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的有用么?

回顾了一下我来Thoughtworks的这两年,TW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这个不难发现,是读书的习惯。

从小就不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如果读也没超过科幻,武侠小说的范围。 来TW之后发现周围的同事们很热衷于分享书单, 在读书的过程中看到过一些说读书很有用的话,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The reading of all good books is like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finest minds of past centuries. - Rene Descartes

    公司正好提供一个一年2千块的学习经费,于是开始买书,当把书添加到购物车的时候,异常的兴奋,仿佛买了书就获得了书中的知识和能力。 刚开始买书的时候全凭兴趣,买了不少历史,传记之类的书,于是开始看。 对于历史类的书,很容易让我看进去,因为出于兴趣想了解这个世界的前世今生。 但是看着看着发现一个问题。

    过段时间,书里的90%的内容都忘了,如果记得的也都是些碎片,而且对工作也没有半毛钱帮助。 于是开始反思,读书到底有用么? 或者是我脑子有问题,记忆力不行?

    于是找了些机会和同事们讨论这个问题, 也读了些关于学习,怎么读书的书籍, 总结出一套比较适合我的读书学习的方式。

1. 选书,先要弄清楚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娱乐,放松

    如果目的是享受午后的咖啡时间,找本感兴趣的书慢慢看,那么这本书的作用也达到了,让你能放松下来的同时,还有些有趣的事情。 历史,地理,传记,小说,散文都是不错的选择。 还记得当时看《三体》的时候,宇宙坍塌的那一刻感叹着道德和责任为冷酷的宇宙灭亡带来了渺茫的希望, 在看到《人类简史》中的小奶牛在奶牛妈妈旁边而不能喝到妈妈的奶, 目的却是为了让奶牛妈妈更好的产奶的时候,感叹人类其实是世界上最残忍的动物。 

解决刚需

    刚开始看书, 目的是为了扩大知识面, 所以历史,地理之类的看了不少,但是看完对工作和生活的帮助也不大。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出在,我这些感兴趣的内容,其实并不是我目前的刚需。正如空气,水是生活的刚需,生病了,看病是刚需。没这些知识或者技能,你的工作没法顺利完成,这就是你的刚需。

    刚进公司的时候,很不适应,扁平化,敏捷流程,对于一个从银行过来的人来说有巨大的挑战。 在当时浮躁的心态带来的是焦虑以及后续的失眠然后是对工作的影响,这个时候找到了一本书叫《人性的优点》,这本书看的很快,因为里面描述的就是我的问题,我一直在里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里面有2段描述慢慢解决了我的问题

        1. 今天是独立的,少考虑过去和未来,想好今天要做的事情,让自己忙起来。

        2. 没有统计说失眠会影响健康,而是失眠导致的焦虑会影响健康,没有人是因为失眠死亡的,很多事业有成的人士都失眠。

    不是说人不需要计划未来,而是说你在因为未来而焦虑的时候,要先活在当下。

    当我意识到失眠也没啥影响的时候,我也慢慢的恢复了睡眠质量。

2. 不是记忆力的问题,而是注意力的问题

      在读全球通史的时候,历史场景历历在目。但是书一放几个月,脑子里就剩下几个词了,两河流域,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但是至今 人性的优点里说的什么我都能回忆起来。 我的记忆力是一样的,为什么结果有这么大的区别? 我觉得是注意力的关系, 历史对于我来说就是个消遣,我不会很专注的的去思考前因后果,但人性的优点却是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依靠的老师,我认真的去体会里面每一个描述来寻求我急需的答案,注意力不会是一个级别的。 那么找到你的刚需,注意力自然会集中,当然冥想也是一个帮助提升注意力的方式。 说简单点,在每天起床,刚开始抽个5-10分钟,闭上眼,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如果注意力跑到别处了,赶紧拉回来。刚开始尝试的时候,思维很容易就蹦到别的地方去了,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慢慢有了改善。

    不要追求读书的速度,看很多分享一个月能读多少本书。 我一开始看书的时候也追求速度,但是发现不是很适合我,我还是要逐字逐句的看才能看进去,追究速度只会分散我的注意力。在吴军的《见识》中看到一个说法对我来说很有用,是关于时间管理的,但我觉得也可以放在读书上- 要学会做减法,不是去想怎么安排时间做更多的事情,而是说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做优先级更高的事情,我想读书也一样。现在我根据我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找了些书,然后排了个优先级,保持着一个月1-2本的速度在看,还是逐字逐句的在看,也都有些收获,有些是技能的,有些是价值观的,有些是思维模式的。

3. 知识传递大于被动学习

    偶然间听说过一个学习金字塔的概念,于是去网上搜了一下,这张图很直观的解决了我的疑惑,为什么书中大部分内容看过之后就忘了。 如果希望得到更高的的知识存留,那么自己学完以后,再分享给其他人,这样效果会更好。 但也不是所有时候你都能找到一个人来听你来讲道理的,我也看到过另外一个类似的方法对我来说比较有用。是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奖者费曼的一个学习方法,

简单的说来就4步:

1. 找一个你要学习的概念,比如说我想学习Python中的装饰器

2.假装你是个教Python 的老师,自己学完之后,假想一个学生,给他讲一遍

3. 如果卡壳了,再看一遍,然后继续讲,直到足够顺畅

4. 用最少的语言去把这个概念讲清楚


读书真的有用么?_第1张图片

读书对我来说有时候也许就是一本书中的一句话,一个价值观,或者一个技术,不知道在未来的哪一天会因为某个场景而触发然后脑子里有一个声音在说,这么做是可行的,我想读书这个习惯也会一直保持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真的有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