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美好挥手道别——干国祥解读《再别康桥》【深度语文20190116】

前言:2019年1月13日,深度语文微信群讨论古今诗歌之别,多处引用《再别康桥》,并发生解读对话(《 诗歌古今之辨》)。故今日旧事重提,思考绵延。

如何与美好诀别?哲学说:断舍离!

诗不同于哲学。诗不讲理,不讲道理才是好诗!

诗用形象说话,形象带有诗人赋予的情意,即为意象。

《再别康桥》用两组意象(一组是康桥之美,一个是背影之潇洒)呈现了一个诗意结构,它符合一切和美好事物既潇洒又不舍地离别的场景。一是离别者特别的心态,或者说离别者的美好,离别者的姿态——这一姿态具有美学上的独创性。二是事物本身的美好,它与离别者的编织、熏染关系。而事物对于离别者的重大意义,又加大了离别者姿态的独特性、启发性——也就是那种洒脱,那种越留恋依恋越放浪不羁,越重越轻,一边歌声越高,另一边心声越低……此种诗歌结构,乃是此诗之本质,即它打动读者之诗意。

所以,和恋人别离者,于此诗心心相通,和校园别离者,于此诗声声相应。扩而大之,生平遭遇一切美好事物,我们都须爱之恋之,呵之护之,又能潇洒地断舍离——不是诅咒,不是抛弃,而是感恩之后,留存心底,与之别离。

一则写美(爱),无数细节,越细致,也就是越美好、重要、曾经意义重大。

一则写别,在美爱的底色上,那种潇洒,仿佛电影中最美背影的定格。

两组意象,一多一少,多少交融,以多写少,妙哉。

这是我对《再别康桥》的一点感悟。

《再别康桥》的诗意,并不在“还原”的爱情故事里,而在诗句本身里。有时把诗歌还原为故事碰巧有了诗句支持,基本属于偶然的结构相似,但并不是说,诗意就是这个——这个恰恰是最无诗意的!

若不知背景而被诗歌打动,那么打动人心的究竟是什么?

这就是我本次解读的出发点和归结处。

所以刻意没有查任何背景资料,纯粹以读者之心聆听之。

莫问桃花源究竟在哪省哪市,它本就在一切读者心底。莫问康桥究竟在哪国哪校,它就是我们所挥手道别的自己的校园与恋人。

如何与美好挥手道别——干国祥解读《再别康桥》【深度语文20190116】_第1张图片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如何与美好挥手道别——干国祥解读《再别康桥》【深度语文20190116】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与美好挥手道别——干国祥解读《再别康桥》【深度语文201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