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职业没前途?试试产品经理思维

感觉职业没前途?试试产品经理思维_第1张图片
图片选自网络

文/赵晓璃

如果我们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去思考,其实任何一个人,对TA的供职单位或服务对象,实际上只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二是将TA的工作成绩准确无误地传递出去。

一、你的能力匹配岗位要求吗?

在我接触过的咨询案例中,大约三成左右是围绕在求职层面的,这个层面人们关心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顺利谋求到自己心仪的offer?

1、就业或转行之前,你了解岗位的要求吗?

翻开各大网站的公司招聘信息,你会发现一些岗位对于证书有些要求,比如一份会计工作,中大型企业则要求你至少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从业资格证、初级职称等相关证书。

这些属于能力的第一层面,叫做“知识”,也是很多岗位的“硬性要求”。

这个层面用通俗的话表示就是“你懂得什么”。

所谓硬性要求就是,如果你学历达不上或者没有考取相关证书,你的简历自动会被用人单位设置的条件过滤掉,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HR的法眼里。

学历及证书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设置的专业门槛要求,它可以用来筛选出一些经过了系统学习的人。这些人虽然在实践能力方面有待加强,但专业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没有太大的问题,这就给用人单位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隐性成本与机会成本。

所谓隐性成本包括,一个经过了系统专业学习的人,不论在工作岗位的适应方面还是未来的发展及升职方面,显然比那些非专业出身的人更具有优势,在学习方面不需要单位额外给付专业层面的培训成本。

对于一个非专业出身的人士来说,除非此人与单位老板之间有着坚不可摧的信任关系,否则老板不会无故空出一个岗位、花费时间精力一直等到这个人考取专业证书才开展工作,而错失了录用其他更合适的专业人才的机会,这就是机会成本。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一个非专业出身的人想要转行从事一份专业性强的工作,急需要从事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一番市场调查,深入了解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如果想要入这行,自己是否需要补学历补证书,这都需要下一番很大的决心以及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才能达成的。

2、有了学历及证书,就胜券在握了吗?

曾几何时,我们总是高估了知识的作用,以为“知识能改变命运”。

事实上,那些书本的知识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改变你的命运,真正能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改变的,是你掌握并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上的能力,这一点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就是“你会什么”。

举个最通俗的例子,一个熟背菜谱的人就一定能烧出一手好菜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就是你的工作经历真正的意义所在了,即便你上一份工作可能和你的目标工作有所不同,但如果在能力层面能够顺利迁移或过渡,那么这次转行对你而言就不存在太大的障碍。

记得之前有个妈妈找我咨询,她最开始是做销售出身,五年后做到了大区经理,管理过一个团队,之后结了婚生了娃,中间有几年时间全心带娃,等孩子上幼儿园她再重返职场时,和我约了一次职业咨询,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她之前的工作经历以及三年全职带娃的经历充分证明了她良好的沟通能力、自我管理、时间管理、团队管理方面的能力等,所以她的转型选择有很多,只要是强调沟通、协作与管理方面的岗位,她都是可以去尝试的。

经过进一步分析与筛选,她最终选择了销售培训这个行业,因为这份行业的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同时她有着丰富的培训经验,课程方面也很有料,深受客户欢迎。

3、你的工作内容符合你的气质特征吗?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气质具有稳定性与可塑性,它没有好坏之分,也无法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却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气质方面比较权威的划分是四大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及抑郁质。

胆汁质的人为人直爽热情,精力旺盛,行为外向,但心境变化强烈,情绪暴躁,难以自我克制。

多血质的特点是灵活且平衡,善交际不怯生,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

黏液质的特点是反应慢、平衡但并不灵活,举止平和,行为内向。

抑郁质特点敏感而机智,喜欢独处不爱交往,等等。

不同的工作对于特质的要求不尽相同,如果让一个抑郁质的人天天出去交际应酬,让一个胆汁质的人成天憋在办公室写财务分析报告,那将会是一种怎样诡异的画风啊?

每个职业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在于这份职业内容及每天要处理的工作是否符合你的特质。如果符合,即便再苦你也会乐在其中,如果不符合,即便外人看起来再光鲜对你而言也是如芒在背。

二、光做好自己就够了吗?NO!

