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的比较优势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说明了我选择量化投资而非价值投资的原因: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我可能成为作者、老师、销售、程序员,那么

成为作者的成本,就是成为老师、销售、程序员其中收入最高的那一个职业;
成为老师的成本,就是成为作者、销售、程序员其中收入最高的那一个职业;
成为销售的成本,就是成为作者、老师、程序员其中收入最高的那一个职业;
成为程序员的成本,就是成为作者、老师、销售其中收入最高的那一个职业。

因为只能选择一个职业,其他几个职业我都放弃了,而这些职业带来的最大收入,就是我所付出的代价,也就是成本。

但是像那些我不可能做到的,例如成为影视明星、职业运动员等等,就不是我所放弃的代价,也不是我成为程序员的成本。

经济学有一个比较优势理论,用到个人身上,也是合适的。

在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第089讲 | 比较优势原理》中的解释是这样的:

在一个社会里面,不论个体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如果他们把有限的资源,包括时间和精力,只用来生产他们的机会成本比较低的那些产品——也就是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这样整个社会产品的总价值能够达到最大,而且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得到改善,而不论他们的绝对生产能力是高还是低。

作者、老师、销售、程序员这几个职业里,能够给我带来最大收入的是程序员这个职业。

和自己相比,这个职业是我的比较优势,因为选择这个职业放弃的成本最小。

但这样的情况是静态的,而现实却不是。

例如日本的电子产业曾经盛极一时,为什么日本当时不专注做自己的电子产品,而去和美国人竞争汽车行业呢?

当然,事实也证明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

因为加入了时间的维度之后,曾经拥有的比较优势,在将来却不一定拥有。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印度不甘心做世界工厂,而去搞产业升级和创新。

所以,虽然我当下的职业是程序员,但是我在业余时间做的却是作者的事,做的却是投资者的事。

因为在将来,对于我自己而言,作为程序员只能提高自己时间的销售单价,收入再高也存在极限。

作为作者却可以将自己的时间卖的更多份,而作为投资者还可以让自己付出的时间获得按资金比例的回报。

即使是现在,我的投资收益也逐渐接近作为程序员的职业收入。

这两者都是我可能做到,并可能实现的。

特别是成为合格的投资者,我发现自己的性格特质非常适合——我在交易的时候常常得心应手,不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

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为了让它们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我们应该选择去做那些和自己相比成本最低的事情。

当然,更重要的是未来成本最低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找到你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