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实用贴:“学习效率低、学生学不会”,校长(教师),你可能忽视了这六条原因!
归纳提炼学习效率高、学生能听懂学会原因,大多都是相似的。然而学习效率低、学生学不会原因各校各有不同,为此笔者梳理了校长、教师最易忽视下列六条原因。
[原因之一]:老师太"勤奋"导致学生学不会。
近期到实验校观课、议课发现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反常现象,即教师过度勤奋导致学生学不会。
具体可分为四类:
一是教师因忙于”出试卷、布置作业、检查批改作业“这些所谓“正事”,从而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课标、钻研教材,造成学生学不会、成绩差,导致教师为了提高分数,采取再加大作业量的恶性循环。
二是教师偏面认为多上课才能提高成绩,于是挤占、挪用艺术类课程、学生课外活动时间补课,备课充分优秀教师一节课能让学生学明白内容,因他未认真备课,正课讲、自习课讲、课前饭后讲学生也搞不明白。
三是教师因上次考试不理想,学校施加压力或教师自我加压,因急于出成绩,要么课堂上带情绪上课,要么加大作业量或处罚力度,造成学生反感、厌学,欲速则不达。
四是学校教学教研两张皮,学校活动太多,学校要求填写表册太繁,学校对论文、课题、读书要求太高,处处量化考核、与绩效工资挂沟,教师精力彼于应对上述事情,导致教师用于教育教学时间严重缩水。学校本意、出发点是好的,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从某种程度上讲,备课远比上课、辅导重要,抓住备课这个核心首要环节,才能事半功倍。
让教师找出影响自己成绩关键因子,功夫下对地方,从苦干走向巧干,从勤奋型走向科研型。
远水解不了近渴,把握教师专业成长鱼和渔的度,不能让教师饿死在找渔的路上。
教学本末导置现象当休亦!
[原因之二]:因推进课改理念措施不当,导致整个学校效率低下。
有一些标榜搞课改学校,课改搞的轰轰烈烈,然而与同等资源环境兄弟学校或与本校课改前对比,高中招成绩也不理想,也没达到预期效果。课改学校校长、教师对此也很郁闷,同时也是遭到同行垢病重要原因之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状况呢?
我认为一是课改校实施教学模式始终处于像学武术拳分解动作阶段,没有走向合成动作阶段、自动化阶段,课堂上存在许多浪费时间、需要简化、删除环节。二是过分关注课改流派套路,忽视实战性、灵活性。课改也像武术一样,也存在华山派、峨眉派、武当派、少林派一样,各有各的套路,各有各的模板、流程、样式,利弊并存,都不是万能的,都不能包大天下。真正高手需要学习其它流派优点、长处,为我所用;真正“交手实战”时,不是刻舟求剑式的亦步亦趋的玩套路、模式,而是依据实情,灵活出招。三是忽视了教什么研究,忽视了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中作用。有些课改学校,为了矫枉过正,过分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中作用,淡化、弱化了教师地位、作用,尤其是教师专业素养在提升课堂高度方面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有温度,缺高度、深度。
[原因之三]:实施合作学习的课堂因流程环节操作不科学导致学生学不会。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发现有些课堂存在下列问题:
1、许多学生认为学生(同伴)说(展示)的不重要,只有老师说(讲、点拨)的才重要,因此有些学生因不认真倾听同件发言导致学不会。
2、许多学生在同伴讲解、展示、质疑、补充时,对得出重要结论、观点、方法不知道或教师不提示就没有快速记笔记,因此只记教师讲的重难点忽视记同伴讲的重难点笔记而导致学不会的也大有人在。
3、对学生在讲解、展示、质疑、补充时,对书上基本概念、公式、定理教师因缺少让全班学生重复记忆或复述,而导致有些学困生因双基未夯实在运用时出现障碍。
4、有些教师在学生自学、合学、展示己非常到位时想从头到尾再重复讲一遍,因前边己占大半节,导致讲到关键处或核心处或正需要点拨时,下课了,即不该讲的讲了,该讲的没有讲,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高度不到位,而造成学生遇到综合题不会做。
5、许多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前面自学、合学、展示都是搞形式,不用参与、投入,最后老师还要讲,老师讲时再听也不迟。有这种心态学生也学不会。
[原因之四]:未关注学生记忆方式差异。
记忆相关概念、原理、公式等基本知识,是理解、运用、创新知识前提。许多学生记不住或效率低决不单单是态度问题,多数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故建议对学生记忆方式进行测定,进而提升学生记忆效率。
