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人间至味是清欢

【无戒学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人间至味是清欢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做菜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心理成熟后的行为。

二十五岁以前,我从不独自做菜,要做也是在父母身旁打个下手什么。总觉得做菜很不符合一个男人的气质。年少的大男子主义总会占上风。

工作之后,或是出于健康和经济考虑,或是为了排解无聊,偶尔开始尝试自己做菜。我做菜不求色香味俱全,全凭自己喜欢。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一菜一汤即是一餐。

以前我是无肉不欢的,不曾想,酒肉穿肠过后,体检结果开始亮红灯。一番纠结,我转向清淡饮食,这一转变,却让我更喜欢做菜。因为素菜是简单的,不用花哨的调料,一点蒜,一点盐足够。没有琐碎的备料过程,一盘菜出品的时候缺不用担心色相,红红绿绿的,怎会不上相。

苏轼有词:人间有味是清欢。做菜,做几道简单的家常小菜就是这种味道。五一节日,炖一锅奶白色的鲫鱼豆腐汤,炒两个清脆可口的绿菜。简简单单的两菜一汤,令我满足。

以前很多次公司聚餐,觥筹交错,酒肉满腹。一顿饭吃完却像是没有吃饱一般,缺一种满足感,或许就是少了这种家常的味道,清欢的味道。

就做家常菜而言,父母做的菜更有家常的味道。

上大学后的多年,很少时间回家吃母亲做的菜。想到母亲做菜的样子,眼前就会出现她勤劳的背影,手上总是不停的捣弄着。不费什么劲,几个荤素搭配的菜就做好,她总会最后上一道菜汤,不加一点调料,原滋原味。吃完肉菜最后喝汤的时侯,会有更大的满足感,就像阅尽繁华都市,转身看自然风光会有的一种畅快。

父辈们的勤劳习惯,是深入骨髓的。

只有在田间地头劳作过,才能深刻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父母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90年代初,农忙时节,就回老家一起耕作。秋收的时候,母亲白日间教书上课,下班了回去收割脱粒。那个年代,劳动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吃饱穿暖,意味着一天天过上体面的生活。

我的父母是勤劳中国人的一个缩影,在那片土地上有多少人流过汗水,那些汗水在时代变迁后已了无踪影。但他们的朴素的精神却一直留存着,那种勤劳的节俭的习惯影响着我。

有时回过头看自己的青春,虚度的光阴,会觉得羞愧。要有父母一半勤劳自律,那么多的清晨也不会错过最美的晨光。

比不上父母的勤劳是肯定的,我吃的苦太少,决定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没有他们深刻。但我一天天做菜,透过做一道道家常菜,可以把自己勤劳的习惯慢慢培养起来。

更远的,这种勤劳的基因从祖辈传承过来,从悯农的情怀中传递至今。看看五一节的朋友圈,多少勤劳的双手在耕耘着自己的幸福。

回到我的小家,给妻子和女儿做做家常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求甚多,容易满足,人间有味是清欢。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戒学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人间至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