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幸福的人生,一生都在治愈他人

初中的政治课本第一课问我们:什么是家?

是亮着灯火的房子,是近乡情更怯,是等待你回家的人。不存在标准答案。是牵动着你的心的每一个相关存在,是最动人心的情。家对于一个人成长影响深远,每个家族就像是有自己的传承,我们称之为“家风,”如何的祖辈教育如何的子孙,成就一个人。《曾国藩家书》涉及治军、为政、修身、治学、持家、处世、理财、交友、用人等章,是他一生的思想精华,为人处世要坚忍,持家教子要勤俭友好,睦邻明理。还有著名的《傅雷家书》。

生活无论是多么难过的事,回忆都会将它美化。细细索索的平常诞生难忘的幸福感,滋养着我们的灵魂。

母亲,是一摞清秀的大字

父亲结过三次婚,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去世,只能从画像里认识她,“很瘦、眉头微蹙”,和姐姐很相似。病倒之前,坚持每天写一张大字。邻居觉得母亲很和善,在花园里看花;还记得母亲喜欢吃京冬菜,高邮没有,就拖京城当官的亲戚带。

张姓继母,也有继母。待兄妹三人也是极好,小学一年级拉裤子的糗事,她很自然的洗干净孩子,再洗干净衣服,毫无怨言。妹妹长虱子了,煎草药给妹妹洗头,用篦子刮。母慈子孝,家庭祥和。对这位母亲也很是怀念,豁达的性格大概是幸福的家庭环境造就,不然,成年人谁会告诉别人,“我一年级拉裤裆的糗事。”

对第三位母亲,任姓。十七岁时和父亲成婚,一直称呼自己为“大少爷”,十九岁才称呼“曾祺”,对她很是尊敬的。

对于三位母亲,抱着同样感恩的心,无论是生育恩还是养育恩,时时常怀念。人都说,羊羔有跪乳之情,常怀感恩的心。

肉食者不鄙

八四年写的《葵.薤》中道: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异地的食物。......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了。

吃,自古以来就是大事,肉更是垂涎三尺。淮安菜狮子头不同于北方的“四喜丸子,”松而不散,入口即化。镇江肴蹄,要蘸镇江醋,加嫩姜丝。上海菜腌笃鲜,鲜肉和咸肉同炖,加扁尖笋,烤乳猪配甜面酱卷薄饼吃。细细一想,这大概是半本菜谱,一一试试,体会一下他的快乐。

关于吃的心得,个人自有独特的偏好。就像是老北京的豆汁儿,喜爱的人赞不绝口,觉得怪异的人,拒之千里。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吃香菜党和不吃香菜的群体,也是如此,自己不吃,不阻止别人吃。口味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酸西辣,都去试试,就像是文化,此处的比喻甚是合理。风土人情不同孕育出略有差异的文化,求同存异,对于个人,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小学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先生1981年创作的散文,内容描述了一些家乡的风俗,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高邮的咸鸭蛋”。高邮属于水乡,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子多,鸭蛋就多,勤劳智慧的高邮人也擅长腌鸭蛋,异乡人的称赞,他却是“不大高兴的”,高邮不是只有鸭蛋,有趣的是,他处的鸭蛋自己实在瞧不上,无论是味道还是双黄蛋的存在。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幸福的人生,一生都在治愈他人_第1张图片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除了鸭蛋,还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形制类似炮仗,里面是雄黄,点燃后冒黄烟,孩子们用另一头写草书的一笔虎),再一个就是“十二红”,十二道红色的菜,炒红苋菜或者红烧鱼等等,寓示着一年十二个月,红红火火。有说法是“四碗八碟”,数量并不一确定,十二只是一种说法,讨个吉利彩头。

孩子们还会小心翼翼的吃鸭蛋,保存好蛋壳,洗干净,捉来萤火虫,放进去,好看极了。以前的字大,囊萤映雪看得清,现在的新五号怕是不行。

汪老是一个极富生活情趣的人,回忆中的童年端午,孩子们的有趣生活,闲适自由的语言之间,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骄傲。和朋友们闲谈汪曾祺时,他们就说,“是那个爱吃的作家。”仿佛吃就成了他的标签,他本身就是一个生活家,自然离不开吃。

为你亮一盏灯火

小学时期,老师要求大家天天写日记,于是兴冲冲的买了日记本,最厉害的是带锁的那种,想把自己的“小秘密”都写进去,词汇量储存不丰的原因,总是出现很多的文字+拼音混写,偶尔还会插入一些图画,现在翻开,略带好看。后来,发现有趣的日子并没有那么多,每天都是上学放学,就放弃记录了。记忆会慢慢淡忘,文字不会。它会告诉你,六岁那年,你摔倒在泥潭里,妈妈顶着风雨来给你送衣服,那时候觉得自己好难过,为什么会摔倒,脏兮兮的,现在觉得妈妈十分的宠我,接到老师的电话,就立刻来学校了,是幸福的味道。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幸福的人生,一生都在治愈他人_第2张图片

有时候,自己会变得很奇怪,看到那些描写对家乡的爱、父母的爱,会不自觉地带入自己,感同身受一般的流泪。那个有癔症却为女儿去摘悬崖上的酸枣失足的母亲,那个因为女儿想吃院中苹果,揣在怀里一路送到学校的父亲,人很平凡,是爱赋予了我们颜色。

等到暮年,我们又用什么来怀念曾经?散文就像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日记,记录着自己的临时有悟。新时代,虽然少了一些士大夫的文学气息,我们也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新媒体的出现,让我们可以保留那些你所热爱的热爱,用影像、音频等留住他们。

花儿为你开,风儿为你甜。

所有配图,网络搜索,侵转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幸福的人生,一生都在治愈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