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篇:
第一章 绪论
考点一 心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
1.概念:研究心理理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学科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考点二 心理现象的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考点三心 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言语、表情、行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2.实验法: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某些心理理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3.调查法:通过搜集被试者的各种相关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具体包括谈话法、问卷法和作品分析法
4.心理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被试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考点四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理象的著作。
2.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考点五 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掌握每个流派名称、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具体内容详见师出最新版教材)
考点六 反射
1.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2.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3.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又叫作非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2)条件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得来的知识、技能、经验等。
4.巴甫洛夫根据条件刺激的特点,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1)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2)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反射的产生必须建立在对语词所代表的具体事物有认知的基础之上。
第二章 学生的认知发展
考点一 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考点二 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包括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
2.内部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机体觉(内脏感觉)等。
考点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到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2.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
3.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到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对差别感觉阈限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考点四 感觉的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物的连续作用下,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1)同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的变化。
(2)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的变化。
3.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理象称为感觉后效,即感觉后像。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最显著,又称视觉后像,其包括正后像和负后像。
考点五 知觉的概念和种类
1.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知觉是比感觉更复杂的反映形式。知觉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相加。
2.种类: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来划分,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
考点六 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考点七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
考点八 注意的概念和特点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机体在观察一定事物时的定向活动。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考点九 注意的种类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
1.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而且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注意。
2.有意注意:也称作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也称作随意后注意,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考点十 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稳定性:也叫作注意的持久性,就是指在一定的事物或活动上注意持续的时间。
2.注意的集中性:指注意指向于一定的事物时持有的聚精会神的程度。
3.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知觉客体的数量。
4.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上。
5.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知识点十一 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所谓经历过的事物,是指在过去的生活和活动中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结、操作过的动作。
知识点十二 记忆的分类
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和运动记忆。
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划分,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瞬时记忆:也称作感觉记忆,通常指保存的时间在0.25一2秒以内的记忆。
(2)短时记忆:也称作工作记忆、操作记忆,指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其信息在头脑中保持1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士2个组块。
(3)长时记忆:也称作永久记忆。指持续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的记忆。
考点十三 记忆的过程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与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1.识记
(1)根据识记时有无明确的目的性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识记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未经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任务,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识记。
(2)识记又可以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学习者能否了解其意义,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2.保持
(1)保持是过去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巩固的程度,是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
(2)遗忘:指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
3.再认和再现
(1)再认: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理时能识别它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这种理象叫再认。
(2)再现:也叫作回忆,指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也能够在头脑中独立地再现出来的过程。
考点十四 遗忘的规律
1.遗忘进程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识记材料的特点对遗忘有显著影响;
3.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得越慢。一般来说,过度学习所用时间为150%时效果最佳.
考点十五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考点十六 遗忘的学说
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同化说
考点十七 想象的概念
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考点十八 想象的分类
根据想象的目的性、自觉性和计划性程度,将想象分成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又称作不随意想象,是无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
(2)有意想象:又称作随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努力地进行想象。
按其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①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者加上一定图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再造出事物形象的过程
②创造想象: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根据创造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③幻想: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它所创造的是人类所期望的未来的事物形象。
考点十九 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实现的,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它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
考点二十 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思维活动不反映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于语言,表象、动作这些媒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
2.概括性:(1)思维是在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将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形成对事物的本质认识;(2)思维不仅能揭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且还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即规律。
考点二十一 思维的过程
(1)分析和综合一一思维的基本过程;(2)比较、概括和系统化;(3)抽象和具体化。
考点二十二 思维的种类
1.根据个体思维的水平和凭借的不同划分,思维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不同划分,思维可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1)集中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已知条件朝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指在思考过程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起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假设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各种回答。
3.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不同划分,思维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三章 学生的情绪情感与意志发展
考点一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祥见师出教材)
考点二 情绪的种类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久度和紧张度,可以将情绪状态划分为:
1.激情:一种猛烈、迅速爆发、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2.心境:一种平静而持久,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考点三 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
3.美感: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美的特的体验,即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事物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喜悦、爱慕等情感。
考点四 意志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行动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考点五 意志行动的过程
1.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
(1)动机的斗争: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四种。
①双趋冲突: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
②双趋冲突: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
③趋避冲突:指对同一目的兼好恶的矛盾心理”
④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2)行动目的的确定。
(3)行动方法的选择和行动计划的制定。
2.意志行动的执行阶段
考点六 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
(1)自觉性;(2)果断性;(3)自制性;(4)坚持性(坚韧性)。
第四章 学生的个性发展
考点一 需要的含义
需要是个体感到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而产生不平衡,并力求达到满足的内心状态,也是个体内部和外部的理实要求在脑中的反映”
考点二 需要的种类
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将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2.按照需要对象的性所,司以将需要分为物所需要和需要
考点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基本内容
根据需要出理的先后及强弱顺穿,马斯洛把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层次!
