有意识地投入真实的研究中,努力形成具有学术性的研究成果,使自己往研究的路上迈进一步。
三、 班主任在生态研究中走向变革
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一名教师从师范大学开始,就没有受过系统的培新,一直到工作其实也没有研究的意识,很多的培训也是形式上的培训,或者是填鸭式的培训,作为一名教师的内在动力在培训之后还是处于沉睡状态。如果能有一个培训,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研究素养,还能提高教师的研究激情,在制度的保障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有一个非常可观的前景,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了。
班主任理论知识的缺乏和研究成果的高要求,都让班主任在专业发展上望而却步,这一年我有幸参加了班主任工作室和正面管教工作坊,为我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让我的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想有一个很高的高度或者是更专业的发展,其实还是很难的。虽然在班级的日常生活中,班主任的实践基础是非常丰富的,但是要想在研究成果上有所进步,还需要专业的指导,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论是建构多元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还是允许班主任多样的研究成果表现形式,还是能够促进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合作,都让我们一线的教师对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之路充满憧憬和期待。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实践一边反思,在且行且思中,寻找更适合自己和更好的发展路径。
[1]李艳,李家成 . 多维视野中的班主任--第一届“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论坛综述[J].中国班主任研究,2017,(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