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所学校,其存在的首要价值就是培育学生,而实现这个价值的主体是教师。虽然说,学生在学校就餐、就寝、娱乐、交往等都可以纳入教育的范畴,但是,到目前为止,学校实现“培育学生”这个价值的主要场所还是在课堂。 所以,对于一所以高效课堂建设为特色的民办初级中学来说,教学管理的关键词是:学生、课堂、教师。
笔者所在的学校目前有学生3400名,教职员工286人。在实施学校层面对学生、课堂、教师的统一管理时,很多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并且工作的针对性也不强。为了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效性,促进教师、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个性化发展,学校采用了“三横多纵”的低重心教学管理。“三横”指三个年级部,“多纵”指各个学科组,意思就是把教学管理的主动权放在年级部和学科组。这个容易理解,关键是怎么才能实现“三横多纵”的教学管理模式。
一、利用“教学节”牵动“多纵”同时构思管理方案
学校一年一度的教学节跨时一整个学期,是教学管理的有效助力器。为了推进“三横多纵”教学管理模式,教学节的内容设置了以下三个项目。
第一个项目:“教师团队”展示
1、学科组长说“团队”
(1)现状分析:学科组长从男女比例、年龄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对本学科教师团队的现状进行分析。
(2)建设目标:学科组长设定本学科教师团队的成长目标。因为学科组的人数不多,最少是化学组7人,最多是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组各32人。所以,学科组长可以一对一地与每一位老师讨论其成长目标,根据他的业务能力、性别、年龄、生育计划等因素,制定有针对性地成长目标、方法、过程等。
(3)实现办法:学科组长根据具体情况,将组员分类,利用学校的“八大校本研训平台”,借助市区教研员指导,引进专家讲座等方式帮助组员逐步实现成长目标。学校的“八大校本研训平台”是指:全校教师研训平台——业务论坛;师生共济研训平台——教学沙龙;年级团队研训平台——每日反思;学科团队研训平台——集智备课;职初教师研训平台——成长学院;师徒对子研训平台——微教研展示;骨干教师研修平台——自教研展示;卓越型教师研修平台——专题研究。
2、“团队成长”典型案例分享
根据组长与组员商议好的个人成长计划与团队建设目标,选取典型成长案例在全校展示分享。一般每一类老师都要求一名典型展示分享其成长的目标、路径、方法、时间、过程、成效、心得等。
第二个项目:“学科课堂”展示
1、学科组长说“课堂”
(1)现状分析:学科组长剖析目前学科组内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主要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对高效课堂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课堂的实效性、课堂的生动性等方面分析本学科课堂的优势与不足,并分析造成不足的原因。
(2)建设目标:学科组长根据现状提出本学科课堂建设的目标,可以按年级逐渐加强要求,也可以按教师的教学经验逐渐加强要求。
(3)实现办法:学科组长说明实现本学科课堂建设的方法、路径、时间,充分利用“三栏三板两柜两园地”营造课改文化氛围,发挥学生对课堂的管理、评价权。“三栏”是指评价栏、风采栏、信息栏;“三板”是指外黑板、师说板、学堂板;“两柜”是指教室书柜、大厅书柜;“两园地”是指学科园地、年级园地。
2、“课堂建设”典型案例分享
根据组长设定的目标,每一类课堂选择一堂最优秀的课展示,作为全组教师学习的榜样。
第三个项目:“学生培养”展示
1、学科组长说“学生”
(1)现状分析:学科组长分析本学科组的教学效果现状。主要从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的掌握、学生思维方式与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德学科兴趣与探究的主动性等方面分析。
(2)建设目标:学科组长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本学科对学生的整体培养目标,并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与自我意愿,提出不同的个性化目标。
(3)实现办法:学科组长说明实现本学科学生培养目标的方法、路径、时间等安排。
2、“学生培养”典型案例分享
根据组长设定的目标,展示每一类学生的具体培养方案。
按照这样的思路,教学节结束的时候,各学科组在团队建设、课堂建设、学生培养方面的计划就出来了,这就初步形成了“多纵”的管理方案。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学校长与相关管理部门要充分与各学科组长沟通,达成共识,并帮助组长逐渐理清思路。
二、利用“年级学期工作质量奖”串起“三横”管理思路
学校为了让年级能紧紧围绕学校的核心工作,突出重点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设置了“年级学期工作质量奖”。该奖项主要从年级的教师团队建设、高效课堂建设、学生培养成果等三个方面进行积分评价,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三个主要方面,这就形成了“三横”的管理。
“三横”的管理思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清,只要将本年级各学科组的管理办法串联起来就可以整合成年级的管理思路。
各处室在学校教学管理的层面,结合各学科管理方案,制定相应的评价考核细则,每学期对三个年级评价奖励。
“三横多纵”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利于分层管理教师团队(具体见《基于高效课堂的教师分层研训》)和分层管理高效课堂(具体见《高效课堂的分层管理》),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更能够让学科组长站在学校的层面思考问题,将学科组长的工作由被动地接受式执行变成主动地创新性实施,化解了很多问题和矛盾,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
写于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