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的和收费的

01

从开始上网起,互联网就以其共享性、免费性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和关注,最开始的时候,想听到歌曲,我们必须先要有个磁带播放器,也叫随身听,然后买一盘磁带来,接着你就开始正着反着听这些歌曲,一盘磁带有10首歌左右,经常小时候不懂事,把磁带里深棕色的带子揪出来玩儿,哈哈。可是随着科技在发展,磁带被淘汰了,初中阶段(2005-2008)最流行的是MP3,谁要是有个MP3,大家都得高看他两眼,上课最喜欢做的事,应该是偷偷借来同学的MP3,然后放在衣服里,耳机线穿过袖子从袖口掏出来,用手捂在耳朵上,上课听歌,因为是做“坏事”,所以那种感觉特别刺激。紧接着,手机开始慢慢也能听歌了。可是这一切,都需要是我们有歌曲的资源,也就是要从网上下载文件,那时候没有什么低清、高清、HQ、SQ的区别,找歌曲的唯一办法也是去百度上,然后百度音乐里有特别多个人上传的歌曲,把它下载到电脑里,然后把手机或者MP3脸上电脑,拷进去,还记得我自己还偷偷买过一个128M的MP3,哈哈,只能放一百多首歌,但是那一百多首歌都是反复听反复跟着唱,也难怪我们当时对那些歌那么熟悉,都是回忆和青春呀。因为网络还不是很发达,所以版权这种东西大家也不会去重视,也不会有人管,另一个后果就是大家能听的歌曲非常之少。发行歌曲的渠道也很少。所以对于那一代的歌手来说应该是某种意义上的黄金时代。

不过慢慢开始,歌曲就要开始收费了,首先,各大音乐平台整合了资源,大家听歌开始变得方便,在收费之前,网民经历了一段版权空白阶段,大家随意联网听歌,或者任意一个手机音乐app都可以随意下载歌曲,那时候收费是不存在的,谁愿意为了听歌去花钱呀,谁收费谁没有市场。慢慢开始正规起来之后,只有会员才可以下载,慢慢开始,会员也开始限制下载。音乐市场开始正规,版权意识开始提高,被最初的互联网免费惯坏的一部分人很难接受这样的现状,但是在这些年间,互联网也在慢慢驯养网民的付费意识,当听歌慢慢从一种可有可无的休闲方式变成生活的必需品时候,人们开始离不开这个东西,所以就算付费也心甘情愿。

02

不仅仅是音乐开始对网民进行驯化,一系列之前免费能得到的资源,现在慢慢开始都要收费。比如电影,比如网络学习课程。其实这是好事,这是一种进步。证明大家现在对版权开始重视,也说明生活水平的提高,试想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谁会愿意花钱去做这些娱乐活动呢?

03

知识付费的元年,按照罗胖子的定义,是在2016年,当时的罗辑思维这个节目已经做了4年,每周罗胖都会在优酷上传一个长达60分钟的视频,视频中会就一个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因为罗胖对历史研究比较透,所以最开始时候,历史话题讲述比较多,但是慢慢转变到社会问题,心理学问题,哲学问题……说起来,罗胖应该算是最早开始做自媒体的人了。不得不说,他在那4年间积累的品牌效应太大,这也最后铸就了一个强大的个人品牌。他自己就是金字招牌。罗胖的死磕精神我是非常赞赏的,最开始做这个事的时候,不会有很高的收入,但是,那时候他就不抱着任何功利的态度去做这个事,一做就是4年。最后他自己创办了个人品牌,得到。得到算是知识付费界的元老了。我敢说,培养用户习惯,把知识付费这个概念引入互联网,驯化用户去花钱学习这个事儿,罗胖子功不可没。现在大家都能轻而易举,在各种平台,付费听到各种大咖的讲课,这种对泛认知的提升,不需要用户花太多钱,但是又觉得很满足,功效到底有多高这要因人而异,但是现在的社会愿意为知识花钱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很高兴看到这样的转变,不能说这个事有多么多么伟大的意义,至少来说,这不算是件坏事。

04

对我自己而言,我付费去学知识时候的劲头,要比免费得到时候,要大很多。毕竟是花了钱的,心里老是感觉不能让着钱白花,所以就会督促自己去学习,而且互联网让知识的共享变得越来越简单,成本越来越低,边际成本的降低直接导致质量好的知识借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得以广泛传播,边际成本几乎忽略不计。得到APP上,李笑来的课,200元一位,已经卖出去20w份,粗算一下,几乎利润也要在2000w左右了,作者生产这些东西可能只用了一年时间,但是放在互联网上一直可以出售,而且每个人都有客户端,每个人都能得到完整份的知识,还能反复重听。不得不说,互联网改变了生活。

05

课宜精不宜多,我从16年开始,就买了很多课,试过的平台有这些:得到、网易云课堂、知乎live、蚂蚁私塾、三联生活周刊、喜马拉雅、虎课网、妙味网……前前后后花了也有好几千元,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平台有:得到(得到上的内容是真的很精品,这个也跟产品的运营有关)、网易云课堂、还有最近购买的虎课网是学设计的一个网站,看了这些,我愈发感觉焦虑了,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课太多,让自己搞得很焦虑,这也不好。

最后给大家推荐万维纲老师的精英日课,现在已经是第二季了,写的很好,对我自己的思考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同时也看了万维纲老师所作的《万万没想到》和《智识分子》这两本书,万老师的写作能力很强。每天都是好几千字的稿子,解读新书。希望自己也能多多提升,每天进步一点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免费的和收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