(1)生理需要一一人类的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强有力的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理需求一一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
2.理解
(1)各层需求之间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穿之别;只有低一层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高一层的需求才会产生。但也有例外情况。
(2)七层需求分为两大类,较低的前四层称为基本需求,又称匮乏性需求;较高的后三层称为成长需求。
考点四 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考点五 动机的动能
(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考点六 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珂以将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
2.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司以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3.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的远近关系,可以将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4.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考点七 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
1.基本内容: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
2.具体表现:
(1)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项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舌动。
(2)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工作效率最佳。
考点八 兴趣的概念
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了解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有稳定性,能使人把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
考点九 气质的概念
气所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考点十 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考点十一 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
考点十二 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考点十三 希波克拉特的气质类型学说(体液说)
气质的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胆汁质的人一般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他能忍受强的刺激,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而不知疲劳,显得精力旺盛;行为外向,直爽热情;情绪兴奋性高,但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难以自我克制
(2)多血质的人的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活泼好动,言语行动敏捷,反应速度、注意转移的速度都比较快,行为外向;容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善交际,不怯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
(3)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反应速度慢,情绪兴奋性低但很平稳;举止平和,行为内向;头脑清醒,做事有条不紊,踏踏实实,但容易循规蹈矩;注意力容易集中,稳定性强;不善言谈,交际适度。
(4)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多疑多虑,内心体验极为深刻,行为极端内向;敏感机智,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事情他都能注意得到;胆小,孤僻,情绪兴奋性弱,寡欢,爱独处,不爱交往;做事认真仔细,动作迟缓,防御反应明显。
考点十四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洛夫根据大量的实验,确定了四种高级经活动类型,即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这四种高级经活动类型的经过程的特点
考点十五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性格气质
联系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
两者相互渗透,彼此制约,相互影响
区别受社会影响较大受生理影响较大
可塑性强稳定性强
后天形成的,表现较晚先天形成的,表现较早
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具有道德评价含义,有优劣之分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考点十六 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
考点十七 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个人主观因素;(5)学校教育因素。
考点十八 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舌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考点十九 智力的概念
智力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
考点二十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语文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一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一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我认知智力和自然观察者智力,后来加德纳还假设了第九种可能的智力即“存在智力”,这是一种“沉思关于生命、死亡和存在等重大问题”的能力。
考点二十一 评定测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1.信度:指一个测验所测得的分数的可靠性或稳定性。
2.效度:指一个测验欲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
3.常模:个人接受测验所得到的分数还只是原始分数,它本身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有把它同别人在该测验上得到的分数进行比较,才能判断其优劣高低。为了使原始分数有意义,同时为了使不同的原始分数可以比较,在编制测验时必须建立解释原始分数的参照标准。这种作为参照标准的分数分布就是常模。
考点二十二 创造性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含义: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第五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考点一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情境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考点二 学习与教学的五要素和三过程
1.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注:以上内容在师出教材教育综合知识内容基础上有所拓展与延伸,大家应以教材作为基点,认真备考,夯实知识点,掌握答题技巧,决战2019教师招聘考试!
师出教育,起步于中国安徽,是国内知名的新任教师精细培养机构。师出教育从创立之初一直从事教师精细化辅导,包括教师招考笔试、面试,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到在职教师的优秀教案指导、展示课指导,教坛新星评选指导,职称评定指导等项目。师出拥有国内各省专业的师资库,储备了一大批优秀的一线教师、教研专家。在安徽等省的历年教师招聘考试中成绩卓著,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新任教师。依托完善的培训体系、课程开发能力和责心,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考生学有所得,受到考生广泛好评和家长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