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天读后感

Day5 《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天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天读后感_第1张图片
2019-08-27-01-01-37.jpg

前言

易仁永澄老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的领读活动是22日开始的,今天是26日了,前几日忙着填坑(结果又挖了更多坑出来),今天又是新的一周了,看见群里的各个高能新伙伴一个个都开始了书籍的阅读并相继有了产出,心里有一种强烈的驱动告诉自己,一定不要错过这一波外部能量波动,一定要加入其中并努力做到同频,也是能带自己到达一个新的点上去。

于是今晚把一些计划调整后,开启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学习进度。

初次阅读感受

今日阅读用时:1.5小时
介于记得以前曾经读过,在大概看了下目录后直接跳到了第二篇章分析阅读去了,看了一个多小节到第七章“透视一本书”处,看得有点晕,四点规则,各种深入讲解。

这四点规则是:分类选择适合方式阅读、了解书的主要梗概、了解结构构成、了解作者意图(第一遍,大致这样理解)。

我发现我对这本书的结构是晕的,我觉得第一遍不能专攻核心(初步认为第二篇章和第四篇章是核心),脉络不清楚,后面从一个内容跳到另一个内容我有点理不清,我决定还是老实从头速读一遍,顺便把思维导图1.0整理出来再第二遍补充细节好了。

看了我之前做的计划是对的:速度一遍、精读一遍、跟着永澄老师拆书稿再读一遍,思考后输出适合自己的阅读体系。

从头开始后,从译者序开始今日只读到第一章二分之一处,了解了阅读效果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主动性和掌握合适技巧上。

我发现我的实践是很不够的,很多东西学了不用等于零,引申出来深层次原因是没有充足的思考,无法有足够的指令映射到行动。推导出来是没有给自己留足够的复盘时间,今天的读后感也是一个对今日的复盘。

我今日直接跳到第二篇去读遇阻就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这本书,分类不正确,当成了一般工具书进行阅读,目录没认真看,对书的大意,书的脉络,作者意图一概不知,就贸然进行核心阅读。受伤不至于,受挫是真的,我在一堆各种案例说明中绕得找不到北,好在把第六章的4个规则是大致记得了,多少有点收获。

明日进度:计划看到第五章完,接到第六章,到第七章三分之一位置。(初步计划2小时时间,然后输出1小时,中午就得看时间才够。)

后记

在开始写今日读后感时,我忽然记得我其实在以前读过这本书并且还做了一些输出的,于是去找了找,还真有,内容不长,全文引用如下:

2017年10月5日:《如何阅读一本书》

1、准备
读书,目的是获取知识,自我提高,首先要主动,要带着问题或者目的去读书。
选书,选书要从题目、目录、序言、索引以及关键章节中大致了解书的内容,是否与自己想要的符合。

2、读书
先要略读,大概知道讲的是什么,以及书本的内容脉络框架,适当情况下应当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供后期细读的时候参考。
读书速度快慢结合,不要纠结于中间的部分阻碍,通篇读完。

3、思考
要带着问题去读书,读书过程中要去思考。
对于作者的意图要考证分析,不能以个人好恶观点来判断书的好坏,一定要从知识层面,要闪善于判断。

后记(2017年10月15日于宁家)
商务印书馆出版曼德勒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2016年就买了,放到了这次国庆长假还是鼓起勇气拿起来读了,大概精读了70多页,占书的五分之一弱,主要是关于略读和精读的一些规则建议,关上书本,大概就记住了以上3点。现阶段我想暂时够了,保持先略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吧。书剩余内容大概略读了,关于分类阅读和主题阅读的,以后再拿起来查缺补漏吧。翻翻以前的笔记,去年还有一点关于读书技巧的记录,对照一下本次看的书,确实有相通的地方,姑且放在一起,留作提醒吧。

感觉写完了就忘了,完全没有实践,就这样时间到了近2年后的2019年8月,这一次一定要有实践,不是再次读了书就完事了,要输出,大量输出。

(完成于8月27日1:00,又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天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