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最近想学一些经济学的知识,便开始看这本备受推崇的《经济学原理》,它分为微观分册和宏观分册两册。


经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词源就可以看出:economy来源于希腊语oikonomos,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管理家庭意味着做出决策,来分配有限的家庭资源,投射到社会,经济便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这个管理者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机构,而是社会中的我们。


我们可能随时进行着经济活动,最直观的就是购买,购买体现着我们的决策:我们为什么会买,买需要付出什么?我们的决策就体现出了经济学的四个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我们想买一本书,我们需要先思考我们想读什么书,同类书中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一本,而当我们选定一本书后便意味着放弃了另一些书,这便是权衡取舍;买书我们需要与卖家交易,可以是钱,也可以是其他东西,因此为了购买这一本书我们会放弃掉一些东西,称为"机会成本";我们买书不仅仅只是想拥有这本书,而是想通过这本书充实自己,这就是书的边际利益,我们看书需要付出时间,这是边际成本,对一个爱看书的人来说,看书所获得的愉悦值得Ta去付出时间,因此对Ta来说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这便激励Ta进行看书这一行为。


以上是属于个人决策的,还以买书为例子,我们与卖家的交易方式也体现了经济学的另外三个原理: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通过买书这一行为,我们会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卖家会获得金钱以维持生计,这是个双赢的过程;书的价格是卖家根据书的价值、其他卖家的价格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不是完全由某个人或政府决定的,这就是市场调节,它能最大化的实现买卖双方的利益;市场调节也不是万能的,比如书的版权如果没有相应制度的保障,盗版书泛滥,那么就没有出版社愿意印刷销售书了,制度需要政府来制定并且维持,这样市场调节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市场调节的力量虽然强大,但也不是无所不能的,因为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不能保证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如食物、生活用品、医疗服务等,这是因为身处市场的我们都有利己的倾向,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将会混乱不堪。当然,政府的作用也并不绝对是积极的。


经济就是由各种各样的决策与交易组成的,最后的三个原理便是涉及整体经济的运行: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会上升、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前两个不难理解,一个国家生产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其贸易的输出,卖得多赚得也多,老百姓有钱了,生活水平自然就提高了;第二个便是我们所熟知的通货膨胀;至于第三个——货币发行与就业存在着怎么样的关系?通常是这样的:短期内,货币发行增加了,社会就有更多的钱流通,人们就有更多的钱买东西,对商品需求就增加了,因此企业会提高物价以获得更多利润,同时企业会雇用更多工人并生产更多商品,从而促进了就业。面对日益增加的人口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政府需要在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做出权衡取舍,可想而知,这种取舍十分复杂。


以上。个人浅见还望大佬指正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