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麦读书】食色‖:羊汤

【老麦读书】食色‖:羊汤_第1张图片
羊汤和羊汤的不同

羊汤的情怀

文/王雁冰

昆明往东,三十公里左右,有一个著名的小镇,名字叫杨林,三大特产,肥酒,羊汤,酸菜鱼,值得夸赞。

乡街赶场,是一大看点,全国各地,基本都有。乡街天,每周一次,是村民的节日,水果,奶糖,土特产,古绣等,供四乡村民选择,人潮汹涌,旧时,都是一挑担子或背框,装满各种,食盐,猪肉,煤油这些生活用品,翻山越岭,踏着黄昏的雨水或寒风,回到山里的家,现在赶乡街,却成了城里人休闲的时尚,远离城市的喧嚣和世故的人情,一家老小,往来于乡街上,洁净的空气,纯朴的民风,新鲜的蔬菜,公道的价格,装满后备箱,在找个天然的水库,钓几斤野生的鱼虾,在岸边点一炉火,用山泉入汤,傍湖野趣,溶入山水的安祥,临走时,在去附近的果园,花个十多块钱,任意摘些杨梅,草毒,杏子,葡萄一类的应季水果,也算功德圆满,没有辜负一周的辛苦啦。

冬日的星期天,天色还在沉睡中。杨林镇的乡街,已粉墨登场,这里地势空旷,虽然艳阳高照,但依旧寒风瑟瑟,但冬日的寒冷,还是遮不住,普通人,对生活的热情,各种吆喝,此起彼伏。乡街上要挪步,都有些困难。窄窄的一条老街,曾经是青瓦粉墙,青灯素颜,如今两旁的房子,却如化过浓妆的村姑,不伦不类。但多少还是保留了些许,乡街的传统,羊汤锅就是其中一种,闻名远近。

一口大锅在街边傲立,嘟笃之声,翻滚着田野的希望,一个木案板摆开,羊腿,羊排,羊杂,头蹄依次堆放,十几张小木桌,在雨棚下擦干净,一个小案桌,供客人添加佐料,不用吆喝,早有寻古早味的老倌,坐在那里,一盆羊肉,一壶烧酒,三五个人,互相招呼,很快聚成一大桌。

“张三他爹,这久是搬的那里去了?

"儿媳妇家那边,新修呢房子,你给是,才从婆娘床上爬起来,整晕了么,前场街天,我挨你说过的:

"不有,不有,人老啦,很记不住,你一个人喝整?整那样,过来一起,都是我们村上呢。

"小老板,在给整追胡豆,醋多加点!

这样的土话俚语,让锅里的汤沸腾,乡情被老酒滋润,童年被羊汤唤醒,使人不好意思,去打扰他们的兴致,只好默默的在旁边等待,让他们的快乐,传递给我另一种开心。

终于有人散席,厨娘上去迅速收拾干净,表哥让我先去占好位置,点好了一斤羊肉,羊杂,米饭,米线,老白干免费,厨子挥动炒勺,迅速成就了一锅,麻辣鲜香的羊汤,薄荷,香菜又来添色,沾水碗里的姜蒜,小葱刚从自已地里采摘,辣椒不燥,花椒很香,第一口羊汤喝下去,基本就汗水滴答,第二口烧酒碰杯,就会为之一阵,两片带皮的山羊肉,下肚,基本就老泪纵横了,在扒开米饭,基本就让今天的早晨,变成瞬间的完美。羊肉铺,不卖蔬菜,所以有经验的赶街人,通常会自己去买些,白菜,豆腐,肉丸子,各取所需,不怕吵闹,专心喝早酒的,会切上卤鸭,烧鸡,酱肉自带,不怕把板凳做烂的,还会带上烧豆腐,慢慢品味。划拳行酒令,不大可能,因为太热闹,听不清。算帐的人,不带纸笔,计算器,诚信的客人,只要一报自已的斤两,马上等来答案,分毫不差。小北风吹摇着,街道旁不知名的树,路上的石板,也被岁月,踩得光滑,但热情不减,笑看着老去的人,和坠入凡间的新生。有人还背着小孩,但孩子睡得很香,很沉稳,还没尝过酸甜苦辣的他,把母亲的肩膀,当做了家,忘了前世,等着长大。

乡街上,你来我往的人,从青丝变成了白发,只要不肯老去的树,证明她们曾在,这里长大,乡街或许有一天,会消失,但是阳光,和很多年前的一样。

默默的照顾土地,被照顾的还有众生。

作者

【老麦读书】食色‖:羊汤_第2张图片
我拍的作者。

王雁冰:男,云南人,生于七十年代,曾用名铃铛,龙行天下,优秀作家,被喻为华语诗坛先锋派诗人,用心灵写作,用灵魂作诗,用脚步行走天涯,用诗酒感悟人生,文字厚重,不失伤感。锋利,不乏柔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麦读书】食色‖:羊汤)