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杂谈(老王唠教育)之145

班级管理杂谈(老王唠教育)之145_第1张图片


班级管理杂谈之145(1028)

提到理解,笔者就想到了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说的话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这个仁义胡同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不断将其加以演绎,在笔者看来,仁义胡同的故事更多的可以从理解的角度来看。试想,倘若没有互相理解,董家让了几尺,邻居心安理得,那就不会有仁义胡同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理解是双向的。

让我们回到昨天谈的张老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师生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能互相理解。

首先我们要认识理解的重要性。所谓理解,是指每个人的大脑对人际关系分析后的理性认识,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般也称为了解或领会。在人际交往中,理解的意思就是了解对方的想法,体谅对方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理解是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平台。理解是人和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交流是相互理解的一个先决条件,理解就是懂得对方,就是人与人之间、心与心的一起交流。可以说,理解是架起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相互理解能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相反,缺乏理解会造成种种矛盾和问题的发生。

理解让人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可以让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理解别人的行为时,我们就已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于是对于当时当地对方的处境、做法和想法就有了定的了解,也就能体谅对方的心情。而这种理解就会使人与人相处时多些融洽,少些冲突。

理解让人学会体谅他人。相互理解让人学会体谅别人。体谅是沟通的桥梁,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大家都要多体谅别人,时时处处换位思考,遇事要先替对方想一想,要用正确的态度去处理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误会和隔膜。纵观一些问题或矛盾,往往是在当事者不了解真相、缺乏理智、没有耐心、缺少思考,未体谅对方、未反省自己的情况下发生的。其次,要有仁爱之心。仁爱能融化无边的隔膜。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的摩擦、误解和恩怨总是在所难免,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只有用仁爱之心去对待人和事,用仁爱去化解各种矛盾,才能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

总之,理解是风,吹散了战争前剑拔弩张的黑暗;理解是雨,洗涤了蒙蔽在心灵深处的尘埃。


班级管理杂谈(老王唠教育)之145_第2张图片

班级管理杂谈(老王唠教育)之145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班级管理杂谈(老王唠教育)之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