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方法”材料读后感

相比努力的做事,聪明又努力的做事,往往是更好的选择!”——这句话曾经有一位领导跟我讲过,至今回忆起来,才忽然明白:其实,我的职涯路上一直都有隐性的“贵人”,是自己的感悟天赋欠缺,没有去深思和领悟这其中的意思,得不到更好更快的成长!

记得应该是在2009年,我司与合作项目公司一起开会,主题是关于合作项目各项重要问题的责任明确,以确保后期项目合作顺利!当时,公司让我做“会议记录”,是提前三天告诉我的,这三天我就只顾着紧张了,总是问自己记不好怎么办?却没有实质真正有用的准备!最终因为对项目合作方面不熟悉,会议记录方面也不专业,只停留在记录层面,又怕记错记漏挨批,可想而知:最终的记录成果是惨不忍睹。三个小时的会议,记得头疼手软,记录文案亢长、凌乱,无重点,不敢直视…当时因为要对会议记录进行双方的签字,我初步整理后(整整有9页)先给领导看的时候,他舒展的眉头拧成一团,快速的翻阅了这九张记录纸,没有批评,只有一句话“相比努力的做事,聪明又努力的做事,往往是更好的选择!” 然后把记录放一边,让我半小时后去拿!

半小时后,再次进了领导办公室,他把会议记录还给我了,不过多了1张纸: 改进建议。与其说是建议,真不如说是会议记录框架,我只要按框架把会议要点放进去就好。当时,经过领导的引导修饰,会议记录确实精炼了很多,9张直接降到5张,内容却没有少。同样是会议记录,我自愧不如,差距确实太大!

当时,自省过自己的问题:

1.会议前准备不充分,至少应该查阅相关会议资料或提前请教领导,类似这种会议应该怎么记,心里有个结构清晰的会议框架!接近于今天材料提到的“三十秒法则”的精髓要点!

2. 不够专业,用功无益!没有意识到真正该准备和该记录的重点方向。看似拼命努力的三天三小时时,还不如领导的半小时几行字。参考边际点效应理论

也是在那次会议起,我才真正去思考一份好的会议记录该怎么去记。不过,很多年后才真正明白:相比努力的做事,聪明又努力的做事,往往是更好的选择!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麦肯锡方法”材料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