课堂上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记忆方式,千万不能搞一刀切。诵读记忆,声音影响:有的学生大声读能记的快,有的小声读记的快,还有的默读记的快;坐姿影响:有的坐着读记的快,有的站着读记的快,有的来回走动着读记的快;干扰因素:有的选择一个干扰较弱一角记的快,有的在绝人无人干扰的教室走廊读记的快;还有:有的一个人读记的快,有的二人或多人对读、群读记的快;有的先读后写记的快,也有的边读边写记的快;还有的借助关键词、逻辑关系等寻找规律读记的快,还有借助思维导图记的快等等。
从最新的脑科学视角看:
1、低年级的儿童从看到画面,在脑中形成这个画面的名称,再到说出名称,继而转移到相应的字词上,这样的记忆方式是最科学的,也是最适合低年级段学生的学习特点的。
2、频繁更换学习环境的学习效率要比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学习环境高40%以上。
3、主动回想比被动重复效果好。以背诵为例,学到差不多的时候最好先放一放,然后尽量用心去回想刚才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效果比直接再看书要更好。也就是说,阅读加背诵,效果好过纯粹的阅读。专家通过实验发现阅读和背诵的最佳比例是3:7。
[原因之五]:因布置作业或要求不当造成效率低、学生学不会。
为了破解整齐划一布置作业时,学困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许多教师采取了分层布置作业。分层布置作业出发点重在让优生吃饱,重在为优生增加题量、提高难度,我称之谓对优生作业进行系统设计开发。这没有错,值得提倡坚持!
然而我在学校调研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多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采用的是学困生只做1题,优等生做1、2、3、4题,这样会造成给学困生布置的作业题量少,学困生用时非常少。做完作业后,无所是事。一测验,必须掌握知识点学困生还是没掌握。
我在想,学困生因基础差,理解力弱,思维迟缓,知识不能系统组块,因而更需要对必须掌握知识点进行大量变式训练才能掌握。若练习量过少,必须掌握知识点学困生照样掌握不好。
因此,我的观点是,学困生作业更需要变式训练、创意设计;同时,要保证学困生与优等生做作业时间应大致相当。而不是学困生做作业时间远远少于优等生!试想,优等生看来比较基础的题,对学困生来说,也许就是难题,他需要大量变式训练巩固,方能消化理解掌握。
总之,分层布置作业要走出只关注优生吃饱,忽视学困生“吃得单调、无营养”这个误区。
[原因之六]:纠错不力而导致学生犯重复性错误。
学生考试时为什么会犯重复性错误?主因是纠错不力!
主要表现在:
1、小学低年级错题用橡皮擦掉,而不是保留痕迹在旁边订证。
2、没有依据建立错题本,依抄错题、分错因、规范用红笔订证、做同类题巩固、梳理概念公式知识点并反复查看、消化,即纠错不系统,不彻底。
3、订证有盲区。对作业、试卷中选择填空、判断题中蒙对的题,实际上不理解、不是真会的题没有让学生仔细订证。
4、小题没按大题订。对试卷中选择题、判断题没有像一道大题那样,详细订证,而仅仅是对字母或对错号改一下。
5、对错题的解题思路、方法未让学困生复述或同桌互相对说对问。忽视了复述、重复是一种有效纠错方法。
6、未让学生写如下考后小结。从考试成绩进退步或目标完成情况,影响本次考试主要因素及今后采取措施等方面,在试卷上面写考后小结或考后分析。
7、对连续几次考试试卷中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未组成新卷,变换形式再考。
8、缺少巩固性纠错、变式纠错、根上纠错、持续性纠错!
巩固性纠错指的是,一是教师讲评时尽量让学生聚精会神专注的听讲、思考,忌忙着在试卷上抄答案,表面上看学生试卷写的满满的,实际上学生是把答案抄下来的,他还是不会。因此课后让学生不翻阅任何资料独立订证。二是教师或学生还要自己找一至二道同一类型题巩固,防止学生订证时不理解,是模仿下来的。
变式纠错指的是针对此题题型变一变或条件与结论换一换看学生会不会,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题,互相考一下。
变式纠错另一层含义指的是不能就题论题,而要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以一当十的变式讲评。
根上纠错指的是不是就题纠错,要让学生疏理、消化本题涉及到知知点、公式、原理,还要从思维、思路、方法上对存在问题深刻剖析。
持续纠错指的是要解决当时听懂、过后又不会问题,要依据遗忘曲线规律反复巩固消化。试卷上错题,要求学生当天规范订证,并在错题前面表上星号,隔一天再把错题看一遍,会的放过,不清楚的标上二星,隔三天再看二星的题,同样,会的放过,不清楚的标上三星,一个月后只看标有三星错题,直至全部搞懂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