这里就需要用到产品经理的第二个思维,信息传递。

一个产品设计出来,不是我们说好就可以的,还需要将产品信息传递给客户,让客户试用,实时接收客户的反馈,继而改进我们的产品。

一份工作同样也是如此。

曾经有一位在财务领域打拼了十来年的职业人找我咨询,说他最近很苦恼,工作十多年来,工资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职位也没有明显的提升。

经过了解才发现,他就是典型的“闷头干活”的职场人。

“闷头干活”固然不错,但问题在于你的工作结果并没有传递给其他人,你的工作渐渐会形成一个“死胡同”,常常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人也容易陷入焦虑与迷茫,不知道到底该何去何从。

看似一道选择问题的表象之下,实则是你的信息传递层面出现了问题。

用通俗的话表达出来就是,你每个月做了什么老板并不知道,其他部门的同事也不知情,你的工作到底给企业带来了多少价值,老板并不清楚,其他部门的同事更不了解,如此一来,就像一个产品一样,一旦缺乏了传递与反馈环节,这个产品的定价就成为空中楼阁,无法衡量了。

而无法衡量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无法给出一个市场公允价。

这是很多技术类岗位的职场人容易忽视的关键所在。

为了获取真实的反馈,你需要在你的工作之外放眼四周,关注企业的动态,多和企业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养成定期沟通的习惯,你会站在一个更加客观的角度审视你的工作本身,而不是郁积于胸,怨天尤人。

三、换一种思维,重新看待职业本身

1、什么是人才?

一个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并且能成功获取到注意的个体,就是人才。

人才包含三个含义:

(1)首先你要知道企业的需求是什么;

(2)其次你要确保自己身上具有能够匹配要求的能力(包含知识、能力及特质三个层面);

(3)能够持续性获取注意,让你的老板及其他部门注意到你。

譬如前文提及的那位找我咨询的老财务人,十来年的思维定式都是在“我的需求”层面上打转,他想当然认为,工作时间的长短和薪酬成正比,所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做了十来年,论理也要涨好几回工资了呀。

他从来都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的工资迟迟得不到上涨?企业对一名财务人员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是算好账还是能帮企业合理避税?或者是能够帮企业开源节流?找到新的业务突破点,同时也能遏制住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经过咨询,对方茅塞顿开,他说自己这十来年,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从来不曾放眼看看四周,也从来没有考虑过企业的需求,所以自己的努力更像是一场感动自我的内心大戏,却没有真正用到点子上。

2、如何持续性地获取注意?

想要获取注意,就要像一个产品一样,你需要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长就好,切忌成为职场上的“万金油”。

比如在财务领域,你可以深挖的地方有很多,如税务筹划、报表分析 、成本控制,等等,但注意不要贪多求快,更不要试图成为通才,而是要专而精,让老板或者其他部门的同事只要遇到类似的问题,第一个能想起来的人就是你。

我曾经提到过,我在职场中遇到的第一位师傅,他的杀手锏就是税务稽查。

所以只要那个企业有任何税务方面的风吹草动,领导和同事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他。

到最后他就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企业税务顾问”了,别说单位了,甚至个别同事在税务方面有困惑的,也会找他请教。

这就像一个产品一样,你什么都好,可最后什么也没让人记住;倒不如只突出一点,让人一想到这个特点,就能想到你。

3、在职业中,一定要重视反馈

就像一款产品一样,专业指标只是我们检测产品的一些标准,但对于客户而言,这些指标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他们更关心的是,这款产品能给我带来怎样的体验?后期有没有售后保障?

同样地,换做职业来说,你的同事与你共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你的老板和你合作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你的客户对你又是怎样的评价?是什么导致了他们对你做如此评价?找到了这些问题背后的答案,就是你今后努力的方向重点所在。

小贴士:

想要像个产品经理那样经营你的职业生涯——

1、在求职的时候,你需要关注:

这份岗位的要求是什么?你的匹配度能达到多少分?

2、在转行的时候,你需要明确:

自己身上能迁移的能力有多少?需要学习新的东西吗?大约多长时间?

3、在升职加薪上,你需要做的努力包括:

准确传递你的信息给到你的老板和其他部门同事,及时获取反馈改进工作,同时需要学会量化你的工作成绩,用数据说话,等等。

 文为原创,转载请简信作者本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觉职业没前途?试试产品经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